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4:2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0:59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算,全球有超过3亿名抑郁症患者。抑郁症也被称作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抑郁症在我国成年人中的发病率约为7%左右,而发病率超过5%的疾病就属于多发病、常见病。
水面之下——低龄化趋势肉眼可察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具体病症上具有差异性。总的来说,从“苗头”到“成势”,患者会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从起初的情绪低落、疲惫倦怠、睡眠障碍到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下降,甚至出现躯干症状、自残行为等。
国内规模较大的抑郁症互助社区“渡过”的创始人张进说,这些经历“完全是在水面之下的”。不仅很多家长不会察觉,不少孩子也说不清自己的变化。张进表示,在就诊治疗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和家长普遍都会经历两到三年的挣扎、认识和接纳期。
“由于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不同、人群不同,目前我国还没有非常确切的青少年群体抑郁症发生率数据,也难以进行比较。”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介绍,根据一项2012年发表的荟萃分析(一种统计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收集与某个特定问题相关的多个研究,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到更有说服力的综合研究结果),从20世纪90年代到2010年的各项中国出生队列(即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为一组)中,“抑郁的水平是在持续增加的”。
第一道防线——学校抑郁症筛查很有意义
抑郁症的成因纷繁复杂,既有遗传、生理因素,也有家庭关系、社会文化因素。其中,家庭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尤为重要的因素。
“仅靠医疗的力量难以满足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未来关于青少年健康的投入一定要从疾病治疗向预防性服务拓展。”马军说,“而学校是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仍在路上——筛查后如何织密防治网?
在中小学校园里,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工作的主体。他们往往一头牵着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一头牵着家长和社会支持资源。
在马军看来, 目前,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预警的难题有两点,一是心理问题被污名化,这始于青少年和父母缺乏对该问题的正确认识,二是服务的可及性。
面对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城市孩子和乡村孩子在资源拥有上的差异,也让马军感到“挑战巨大”。
马军介绍,根据一则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的横断面对比研究,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表现出了更高的焦虑、抑郁、自卑和孤独感,更需要受到关注和帮助。
“目前,这一领域的服务提供者非常缺乏,缺少儿童精神科医生,仅有的儿童精神科医生也大多在大城市中执业。”马军说,在学校完成抑郁症筛查后,医院承担着诊断和治疗的责任,但是目前转介资源的不充分、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
“学校筛查出了抑郁风险高的孩子,然后呢?”张进对此也充满担忧,在社会、家长和学校都还未充分“就位”的情况下,这种筛查会不会带来校园歧视?是否会让孩子被区别对待甚至被劝退?
如何为青少年抑郁症问题拉起完善的预警系统,更好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答案仍在路上。
专家说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早预防越有效。
抑郁症呈现低龄化趋势,是全世界存在的普遍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随着社会对心理障碍认知度的提高,抑郁症的就诊率升高;生理、生物、社会三方面原因的变化,也导致抑郁症发病率升高。
抑郁症低龄化趋势在我国尤其突出,社会原因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这导致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减少,也容易让父母的焦虑折射到孩子身上,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抑郁症是发生率很高的疾病,伴随的自杀、自伤风险也较高,但并非不可控。抑郁症是可以通过物理、药物、心理等手段进行治疗的,只要我们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防患于未然。
提升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认知,是应对抑郁症低龄化的关键。
同时,如果孩子已经患上了抑郁症,更需要家长有正确的认识,并科学地处理。我们在门诊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即使给家长解释孩子是生病了,而不是学业或品行问题,家长也不愿意相信。家长的这种心理有几方面原因:第一,不论是*还是孩子,对心理障碍都会有病耻感,容易把心理障碍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疯疯癫癫”联系到一块儿;第二,心理障碍有遗传基础和家族性关联,若承认孩子有心理障碍,家长会否定自己的教育、自己的家庭,这种打击是非常大的;第三,由于家长对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发展态势不了解,担心药物副反应,担心疾病不可治,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因此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也需要家长提升对它的认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0:59
青少年抑郁症的原因有哪些呢?可以分为生物学因素和家庭因素:
生物学因素
研究发现,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受到遗传的影响。遗传是青春早期青少年抑郁情绪持续发生的主要原因,解释率为78%-96%,但是环境因素是青春中期青少年抑郁情绪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
另外,青少年正处在身体急速发育的过程,可能会有内分泌的紊乱,比如雄性激素或者雌性激素的快速增加,可能让青少年有不适应的感觉。
家庭因素
1.糟糕的亲子关系会影响孩子发展内在与人际应对技能,易感抑郁
比较严重的例子,早期亲子关系破裂(或是丧失父母)会导致依恋关系的全面破坏,对将来发生抑郁是一个危险因素。
2.父母控制对于青少年抑郁有直接影响作用
父母行为控制是较为积极的教养方式。父母积极主动地关心孩子,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可以提前发现问题行为。相比于行为控制,父母心理控制的作用可能更消极。
当父母企图通过侵扰孩子内心来控制他们,孩子就会处于躲避亲子紧张关系的状态,这会损耗青少年自己的基本心理。权力独断的父母过于严厉管教,会使子女丧失自由与自主权,同时产生惧怕、愤怒以及内疚情绪,而这些情绪无处释放,很有可能积压在心里导致抑郁。
3.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
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依赖于生活中主要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父母有心理障碍会产生代际遗传,除了前面提到的疾病本身的遗传,还有父母心理障碍导致的失功能的家庭环境,例如家庭不和谐会导致青少年处于应激环境中,同时影响父母的养育技能。
4.家庭中的应激事件
例如父母的离异、父母一方的去世、家庭暴力、被抛弃或者早期创伤等等重大事件。
5.其他负性事件
例如身体状况糟糕、吸烟、饮酒、体育活动少、体形欠佳(过瘦或过胖)...
篇幅原因,阅读原文可以参考:青少年抑郁症的原因有哪些?
青少年抑郁与*比较,具有隐蔽性和缓慢性的特点,因此较成年人抑郁的风险也增加很多。青少年抑郁的表现有很多种,比如学业下降、同伴关系恶化、对周围人与事较敏感、社交活动减少、睡眠质量差、失落感等。
在青少年时期表现的抑郁不仅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还影响其在校表现以及同学关系,增加药物滥用的风险,严重者可能导致自杀的发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1:00
其实罪魁祸首就是自己的父母对青少年的这个心理要求太多了,然后经常去管束孩子,造成孩子这种心理上的这种抑郁,那么尤其对学习上面对孩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1:01
社会压力占据很大原因,社会带给家长压力,而家长则将这些压力转嫁给了孩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1:01
其实当代青少年压力也很大,学生课业压力很重,青年工作压力也很大,但是在这个社会里就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