观无常....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1:3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9:22
‘出家’。出家为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国社会,特别是儒家对他误解最大,在国内,每听人说,大家学佛,世界上的人都没有了,为什么呢?大家都出家了。没有夫妇儿女,还成什么社会?这是严重的误会,我常比喻说:如教师们教学生,那里教人人当教员去,成为教员的世界吗?这点在菲岛,不大会误会的,因为到处看得到的神父、修女,他们也是出家,但只是天主教徒中的少部分,并非信天主教的人,人人要当神父、修女。学佛的有出家弟子,有在家弟子,出家可以学佛,在家也可以学佛,出家可以修行了生死,在家也同样可以修行了生死,并不是学佛的人一定都要出家,绝不因大家学佛,就会毁灭人类社会。不过出家与在家,既然都可以修行了生死,为什么还要出家呢?因为要弘扬佛教,推动佛教,必须有少数人主持佛教。主持的顶好是出家人,既没有家庭负担,又不做其他种种工作,可以一心一意修行,一心一意弘扬佛法。佛教要存在这个世界,一定要有这种人来推动他,所以从来就有此出家的制度。
出家功德大吗?当然大,可是不能出家的,不必勉强,勉强出家有时不能如法,还不如在家,爬得高的,跌得更重,出家功德高大,但一不当心,堕落得更厉害,要能真切发心,勤苦修行为佛教牺牲自己,努力弘扬佛法,才不愧为出家。出家人是佛教中的核心份子,是推动佛教的主体,不婚嫁,西洋宗教也有这样制度。有许多科学哲学家,为了学业,守独身主义,不为家庭琐事所累,而去为科学,哲学努力。佛教出家制,也就是摆脱世界欲累,而专心一意的为佛法。所以出家是大丈夫的事,要特别的勤苦,如随便出家,出家而不为出家事,那非但没有利益,反而有碍佛教,有的人,一学佛教想出家,似乎学佛非出家不可,不但自己误会了,也把其他人都吓住而不敢来学佛。这种思想—学佛就要出家,要不得,应认识出家不易,先做一良好在家居士为法修学,自利利他。如真能发大心,修出家行,献身佛教,再来出家,这样自己既稳当,对社会也不会发生不良影响。
与出家有关,附带说到两点,有的人看到佛寺广大庄严,清净幽美,于是羡慕出家人,以为出家人住在里面,有施主来供养,无须做工,坐享清福,如流传的‘日高三丈犹未起’‘不及僧家半日闲’之类,就是此种谬说,不知道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情要勇猛精进,自己修行时‘初夜后夜,精勤佛道’。对信徒说法,应该四处游化,出去宣扬真理,过著清苦的生活,为众生为佛教而努力,自利利他,非常难得,所为僧宝,那里是什么事都不做,坐享现成,坐等施主们来供养,这大概是出家者多,能尽出家人责任者少,所以社会有此误会吧!
有些反对佛教的人,说出家人什么都不做,为寄生社会的消费者,好像一点用处都没有。不知人不一定要从事农、工、商的工作,当教员,新闻记者,以及其他自由职业,也能说是消费者吗?出家人不是没有事做,过著清苦生活而且勇猛精进,所做的事,除自利而外,导人向善,重德行,修持,使信众的人格一天一天提高,能修行了生死,使人生世界得到大利益,怎能说是不做事的寄生者呢?出家人是宗教师,可说是广义而崇高的教育工作者,所以不懂佛法的人说,出家人清闲,或说出家人寄生消费,都不对。真正出家并不如此应该并不清闲而繁忙,不是消耗而能报施主之恩。
希望能解开你的疑惑,精进修持,早得佛果,
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9:23
佛教本就"设计"为出世的宗教~居士只是"方便法"...
释迦牟尼佛:"末法时期 僧人都很难自渡,更何况渡人"...
去寻找一世成佛(&入世)的宗教吧!祝福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9:23
呵呵,动力只在我的答案很简单,但已经一语道破天机了,不像其他几位的答非所问。提醒一点,并不一定只有出家人才能成佛,只不过在家修行非常困难而已,所以大部分希望修行的人选择出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9:24
“无常”是佛教看待世界的一种观点,“常”就是“永恒”,按照佛教的观点,世界上的事情没有永恒不变的,都是“无常”的,“观无常”就是教育人民用“变”的观点去看待世界。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人”“事”"物”。关于出家与带发修行就体现了“无常”的理论,他不是千篇一律的,“观无常”也可以叫“无常观”,就是“变”的观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9:24
楼主说的很好,亲生体会比概念性的东西强多了!
念佛经是念佛陀的教诲.时刻提醒自己不犯错误!
我们学佛!
(打个比喻)要先打好基础啊,就象我们读小学认字一样,一句佛号认一个字,念一篇*认一个词语,当我们把所有字和词语都认识了,就可以开始读课文了,到后来可以自己写课文了!(这是一个道理啊)
佛陀教我行善,我老实的去做!佛陀教我要度众生,我做不到!自己都没度,度众生那是一句空话。
我不是很了不起的人,我也不知道什么是佛理,只知道老老实实念佛,把佛陀的教育落实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