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6:2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9:13
曾国藩算得上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圣人”。不过,他这个圣人,和历史上出现过的圣人是不一样的。他一度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圣人”,有人则认为他是“屠夫”。尤其在对待太平天国运动的问题上,被称为“曾剃头”,是不折不扣的刽子手。那么,应该怎样评价曾国藩呢?
(曾国藩)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曾国藩之前的那些“圣人”,并没有得到很否定的评价。
我们这里讲的“圣人”,主要是指在儒学上成就比较突出的,并且严于律己,在道德修为上,严格按照儒学的信条来说话行事的人。不包括那些比较贤明的皇帝。古人把一些贤明的皇帝也称为“圣人”,这不过是一种*宣传而已,不属于我们这里提到的圣人的范畴。因此,按照这个标准,我们所讲的圣人,就主要是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等等。
这些圣人,他们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虽然他们要求老百姓应该遵守秩序,遵守礼仪,服从统治阶级的统治。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是,他们所站的立场是不一样的。他们往往会站在第三方的立场,在要求老百姓遵守礼仪的同时,也希望君王对老百姓实施仁政。有些圣人,比如孟子走得更远,他说“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样的话,更加偏向于作为被统治阶级的老百姓。
当然了,儒家圣人们这样做,也有个人目的。比如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就是把儒家圣人提到了极高的地位。君王居于*统治地位,圣人居于文化统治地位。而且圣人的地位甚至比君王还高,中国古代出现过非常多的朝代,这些朝代不断更迭,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儒学圣人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地位,从来没有动摇过。
(清朝重臣曾国藩)
儒学圣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显然与他们看起来就像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是分不开的。他们的做法,决定了统治阶级很喜欢他们,被统治阶级似乎也很喜欢他们。
而曾国藩一开始就有做一个儒学圣人的志向。他在言行方面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绝不做违背礼仪的事情。他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给世人做出了表率。
历史上曾有关于他努力压制个人性方面*的记载,他为了抑制自己这方面的*,甚至把自己搞到了苦行僧的地步。当然了,儒学其实并不是要禁欲的,儒学是入世的,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但是儒学发展到最后,成了儒教,也就是说成了一种宗教,在这种情况下,禁欲就成了儒学圣人们的一种高标准的追求,也是“修身”的要求。
在“齐家”上,曾国藩也是做得非常好的。著名的“曾国藩家书”,就是曾国藩在齐家上取得的突出成就。
在“治国”上,曾国藩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在曾国藩之前,汉人在清朝朝廷中的地位是要矮人一等的。但曾国藩抓住了清末乱世这样一个契机,发挥了汉人的重要作用,从而让汉人成为了清末*上的最重要的力量。
(攻打太平军)
在“平天下”方面,曾国藩主要就是*太平天国运动。他对太平天国采用了非常残忍的手段。把太平天国*下去以后,他及时把兵权交出来,把湘军解散。这样做,也确保了避免诸侯割据的产生,从而造成天下*的局面。这一点,可以说,曾国藩也是按照圣人的标准来做的。
说起来,曾国藩在当圣人的路上,是走得非常坚实的。不过,也是他的运气不好,遇到了乱世。而乱世到来的时候,又遇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是不可能袖手旁观的,他只能介入。而且不可能再当第三方,必须要选择选边站队。而当时曾国藩所选择的,是统治阶级。当然了,他也只能选择统治阶级。而且在选择统治阶级的时候,他的手段也不能怀柔,只能坚决地和太平天国作战。
之所以不敢采用怀柔的办法,既是因为太平天国的态度非常坚决,绝不向清*妥协。同时,也是因为,如果曾国藩要这样做,必然会被清*怀疑。毕竟曾国藩既是一个臣子,又是一个汉人。所以曾国藩的处境是极为艰难的,他才会在历史上,成为一个复杂的“圣人”形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9:14
因为曾国藩曾经*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评价历来有争议,有说是农民起义,有说是一次*。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9:14
因为曾国藩虽然为大清朝立了很多功劳,但他手下的湘军经常抢劫别人,留下了很不好的名声,所以一直评价不高。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9:15
因为曾国藩的眼光比较高,他觉得这些圣人都是有瑕疵的,称不上完完全全的圣人,所以对他们的评价不高。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9:15
因为当时曾国藩做出了一些伤害国家的举动,所以评价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