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1:4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2:19
西宁 拉萨 1118公里
促进铁路沿线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内地、边疆联系。
纪50至70年代,由于当时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们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这一赶超型发展战略,使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较快地步入工业化进程,但由此自然资源和环境也承受了过重的压力,局部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改革开放之后,经过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日渐合理,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然比较突出。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总体上日益加剧,长期积累的环境危机逐步呈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迫在眉睫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 当星空不再蔚蓝,当河流不再清澈,当土地变成荒漠,人类将何以生存,何以面对养育自己的地球母亲?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同志指出:“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是对我国整个环保事业的形象总结,也是对我们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保护生态环境,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抓住大好机遇期实现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由于目前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环境法制建设尚未完善,环境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生态环境状况在一些地区不容乐观,国家环境安全已经受到威胁。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的化工、造纸、冶金等行业在产业结构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一时也难以改变,因而,结构性污染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嫌滞后,城市环境问题依旧突出,污染可能向农村转移与蔓延。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消费转型,也将产生空前的环境压力。因此,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及各种举措,针对现实,对症下药;面对未来,未雨绸缪。 保护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任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人类基本生活需要的供养,以及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一切原材料,无不源自大自然的恩赐。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环境对人类废弃物的吸纳、净化也是有限的,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就不可能长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高度重视环境对发展的重要性,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努力转变以高资源消耗、高耗能、高污染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速度的现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保护生态环境,是中国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本着对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事务积极负责的态度,参加或者缔结了多种环境与资源保护国际公约和条约,并把这些文件的精神引到国家的法律和*之中。参与就是承诺,承诺意味着责任。我们所采取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种种对策和措施,就是在落实已经签署和批准的国际环境条约,承担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义务,从而为改善全球环境作出努力。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环境保护上不能懈怠疏忽,不能无所作为。中国一定要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环境保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我国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的阶段,也是环保工作大有作为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党*、*将环境保护摆上重要位置。从“八五”开始,国家将环境保护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实施了治理污染企业、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根本性措施。我国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并以《环境保*》为基础,先后颁布了8部环境保*律、30多件环保和核安全行*规,以及70多件部门规章。近年来,我国环保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一些城市和地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充分发挥*的主导作用和市场机制,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促进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科学认识和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加快环境保护的法治进程。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部门要制定实行绿色发展*,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发展过重的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GDP核算范围;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将环境绩效纳入其中,发挥其正面的激励效应。保护生态环境,必须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要广泛进行环保宣传,提高全民环境忧患意识;要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加强公众参与环境监督;要积极鼓励、引导和整合各种民间环保组织,发挥其应有作用,维护公众的环保权益,积极发展环保产业。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的谈判,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既保障国家环境安全,又增强我国在国际环境事务中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事关人民安危,事关子孙祸福。新世纪新阶段,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重任在肩。我们坚信,在以*同志为总*的党*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全面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团结一心,再接再厉,为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526497.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2:20
西宁 拉萨 1956
*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
*自治区是目前我国唯一不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交通运输设施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运往*的物资大幅度增加,*原有的以青藏公路为主体的运输通道无论从运能、运量上,还是从运输的快捷、方便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建设青藏铁路,是克服目前的交通“瓶颈”,加快青海、*两省区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修建青藏铁路已是势在必行。
铁路的运输能力是任何一种交通方式都无法比拟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运营十多年来,已成为开发青海柴达木盆地及推动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交通线路。它促进了青海钾肥厂、锡铁山铅锌矿、青海铝厂、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茫崖石棉矿和龙羊峡、李家峡两座大型水电站等一大批大中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为青海460万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和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的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进藏物资的85%以上都要通过格尔木来转运。续建青藏铁路,将极大地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从根本上改善两省区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
建设青藏铁路,将完善路网布局,并一举实现*自治区的立体化交通。从路网布局看,*是一片空白,不仅如此,*与青海、青海与新疆均无铁路相连,青藏铁路纵贯青海、*两省区,是沟通*、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今后建设区内路网的骨干铁路。同时,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的立体化交通,彻底解决“进藏难”的问题。
建设青藏铁路,将对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同时,无论是国家巨额的投资,还是建设铁路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都将直接拉动青海、*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并促进其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建设青藏铁路,也是加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
建设青藏铁路,还是开发青海、*两省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两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青藏铁路沿线的旅游资源是世界独一无二的,1991年至1998年,进藏旅游的客运量增长率平均高达18.7%,而且仍在高速增长之中,但目前落后的交通状况已严重制约了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铁路的修建,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促进青海、*两省区的旅游事业飞速发展,使之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有可能成为两省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建设青藏铁路,更是改变目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从根本上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长远需要。
从*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出发,向北400多公里,有一片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的湖泊,名叫“错那湖”。那里清澈的湖水和湖畔的天然草场是黑颈鹤、天鹅、野鸭和藏羚羊等多种中国重点野生保护动物栖息的家园。
如今,美丽的错那湖成了距离青藏铁路最近的湖泊,两者最亲密处仅几十米。那么,建设者们在铁路建设中是如何保持错那湖区水质的清澈的呢?负责这段铁路施工任务的项目负责人阎陪遵先生指着一条20多公里长、用10多万条沙袋筑起的矮墙告诉记者:“为使错那湖水不遭到污染,我们采取的措施是,通过沙袋隔离墙和隔离网进行防护,确保了湖水的清洁。”
阎先生还介绍说,错那湖是典型的高原湖区,海拔超过4600米,区内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长期的低温和短促的生长季节,使当地的植被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十分困难。为使原生植被不遭到破坏,他们采取的措施是,先将草坪移植到养护处进行养护,待路基修筑完成后,再将草坪植回,进行环保恢复。
错那湖工程仅仅是青藏铁路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脆弱的高原植被的移植、养护、恢复,这样的过程贯穿在青藏铁路建设的全过程当中。在青藏铁路工地,施工区域是用警戒线严格圈定的,施工人员超出区域作业,即便是操作失误也会遭到重罚。阎培遵先生所领导的一个工程队就因一名卡车司机运送物资时越过红线而被罚10万元人民币,并被责令修复受损的草场。
在青藏铁路沿线,与高原植被同样得到保护的还有被称为“大地肾脏”的湿地。由于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功能,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保护湿地。为保护青藏铁路沿线星罗棋布的各类湿地区域,工程人员主要采取绕道修建或增架桥梁的方式,减少铁路对湿地的破坏。
冻土是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为保证在铁路路基修建中保护冻土环境,青藏铁路施工单位一方面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确定取、弃土的位置,严禁任意破坏地表。同时,他们在路基与冻土层之间铺设了大量片石和碎石,以保护冻土层不受破坏。只要冻土不融化,就有足够的强度保证路基和桥梁保持稳定的状态。
与保护植被等自然风貌相比,青藏铁路建设者保护野生动物的故事更为生动。在近2000公里的青藏铁路沿线,分布着11个现有及规划中的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著名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铁路两侧经常活动的珍稀野生动物有10多种,其中包括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等。
为保护这些珍稀动物,青藏铁路的设计者详细地研究了它们的活动和迁徙规律,并在铁路沿线设置了30多处供野生动物穿越的专用通道。在每年6月到8月野生动物迁徙的季节里,青藏铁路的各段建设工程甚至不惜每天上百万元的损失,停工等待野生动物自然通过施工区域,施工人员救助野生动物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承建青藏铁路可可西里段工程的总工程师曹玉新先生就给我们讲述了他亲历的救助小藏羚羊的故事:“2002年6月中旬,大批藏羚羊通过可可西里一带,那个时候是最好的施工季节,我们就停下来,最长(一次)达到10天。大批藏羚羊迁走以后,剩下一只小的藏羚羊躺在那里,站不起来,后来发现它的(一条)腿断了。(我们)发现之后马上就把它抱到车里,用我们的羽绒服裹上,带回指挥部,用热水清洗,(又)从格尔木买羊奶喂养它。我们还在卫生所把它的腿包扎了一下,能站立了以后就送到保护站去了,这是要及时转送的。”
在周密的设计和施工期间严格的环保措施的保障下,青藏铁路沿线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近年来,青藏高原藏羚羊、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境内藏羚羊种群数量已经从1999年的不足7万只增加到目前的10多万只。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索南达杰保护站,一位名叫文嘎的藏族青年告诉记者,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与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开展了良好的合作:“从昆仑山到沱沱河之间,我们会告诉铁路设计方哪个地方野生动物会经常通过,建议他们在相应地区修建动物通道。刚开始修建青藏铁路时,当时(建筑工)人特多,有时候(动物)迁徙的时候我们建议他们停工两三天,等藏羚羊(等动物通过,)然后再施工。”
记者在青藏铁路沿线采访时,除了蜿蜒通向远方的铁路线及其配套设施以外,几乎看不到任何人工开发所遗留下来的痕迹。据介绍,青藏铁路建设工程对工地的自然生态恢复工作要求极为严格。不仅在施工期间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在每一段铁路修建完成之后,要彻底拆除施工设施并恢复原状,对于生活当中产生的各类垃圾,则要严格回收处理,最大程度地保全自然生态的原貌。负责青藏铁路铺架工作的项目经理樊卫勋先生说:“我们施工的用地要到当地环保部门申请,使用之前要对土地进行拍照、摄像,之后才能建临时设施,工程结束之后这些临时设施全部要进行拆除,拆除以后按照原来的录像和照片进行环保恢复。(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求全部生活垃圾袋装化,然后集中分类处理。”
据了解,整个青藏铁路建设工程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投入超过了14亿元人民币,这在中国铁路工程迄今的建设项目中名列第一。世界自然基金会拉萨项目办公室主任达瓦次仁先生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对中国*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当中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表示了肯定:“青藏铁路从设计和施工的理念角度来讲的话,是一个先进的,而且是环保型的工程,尽力避免(了)对环境的影响。”
不过,达瓦次仁先生也对青藏铁路未来可能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表示了关注。他说,青藏铁路通车后,会有大量游客前往青海和*,这会对当地以及铁路沿线的环保工作产生更大的压力。他还指出,青藏铁路也可能导致非法野生动植物产品交易现象的增多。他表示,世界自然基金会将与中国*加深合作,探索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良好机制。 对于各界对青藏铁路未来运营当中如何注重环保的关注,中国铁道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青藏铁路的运营列车实行全封闭管理,车上垃圾以及生活污物、污水均不允许在运行当中排放,而要在指定车站集中处理,沿线各车站的取暖也要采用太阳能等环保型能源,减少各类污染物排放。中国力争将青藏铁路建设成为高原生态铁路,并为中国今后做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环保工作提供良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