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4: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47
一、课题背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总是几个尖子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却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也常常能够感觉到一些孩子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高效的,但其他听众,包括教师在听完孩子的表达后却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些情况说明了孩子的语言表达问题已经影响了孩子学习的质量。《新课程标准》指出:“推理能力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这说明能力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而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连。因此,提高学生的思维、推理、判断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因而,我校数学组确立了课题,《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述能力》我所承担的子课题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是以我校四年级学生为个案,探索如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使学生的语言更具有准确性、简洁性、严密性、逻辑性等学科特点。1、四年级学生语言表达的特点。这一届四年级学生在课下很乐于向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但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出现词不达意,表达不通畅,不能有条理的紧扣题目本身进行阐述。2、调查和分析影响学生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普遍偏弱的主要原因。《新课标》强调学习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学生是个不断发展的并富有个性的人,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乃至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将影响他们的后继学习,因此,了解学生原有的情况,是我们组织研究的基础。我们可以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调查和座谈,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现状,找出学生上课不愿发言的原因,再研究对策。3、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在教育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已经为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所肯定,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则这样阐述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儿童正处在多动期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无法集中,如果没有稳定的兴趣,他们的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激发学生说的*,必须培养他们的兴趣。(2)传授方法,指导学生说的技巧。①教师做出说的示范。②训练学生学会听。③对学生的说作出要求。数学语言与其它语言不同,因为在数学的“词典”中,只有“记叙”,没有“描写”,也没有“比喻”,更不能有“夸张”。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把数学语言说的完整、准确、简洁和有条理。一定要言简意赅,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要添枝加叶。(3)落实训练模式,发展全体学生说的才能。为了让全体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必须改变那些形式化的小组合作,灵活运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练习评价”的训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4)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说的训练。①概念教学要重视说出本质。②计算教学要重视说出算理。③应用题教学要重视说出思路。④几何形体的教学要重视说出其特征。(5)和家长沟通,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低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上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辅导,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的语言表达的氛围,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三、研究目标1、经过培养和探索,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说得准确、简练而有条理。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完整性、条理性和敏捷性的发展,让学生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2、通过培养学生数学语言,使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