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名人故事,读书名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4:3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6:40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B.富兰克林
5、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 -W.哈兹里特
6、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C.C.科尔顿
7、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8、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9、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10、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11、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2、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13、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14、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15、]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16、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17、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8、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19、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20、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21、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22、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23、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24、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5、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26、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27、书是顾问——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28、书是奇迹——高尔基说:“书,要算要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29、书是社会——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30、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31、书是遗训、忠告和命令——赫尔岑说:“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
33、“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34、“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3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36、“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37、“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38、“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赫尔岑
中国古代读书名言7则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3、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4、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6、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7、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中国现代名言3则
1、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邹韬奋《韬奋文集》
2、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3、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西方名言3则
1、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2、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托尔斯泰
3、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中国古代读书名言7则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6:40
尽信书,不如无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6:41
爱因斯坦的草稿
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26岁了。他居住和工作在瑞士。
这一年里,爱因斯坦向一个科学报编辑部送交了一份薄薄的、蓝色的小册子——只有 36页。这就是他的论文“运动物体中产生的电动力学”,在这篇论文中他第一次阐述了他那著名的相对论的最主要的原理。二从这篇论文发表以来过去了30年,爱因斯坦已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了。1933年他就开始*国外,因为他在德国的故乡被法西斯控制着。这时他迁居在美国的一个小城市里。1936年,正是在西班牙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年代。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不是一名战士,他只是一个正直的人,他明白法西斯意味着什么……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都想去援助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争。在美国,人们组织了一
支部队想尽快地开赴西班牙前线,但没有足够的经费。这时,其中的一个人说:“我们去找爱因斯坦吧,他一定会帮助我们的。”他的战友都赞同这个意见,于是这个年轻的反法西斯战士就去见那位名闻全球的科学家。在一间简朴的工作室里他和那位睿智的、平静的老人面对面坐着。谈话是简短的。“我们有人,但是没有钱。”爱因斯坦沉默着,抽着烟。 “而钱就意味着飞机、*、汽车、汽油和战士的衣装,而这一切又意味着:西班牙的自由。”“好吧,”爱因斯坦说,“我把我所有的财产都给你们,但是这并不多。”他站了起来。“不,”年轻人也站了起来,“我们不想要您的钱。把您的论文给我们,就是那篇‘运动物体中产生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注视着年轻人,他弄不懂,那篇过去的论文对西班牙战争会有什么用处。“把那篇论文的原始草稿给我们吧。”年轻人要求说。爱因斯坦明白了。反法西斯战士想把这篇草稿卖钱。“好主意!”爱因斯坦说,“遗憾金的是不可能,原始草稿不在这儿,它留在了德国……也许你们拿另外一篇去?”“不,我们只要这一篇,为此我们可以得到400万美元。”年轻人回答,“400万,真的。” 爱因斯坦缄默良久,终于他说:“两天以后您再来吧。”四年轻的反法西斯战士走了以后,爱因斯坦立即坐在桌前,开始从杂志上把那篇论文抄下来。这是一件枯燥的工作,但是爱因斯坦干起来却高兴得像个孩子。他时常叫道:“又是一颗*。”或者“这简直是一整架飞机!”两天以后反法西斯战士得到了爱因斯坦的草稿。很快就传来了他们在西班牙反法西斯战场上战斗的消息.
最年轻的画家
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死的时候是岁。也许你要奇怪,为什么我们要把他叫做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呢?这是因为在岁高龄时,他拿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的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样。年轻人总是在探索新鲜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他们热心于试验,欢迎新鲜事物。他们不安于现状,朝气勃勃,从不满足。老年人总是怕变化,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最拿手,宁愿把过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制,也不冒失败的风险。毕加索岁时,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
手法来运用他的艺术材料。大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当他们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欣赏时更是这样。随着艺术家的年岁增长,他们的绘画虽然也在变,可是变化
不会很大了。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他的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寻找完美的手法来表达他那不平静的心灵他身上首先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那双睁大了的眼睛的眼神。美国著名女作家格屈露德•斯特安在毕加索还年轻时就曾提到他那双如饥似渴的眼神,我们现在也可以从毕加索的画像中看到这个眼神。毕加索在年给斯特安画了一张像,他是通过自己的记忆画了她的脸的。看过这张画的人对毕加索说:这不像斯特安小姐本人。毕加索总是回答说:太遗憾了,斯特安小姐必须设法使自己长得跟这张画一样才行呢。但是年之后,斯特安说,在她的画像中,只有毕加索给她画的那张,才把她的真正神貌画出来了。毕加索作画,不仅仅用眼睛,而且用思想。毕加索的画,有些色彩丰富、柔和、非常美丽,有些用黑色勾画出鲜明的轮廓,显得难看、凶狠、古怪,但是这些画启发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深刻。面对这些画,我们不禁要问,毕加索看到了什么,使他画出这样的画来?我们开始观察在这些画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毕加索一生创作了成千上万种风格不同的画,有时他画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时他似乎把所画的事物掰成一块块的,并把碎片向你脸上扔来。他要求着一种权力,不仅把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把我们的思想所感受到的也表现出来。他一生始终抱着对世界十分好奇的心情,就像年轻时一样。假如你喜欢欣赏画,不妨找些毕加索的画册,看看从他的画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6:41
1917年冯国璋出任代理大总统后,认为前陕督陆建章堪为利用,就任命他为总统府高等顾问、将军府将军。陆入冯幕后,很快便成为冯的重要助手和直系的幕后军师,秉承冯意,奔走南北,务求扳倒皖系段祺瑞。
是年冬,段祺瑞和徐树铮派冯玉祥率部援闽。冯玉祥率部开至浦口即停止前进,背后就有陆建章为其策划。不久,段祺瑞改派冯玉祥率部援湘。冯率部开至湖北武穴停止前进,于1918年2月14日发表主和通电,又系陆建章促成。陆和冯的关系非同寻常。早在1902年,当冯在袁世凯武卫右军当兵时,就与陆建章相识。是陆最先“发现”及培养了他,带他沿着军阶向上攀升。1907年,陆把内侄女刘氏许嫁与他,给他安了个温暖的家,冯从此该呼陆为“姑父”。陆对冯有着极大的影响力。1917年底至1918年春,陆建章还与冯玉祥以及直系干将、江苏督军李纯密谋,共同讨伐主战派干将倪嗣冲,以期从安徽打开一个倒段的缺口。显然陆建章的上述活动已严重威胁皖系军阀的统治,威胁北军对南军作战的局势,威胁主战派的整体地位。这是段祺瑞和徐树铮所不能容忍的。
1918年4月下旬,段祺瑞适在武汉巡视军队。一天,曹锟设宴招待段祺瑞及随行大员们,徐树铮亦在座。席间,某督军报告陆建章扰乱山东状,请示处分。段大为震怒的问:“有电报(国务)院吗?!”“有。”回答说。于是,段口传军令,饬各军协拿,就此正法,且申言说:“朗斋(陆建章的字)北洋老袍泽,不如是,将法曲于情。”在座者连称遵命。段祺瑞回京后,进一步指示徐树铮等,密切注意陆建章的活动,设法将其缉捕究办。再说陆建章,这时期更为活跃起来,他奔走于黄河上下与大江南北,为进一步打击段方作积极的准备。6月11日,倪嗣冲、曹锟、张怀芝和各省军事长官代表齐集天津,拟召开军事会议。冯国璋暗中将此信息转达给时在上海的陆建章,请陆赶到天津,设法说服曹锟重新回到直系,与李纯合作,使这次会议有利于冯而不利于段。陆建章认为机不可失,遂即由上海到达天津。倪嗣冲对陆早已恨之入骨,得知陆回到了天津,便认为这是除掉陆的好机会,于是就找徐树铮下手。6月14日,徐树铮与倪嗣冲及奉军参谋长杨宇霆密商之后,即写信派人请陆到驻津奉军司令部(天津城内的河北中州会馆)晤谈。陆建章接到徐的邀请信,虽然也觉得情况有点不妙,但自恃为现任总统府高等顾问、陆军上将和北洋派中的长辈,他的儿子陆承武夫妇又是徐树铮夫妇留日期间的同学,也就欣然应约而往。
当陆建章来到时,徐树铮正在吃饭。杨宇霆听到陆来请见,就对徐说:“此人十分可恶,把他杀掉算了。”见徐树铮没有吭声,杨又顺口骂道:“老混蛋又来找死!”陆进屋后,见徐正在吃饭,便问:“为何这时才吃饭?”徐答:“从外边刚回来。”陆又问:“从何处回?”徐答:“自丹忱(倪嗣冲)处回来。”陆与倪形同水火,闻此,即面有不悦之色。杨与陆先到客厅说话。没过多久,徐即请陆到花园里去。当陆走进花园时,就觉有人从后面用*顶住后背。他知今日已难逃噩运,似乎*一般地对徐所安排的左右人员说:“丹忱屡欲杀我。丹忱欲杀我,诚情理中应有之事,亦不足怪。又铮为何要杀我?又铮要杀我,就让他杀我好了。”话刚说完,背后就传出两声闷响。陆建章踉跄了两下倒了下去。临咽气前,又喃喃地说道:“不意如此而死。”
徐树铮命令人将陆*毙后,亦感事关重大。当即向*及陆军部报案,历数陆该死之罪,并请追褫陆之军职。紧接着,又分别致电奉天张作霖、浙江杨善德、福建李厚基、湖南张敬尧、湖北王占元、山西阎锡山、陕西陈树藩、河南赵倜、吉林鲍贵卿、察哈尔田中玉、热河姜桂题等督军、都统,及淞沪镇守使卢永祥、江苏*齐夑元等,对于在津的倪嗣冲、曹锟、张怀芝等,则分别抄送电文,报告杀陆之情况,以取得谅解和支持。同时,徐树铮考虑到正在援湘途中的冯玉祥是陆的亲戚,并且是陆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因此,又立即致电向冯通报了杀陆的情况。但对吴佩孚等重要战将及其他各旅旅长则无通报。显然,徐树铮对冯玉祥是不放心的。他向冯玉祥通报,即含震慑又寄希望谅解之意(亦为日后冯玉祥报仇埋下了隐患)。
陆建章的被杀,对冯国璋的震动亦很大。段祺瑞为善后,派秘书曾毓隽去见冯国璋,以探听他的口气。冯说:“又铮在芝泉(段祺瑞)左右,一向是为所欲为,今天这事未免太荒唐了。所好是责任内阁,你回去告诉芝泉,他怎么办,我就怎么用印好了。”6月15日,段祺瑞召开国务会议,报告杀陆问题,并说必须向外宣布罪状。有人提出质问,段很不高兴的回答:“是我令又铮杀的!”于是,会议未经多少讨论,即通过宣布罪状的决定。据此,*秘书长方枢拟就一道命令,请冯国璋盖印发表。冯虽内心不情愿,但又觉得自身也处于危险境地,遂盖印发表。
这样,轰动一时的“杀陆建章案”就似为合法了,段祺瑞为徐树铮杀陆承担了责任,冯国璋也有予以承认的责任。
参考资料:《徐树铮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