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大学生的诚信建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0: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1:30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明礼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是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影响着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中国市场经济的明天。
目前,在大学校园中,存在着诚信缺失的问题:学习环节,有人考试舞弊、剽窃论文、篡改成绩单;生活环节,有人恶意逃交学费、拖欠助学贷款,用虚假资料获得各项困难补助用于奢侈消费;求职就业环节,有人伪造求职简历、随意违反协议约定;人际交往方面,有人爱说谎话、言行不一、诽谤他人……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上的失信现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偏差。制度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公正的制度对于建设良好的学校道德风尚有着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但是,许多高校的教育制度却长期存在着一些偏向,影响了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一是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层次不清,序向不明,不能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可行性不足,操作性不强。二是学校为求生存和发展,重智育而轻德育,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三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内容抽象,只重思想灌输,轻道德践行,使许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上而没有达到理性的理解,更没有形成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以至于出现学生“知其不善而为之”的现象。四是学校德育评价制度不力,并且缺乏常规性的检查和监督。大学生诚信失范现象的普遍存在,很大原因在于失信者预期失信成本小于守信成本,而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
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从现实问题出发,加强针对性。首先,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关键环节。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必须加快建立以*信用为关键、经济信用为重点、法制信用为保障、群众道德信用为基础、教育信用为先导的社会信用监督和保障体系,建立诚信奖惩机制,使诚信者因诚信得到益处,使不诚信者付出必要的代价。目前,一些高校已经从制度上开始对大学生加强诚信教育,通过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逐步实现系统内联网,准确记录学生诚信状况,将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作为学生的另一张“身份证”,促使学生珍惜和维护自己的诚信形象。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在正面引导和教育上下功夫。针对大学校园中教学要求、作业完成、教学考核、毕业论文、学术研究、科技创新活动、资格证明、缴纳学费、助学贷款、求职过程等方面存在的不诚信问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诚实守信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密切关系,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
第三,要坚持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落实到诚信教育的全过程。高校道德教育环境建设对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和保障作用,要切实完善人人育德、德育人人的优良格局,改进创新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净化、美化、优化诚信道德教育环境,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和以身作则,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切实增强诚信意识,树立诚信观念。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已颁布实施近5周年,大学生的道德诚信建设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诚信教育也在逐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打造和谐校园,不仅是高校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对其加强知荣辱、树诚信的道德建设意义深远。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客观存在,其表现形式通常为:作业抄袭、考试舞弊;伪造证件、简历注水;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究其原因,除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还与目前高校对德育重视不足、约束和激励机制缺失、不良学术风气的负面影响有关。因此,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从以下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将道德教育提高到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应改变高校目前“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轻道德和素质教育”的跛行局面,对学生的德育建设,特别是诚信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可借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之良机,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比如讲座、征文、团会等,在学生中确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将其作为为人处世的第一准则。强调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等小事做起,将诚实守信贯穿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还可在试点推行“无人监考”等制度,激发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其次,配合地方征信及信用评估活动,在高校大力开展征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个人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应从学生入学开始,为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使其了解到诚信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记录大学生的诚信度,对其信用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充分利用信用记录,与银行、企业等展开合作,对学生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失信市场行为形成有效制约。
第三,在高校建立有效的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一个人的诚信问题,自我意识固然重要,但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将德育建设列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守信用的行为予以惩罚,比如取消其助学贷款和评优评奖资格等。有约束必有激励,可于每学期开展形式多样和主题丰富的大学生诚信评比活动,对优秀者给予表彰,树立诚信典范,进行大范围宣传、推广。
最后,要严抓师德和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古语有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甚大,为人师者的榜样作用不容低估。高校学术造价、学术*等投机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丑恶现象的负面效果往往比普通失信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严重破坏。而推行教师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对大学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同时,对损害学术道德的失信行为予以曝光和惩治,用诚信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