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0:0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6:45
意思是:来时像春梦一样能有多少时间?去时又好似朝云散尽没有觅处。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杂言古诗《花非花》,原文为: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半夜时分到来,天亮以后离去。
来时像春梦一样能有多少时间?去时又好似朝云散尽没有觅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此《花非花》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花非花》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
据诗意,是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非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6:46
《花非花》唐.白居易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6:46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写出这种事物灵妙滑脱,短暂易逝。“来如春梦几多时”一句,以“春”饰梦,说明这种感觉像做美梦一样,而以“几多时”设疑而问,则说明感觉虽好,但春梦毕竟难持长久。“去似朝云无觅处”一句,则表现出一种伤感和惆怅之情,因为这灿如朝霞的美好情景,一旦飘然逝去,就再也无法找寻。这怎能不令人感到无限追思和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