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杀吕伯奢真正的原因是什么?38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5 01:3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9:31
但是,根据史实记载,曹操杀吕伯奢其实并不存在。
一、《魏书》的记载:
太祖(曹操)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意思是说,曹操为了躲避董卓的追杀,与随从路过吕伯奢家,吕伯奢不在家,他的儿子伙同宾客盗取曹操的马和物品,曹操才下手杀了人。二、《世语》的记载: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三、孙盛《杂记》的记载: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综合以上三种史书的记载可以概括为两种说法:一是曹操在吕家杀人是因为吕伯奢的儿子劫夺了他的马匹和财物,曹操正当防卫并无过错。但此说难以成立,因为,曹操路过吕伯奢家的时候,有很多随从,吕伯奢即使有五个儿子加上宾客,也不敢轻易对曹操一群人动手。二是吕家对曹操待以上宾,好酒好菜相待,曹操却因疑心太重而杀人。此说也难以服众,曹操在亡命之中,吕伯奢又是他父亲的结义兄弟,曹操没有任何理由滥杀无辜。如果是怕吕伯奢“报警”,就没有必要投宿吕家,再说,那个时候又没有“网上追逃”“AAA*通缉令”,杀人不是更留下踪迹吗。所以,无论哪种说法正确,都绝没有杀吕伯奢一说,因为吕伯奢不在家。
《三国志》根本就没有相关记载,而且,曹操与陈宫投宿吕伯奢家纯粹是子虚乌有,是小说的虚构。(图片来源网络)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三国演义》中曹操杀吕伯奢是采用《世语》和《杂记》的资料改编而成,再加上作者尊刘抑曹思想作祟,便导演了曹操残忍的杀害善良好客的吕伯奢及其一家八口的情节,从而塑造了曹操奸恶的形象。一部《三国演义》使曹操蒙冤近2000年,曹操真的成了历史上最冤屈的人,他若在天有灵,不知作何感想。
不过曹操似乎早有预料,故作《短歌行》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
《三国演义》写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单骑逃出洛阳,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时被擒,县令陈宫慕曹操忠义,乃弃官与之一起逃亡。两人行至成皋,投曹父故人吕伯奢家中求宿,受到热情款待,吕伯奢并亲往西村沽酒,然曹操闻堂后有磨刀之声,疑其图己,遂与陈宫将吕家八人全部杀死,其实吕家磨刀只是为了杀猪款客。操与陈宫无法,只好逃走,途中与沽酒而归的吕伯奢相遇,曹操害怕暴露*,干脆连吕伯奢也杀了。陈宫惊问其故,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罗贯中还赋诗两句诗作为对这件事的评语:"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是一路人。"曹操作为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形象由此形成。
其实,这件事的真实性是颇存疑问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此事出于罗贯中凭空编造,事实上,曹操杀吕伯奢一事在史书中还是有其雏形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称"董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在这段话的下面,裴松之援引了三种材料,现开列如下:
①《魏书》云:"太祖以卓终必复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动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②《世说新语》云:"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③孔盛《杂记》云:"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无人负我,遂行"。
陈寿在《三国志》本文中未提及此事,显然是并不相信。至于曹操路经中牟县被擒事,虽有类似记载,但并未指明该县令便是陈宫,更没有写下县令与曹操一起逃亡的情节。罗贯中所写的曹操杀吕伯奢一事,显而易见是从孙盛《杂记》中演化得来的。
其实,裴松之援引的三种资料,思想倾向并不一致。其中《魏书》的记载对曹操最为有利,它所写"太祖手刃击杀数人"完全是正当防卫,无可指责;《世语》则把曹操"夜杀八人"的行为归结为误杀,实质上仍然是对曹操有利;相比之下,《杂记》中的描述对曹操来说是最不利的,孙盛为人"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伤理",他的著作很多地方并不能当信史来看待,但即使孙盛,也用了"凄怆"这个词,并且承认这只是误杀。另外,这三种资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调吕伯奢本人并没有被杀,而《演义》中情况正相反,罗贯中强调的恰恰是吕伯奢本人也被杀了。
从《三国演义》所写吕伯奢一事的内容来看,罗贯中肯定详细地研读过裴注引用的三种资料,并作过归纳。因为他写吕伯奢家的地点成皋显然是从《魏书》得来,曹操的杀人数目八人则是从《世语》得来,而曹操的两句话则是从《杂记》中演化得来。但以上这三种资料均以误杀为前题,并未提及吕伯奢本人,罗贯中可能认为这样写还足以表现曹操的"*",于是才把吕伯奢也列入被杀者的名单,做了第九位"冤鬼"。
仔细考察三书所述吕伯奢之事,发现都不太合乎情理。《魏书》说:"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这恐怕不合情理,因曹操仓促逃出洛阳,随身不可能多带财物,即便他携有钱帛,但也有从骑数人相伴,冒然以力抢劫,不一定就能成功,何况吕伯奢乃曹父故人,其子与宾客共劫一事,在情理上也很难说得过去。《世语》中写曹操"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已,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则未免过份简单,它把曹操写成一个疑神疑鬼,患得患失的*之辈,也与其形象不相符。
至于孙盛《杂记》里的记载,漏洞就更多了。它写曹操以食器之声杀人,显得十分幼稚,而且即使曹操说过"宁我负人,无人负我"这样的话,也不可能让别人听见,那时可没人给曹操写起居注。因而"宁我负人,无人负我"应该是孙盛的话,而不是曹操的话。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9:32
没错,LZ 终于发现了,其实这是个阴谋,可怜的曹操是为了配合罗贯中,这样他才有机会喊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经典台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9:32
曹操住吕伯奢家,听见他家人为了宰猪正在磨刀,以为是吕伯奢家人想要杀他,就把他们杀了。出去正好碰到吕伯奢,不好交代,也把他杀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9:33
很简单嘛,怕走漏风声,演义就是用这点刻画曹操“奸雄”形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9:33
曹操以为吕伯奢他要杀了曹操 曹操睡觉时候 看到有人影在 走来走去 而且有磨刀声音 曹操和那个谁(忘了!) 拿起剑 冲出去 把院子里的人 全给杀掉 原来是在给他烤猪 事后 曹操怕吕伯奢要为他家人 报仇 所以逃走 路中遇到 吕伯奢(正买酒回来的路中) 吕伯奢下马之后 曹操就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Over 是个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