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红楼梦》第五回思想艺术特色? 请尽快回答,急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1:5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9:27
第五回是全本书最重要的一回之一。在这一回中讲述了金陵十二钗,主要人物的命运。有十二金钗的判词和画,但这画并非是人物画像而是水墨曹雪芹在第五回里暗示自己有过一次精神危机,一次精神嬗变。第五回信息密集,是《红楼梦》之大纲。主要内容有十二金钗图谶、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支曲;有警幻对宝玉言传身教一番理论,还有曹雪芹简略对自己的精神分析、精神回顾、精神坦露。
这些精神方面的话,曹雪芹不好明说,是借宝玉之梦暗示出来,对应前面第一回楔子,即《凡例》第五条。
我现在把有关曹雪芹精神方面的语言提示出来。二次提到宝玉(雪芹)聪明:“天分高明,性性颖慧”,“聪明灵慧,略可望成”。二次提到天分:“天分高明”,“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三次提到悟:“尚未觉悟”、“或冀将来一悟”,“痴儿竟尚未悟”。二次提到迷津:“此乃迷津”、“只听迷津内响如雷声,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多次提到警戒之语:“警其痴顽,或使他跳出迷人圈子,入于正路”,“万万解释,改悟前情”,“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一番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之言。”还有其它:“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
当然,这些语言也可以说是宝玉,但多数人认为,《红楼梦》有曹雪芹自叙传成份,有曹雪芹的影子。特别是第五回,十岁左右的宝玉是没有那么复杂思想的,当有作者托言在内。曹雪芹在第五回“太虚幻境”海网浮标似的点了一些自己精神方面的信息,这是有作者用意的。特别有的信息重复点二三次,结合全书(并作者身世家世)来看,用意就更明显了。
从通部《红楼梦》(前八十回)来看,曹雪芹有意留下了一些不好解说之迷。除凡例楔子明文外,曹雪芹在第五回“太虚幻境”借虚借幻暗含了自己一些信息,这在书中也有交待“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这‘蠢物’交割清楚。”(第一回)
曹雪芹暗示自己的精神状况是三部曲。一、聪明、痴情。“天分高明,性情颖慧”,“聪明灵慧,略可望成”,“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曹雪芹出生于书香门第,贵族之家。由于遗传和环境使然,雪芹自幼聪明,且“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即“多情公子”(多情公子空牵念),且又在裙钗环绕下渡过少年时期,这更“加重”了他的多情痴情成份。“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这几句就是曹雪芹的少年写真。
二、陷于迷津。后来,曹家抄没,曹雪芹十三岁(青埂峰一别,转眼已过十三载矣)脱离富贵繁华生活,随家北归京城。据史料载,这一段青年时期,曹雪芹落魄流浪,四处迁徒,干过多种职业,甚至“放浪形骸,杂优伶中,时演剧以为乐。”③“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二十五回)。此时曹雪芹仍然“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三十岁),“竟无一个可以继业者”,“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禀性乖张,用情怪谲”(第五回),沉湎于女儿情、“幻情”中,“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因空见色,由色生情”。曹雪芹聪明有文才,写了《风月宝鉴》一书,此书是讲些“风月”故事,内容是曹家或类似曹家这样大家族发生的事,当然经过渲染夸张想像。这些在第五回都有反应:“此乃迷津”“只听迷津内响如雷声,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暗示曹雪芹青年时期经历了一次精神危机。“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
三、跳出迷人圈子,著书《红楼梦》。曹雪芹到了约三十岁(半生潦倒),碰到“警幻”(女友——妻子或情人)。“今日与尔相逢,亦非偶然。”两人原来以前认识,警幻云:“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一番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之言。”警幻看到《风月宝鉴》是写些“风月”故事,但很有文采,于是警幻对雪芹说:“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入于正路”而今以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恨其不觉悟之再三:“尚未觉悟,”“或冀将来一悟”“痴儿竟尚未悟。”雪芹至此觉悟,喊出“可卿救我”(警幻之幻影)。警幻拿出自己写的《红楼梦》“原稿”(对《红楼梦》的创作建议),“递于宝玉”。警幻知道曹雪芹聪明有文才,能写好此书“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她知道雪芹是个中人,深明此调,能“为我闺阁增光。”雪芹顿悟,“灵性已通”跳出迷人圈子,发愤著书《红楼梦》。“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曹雪芹经过这次精神危机,精神发生一次嬗变,“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不若彼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亦可使闺阁昭传。”曹雪芹因此以“意淫”为主调,以“闺阁”为主局,创作了一部诗意独艳的《红楼梦》。
从曹雪芹精神三部曲这个角度也可看出第五回楔子凡例为曹雪芹所作。
以上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凡例楔子第五回为曹雪芹所作。《红楼梦》是一部特别之书,即是曹雪芹自叙传色彩较浓的一部家族小说,所以曹雪芹在这和正文有区别的三段透露了自己的一些信息,亦在情理之中。了解这些信息,对更好地全面理解《红楼梦》不无益处。
不才管见,就教于方家。
风景画。其中万艳同杯(悲)酒、千红一窟(哭)茶等事物都具有悲剧象征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9:27
第五回是《红楼梦》的“总纲”
如前所述,《红楼梦》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这是无庸置疑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五回的回目:
通行本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甲戌本作“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
戚序本作“灵石迷性难解仙机,警幻多情秘垂淫训”;
为什么各本的回目不一致,这是因为曹雪芹把作为“总纲”的这一回看得十分重要,以致在最后定稿时不知究竟用怎样的文字去表述更为恰当,所以就有了各本文字上不一致的状况。
其实,“总纲”这个词用于文学作品研究,本身含义就不明确。如果它的内涵是指主题,那么象《红楼梦》这样的文学巨著只用“护官符”那样的四句顺口溜来概括,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如果它的内涵是指全书的布局结构,那么“总纲”也绝不是第四回。在《红楼梦》全书中,前五回是“引子”,它对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全部艺术构思至关重要,可以说每一回都有每一回的作用,每一回在全书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第一回是全书的“开篇”。如前所述,曹雪芹首先在“开篇” 中就隐晦地点出了写作《红楼梦》的本意,同时重点写的则是“女娲补天”与“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为全书的主人公贾宝玉的思想性格做了铺垫。通灵宝玉与贾宝玉同时降生(“幻形入世”),实为一体。他(它)既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蠢物”;又天生“顽劣”不可为世俗所改变。贾宝玉一生的悲剧也就因此而定型了。“木石前盟”则为贾宝玉与女主人公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点染出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三回中借癞头和尚为林黛玉诊病时说:“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不许见哭声。”而宝黛的爱情恰恰不为封建家族所容许,所以他们的爱情悲剧也因此而定型了。
第二回除了交代林黛玉之母病逝扬州,从而引出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外,作者主要是通过冷子兴之口详细介绍了贾家荣、宁二府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回写林黛玉进贾府的情况与行踪,主要是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具体写了贾府的一些主要人物以及贾府的环境一一也就是故事情节展开的典型环境。
第四回则进一步介绍了当时广阔的社会背景,特别是与贾宝玉、与贾家有关的王、史、薛三个家族的关系,并引出另一主人公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从而为宝、黛、钗三个主要人物的爱情纠葛拉开了序幕。
第五回借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聆听《红楼梦》十二支仙曲与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图画与“判词”对全书故事情节的发展与结局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命运与归宿勾画出基本轮廓。
以上五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虽曰“引子”,实则是对整部作品的人物、环境、情节发展的脉络以及全书的主旨都做了必要的交代与安排,如果说“提纲挈领”,那么前五回确实对整部作品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这是由于第五回实际上是前四回的总结,是在前四回所写的主要人物思想性格、人物关系、小说的典型环境及社会背景的基础之上,从整体上对全书的布局结构(包括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局以及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归宿)做了总体安排。可以说《红楼梦》》所写的内容就是按照它所描述的轨迹发展的。高鹗所续后四十回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按照曹雪芹前五回所表明的原意,完成了宝黛的爱情悲剧;而高鹗续书中的最大败笔,则是令贾宝玉中举,“沐皇恩”,“延世泽”,“家世再振”,“兰桂齐芳”等情节,与曹雪芹“家亡人散各奔腾”、“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12] 的原意大相径庭。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五回在全书中的作用确实是很重要的,它在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整个艺术构思中占有非同寻常的地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9:28
哈哈,不会是淮师的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9:28
大学语文的2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