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的内容是什么,并解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3:2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8:29
孔雀东南飞(相关资料)
语句特点资料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开头这句既是起兴,又是作比。诗人因物起兴,以孔雀的美丽喻兰芝。“五里”表示大体的地段。“徘徊”犹豫不前,心怀悱恻,这一句既写了兰芝的心情,又表明全诗的主题,画龙点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从十三到十六岁,用了几个数字构成了语言的层递之美,像阶梯一样一级一级地上去,这四年中兰芝学了织布、裁衣、弹箜篌,也学了读经书和礼仪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技巧。这是属于纵向的铺陈强调兰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这是转折复句。由于韵文,常常省去转折词不说,但意思上确是转折。
“何乃太区区!”
译时应补出主语来,“(你)怎么竟这样没见识!”
或译为“(你)怎么竟这样痴心啊!”通过焦母的话侧面表现仲卿对兰芝的钟爱。
举动自专由!
“自”是副词性的代词。“专”和“由”两个及物动词管着宾语“自”又并列地受“自”的修饰。“专”是擅自行动。“专”和“由”是同义词复用。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里着意写兰芝的装束,衣履佩饰,姿态容颜的美好。这是一种横向的铺陈。这段铺陈突出的特点是揉合着一连串的比喻“流纨素”、“明月珰”、“削葱根”、“含朱丹”,而且带有夸张性。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精采的比喻,这段临别誓言与上文的“誓天不相负”和下文的“二情同依依”一致而连贯。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
重复,相同的内容重复出于两人之口,加强铺陈的作用。
窈窕世无双
窈窕,叠韵连绵字。
府吏见丁宁
丁宁,叠韵连绵字。
诺诺复尔尔。
叠字运用增强了形象性。
络绎如浮云。
比喻句,比喻太守家里来往的人多。
婀娜随风转。
联绵字,状物。
踯躅青骢马。
双声联绵,状物。
郁郁登郡门。
叠字,突出盛多、热闹的样子。
日落无光,阴沉沉的样子,叠字使景色特点更加突出。
我有亲父母,*迫兼弟兄。
“父母”只“指母”,“弟兄”只指“兄”,都是偏义复词。
形式上象是复句,其实这是单句的兼语句,意思是:我有母亲和哥哥*迫。这是由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为了完足五字句才这样安排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正句用反问形式,比正面说法“君还无所望”有力得多。
恨恨那可论!
叠字,愤恨到极点。
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以兴手法,暗示不幸的事情将要发生。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因果复句。正句在前,偏句追述原因。这种句式用于要急于说出结果的紧迫场合,焦母怕儿子死去,先急于叮嘱。焦母根据封建伦理与儿子争辩,用反问语气比正面说显得有力。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奄奄”叠字,是“晻晻”,形容阴暗。
“寂寂”叠字,突出夜寂静。“人定”中夜,夜晚9点到11点(亥时)谓之“人定”深夜人们安息的时候。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兼语句。主语因泛指而省略。
这是作者的告诫之词。“谢”,这里取引申义,为劝告之意。“慎”,由“谨慎”意引申为禁戒之词,注释为“千万”。修辞上,“戒之”跟“慎”跟“勿忘”是三个同义反复,从而形成五言的句式,特异强调吸取教训。
课文鉴赏说明
一情节结构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情节发展和结构。
起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第一部分,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是兰芝对仲卿的诉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兰芝和仲卿爱情深厚,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他们离异。
第二部分,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这部分写三项内容。
1�从“府吏得闻之”到“慎勿违吾语”,写仲卿向母亲求情,遭到训斥,只好说服兰芝回娘家,还抱着重新团聚的幻想。
2�从“新妇谓府吏”到“涕落百余行”,写兰芝的个性、神态和动作,显出她坚决、镇静,忍住内心的痛苦同婆婆、小姑告别。
3�从“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
第三部分,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家后的遭遇。这部分情节比较复杂,写三项内容。
1�母亲开始不谅解女儿,经过女儿叙述,终于体谅女儿的处境。
2�但是,哥哥坚决不答应。他完全以势利眼光看问题,毫无兄妹之情,一定要*妹妹改嫁。
3�写府君家为婚事的铺张。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兰芝、仲卿双双殉情,为全诗的*。
第五部分,结尾(从“两家求合葬”到结尾),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愿望。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诗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阿兄*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刘兰芝还是个善良温顺的妇女。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迫,君尔妾亦然”。
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无怪乎“阿母得闻之”,要“槌床便大怒”了。后来,不得已与兰芝暂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他还说“我自不驱卿,*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而从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可以看到仲卿的反抗性格:“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晴天霹雳,可是封建家长焦母,并不回心转意,收回成命,最后仲卿不顾焦母的劝告,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显而易见,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对仲卿,她一会儿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会儿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
对于另一反面形象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他对兰芝说:“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作计何不量!”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趋炎附势,见利忘义。沈德潜对这几句诗的评语说:“小人但慕富贵,不顾礼义,实有此口吻。”“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三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见上)
2�铺陈排比的手法
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详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3�起兴和尾声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兴句给全诗笼罩上悲剧气氛。以孔雀失偶兴起,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由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艺术手法,源自民歌,极富有表现力。
解题指导
一全诗五个部分的标题
起兴(首两句)
第一部分(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开端)
第二部分(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发展)
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发展)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第五部分(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尾声)
全诗是按仲卿、兰芝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的。
二 1�兰芝忍无可忍,自请回家,坚决果断。
“不堪”,表示忍无可忍。“徒留无所施”的“徒”,“及时相遣归”的“及时”,鲜明地表现了兰芝的明事决断。
2�焦仲卿:压抑自己的愤恨、痛苦,对爱情忠贞;但是死守孝道,软弱*。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用假设句,恰当地表现了外柔内刚的个性。“终老”,以示决绝。
焦母:愤怒,极力维护权威,专横。
“何敢助妇语”的“何敢”很传神。
3�刘兄见利忘义,自私,凶狠。
“其往欲何云?”用疑问语气表示坚决,可见刘兄还是有点修养的人。
4�兰芝通情达理,深知自己和仲卿同是被压迫的人。兰芝理解仲卿的痛苦,表现出宽大的胸怀,也显示忠贞、坚强的品格。
“君尔妾亦然”,用语平淡,含意丰富,令读者深思。
三诗歌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构思上,也有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结尾处合葬化鸟,“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生不能相守,死却能“相向鸣”,而且“夜夜达五更”,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诗最后说“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更表达了激愤之情和美好心愿。
四“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
这一段始写兰芝的美丽,“腰若流纨素”,“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中叙告别阿母、小姑,又那样谦逊,通情达理;终写夫妻的恋情和誓言,语深情切。夫妻恩爱,品格高尚,却被粗暴拆散,令人同情、愤慨。
“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
府吏闻变,夫妻重逢,只能“嗟叹使心伤”。仲卿埋怨,誓“向黄泉”。兰芝深知“同是被*迫,君尔妾亦然”,只得相约“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一对恩爱夫妻在高压下无法反抗,恋情浓烈,又异常冷静,决然相约“黄泉下相见”,表现了相知的忠贞和无奈的抗争,实是令人血气俱动的人生悲剧。
教学建议
本课用两课时教读。
一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1�“十三能织素”至“会不相从许”五段。
开头前五段,人物的矛盾冲突突现,十分尖锐。
兰芝:“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
仲卿:“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兰芝和焦母势不两立,仲卿消极抵抗,矛盾冲突由此开端。
人物细腻的思想感情:仲卿先贺,继怨,后誓“吾独向黄泉”。兰芝先体谅同情,后誓“黄泉下相见”。仲卿的“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兰芝的“同是被*迫,君尔妾亦然”,作者的叙述语“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都是极妙诗句,艺术表现力极强。
有关资料
一《孔雀东南飞》的现实主义(唐弢)
因为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的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过程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式称。作者否定了一切应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而无论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的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从作者所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试以焦仲卿、刘兰芝两人为例。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吏,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有被“品”的资格,所以他母亲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将来还要凭借靠山飞黄腾达。很显然,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作者基本上肯定他的斗争,但描写时却又紧紧地扣住了他的特点人物经历和性格上的特点。仲卿是深爱妻子的,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等到母亲“槌床便大怒”,他就“默无声”的退了出来,回到自己房里,对着兰芝“哽咽不能语”,说什么“我自不驱卿,*迫有阿母”。一面劝兰芝低声下气,暂回娘家,约定将来再去接她,但他其实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什么实际办法。兰芝被*将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甚至还把这个计划去告诉自己的母亲;兰芝死后,以他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作者写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活地画出了这个怯弱的书生的性格和面貌。
兰芝便和他不同。尽管诗篇以古典作品特别是民间文学里惯用的夸张的笔法,描写了她的知书达理,描写了她的妆奁和打扮,但在门阀社会里,“生小出野里”就说明她的家世还不入“九品中正”之眼。她是一个在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有主见的女子,美丽、聪敏、能干,虽然作者也极力写她的善良和温顺,但在善良和温顺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人民想象中的被压迫者自觉意识的一种原始形态。这种刚性不一定要从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上去理解,而是更广泛地散布在兰芝的全部行动细节里。当她明白了焦母的意图以后,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他劝她暂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不过作者也不是简单地片面地处理这一点。兰芝了解仲卿的性格,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点幻想,仲卿和她告别,她这样叮咛:“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是在具体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她的唯一的希望。县令差人做媒,她这样婉拒:“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最后她哥哥说出了“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不可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所以“仰头”回答,很快应允了。
离开焦家的时候,拜母别姑,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再嫁期定的时候,裁衣作裳,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乃至最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也不表示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环境低头。很难考查有多少人在传唱过程中丰富了刘兰芝的性格,然而这的确是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光辉人格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美的表现。环境的残酷和转变提高了人物的精神。作者以朴素的描写,将细节一丝一缕地扣入行动,使作品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追魂摄魄的感染力诗的感染力。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不仅暴露了封建门阀统治的罪恶,而且远为深广地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的感情。它是艺苑的奇花,也是历史的镜子。
1954年3月于上海
(选自《唐文集》第九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二诗句解释(张中行)
1�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课本注释可供参考。
还有一种解释,即认为“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以后的几句话都是县丞来到刘兰芝家,对刘兰芝的母亲说的。“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是县丞说他在太守面前已经说了她女儿刘兰芝的好话,夸耀兰芝出身于名门。这是讨好人的口气。紧跟着的几句话是县丞向刘兰芝的母亲说明求婚的缘起,这些话都是符合媒人口吻的。几句话的前面分别冠以“说”“云”“直说”,是作者为避免重复而用了不同的字眼,它们的主语都是县丞。
此外,“兰家女”应指刘兰芝。闻人侠《古诗笺》云:“兰字或是刘字之讹”,这个猜测有道理。
2�“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和古代纪时法。
一昼夜为一日。我国很早就有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来纪时的记载。如殷武丁时候把昼夜分为八段,祖甲时候分为十段,周代分为十二段,每段都有名称。从名称来看,分段是以天色和日常活动为根据的,如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时叫中日或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昃,等等。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晡()时。日入之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是鸡鸣和昧旦(又称昧爽或平旦或平明)。我们了解了这些,对古书中的“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寂寂人定初”(古诗《孔雀东南飞》)等就会明白了。
汉太初以后,古人有了等分一昼夜时辰的办法,是用十二辰(子、丑、寅、卯等)作为十二时辰的名称。这种分法一直沿用到清初。清初引用西法,把一昼夜十二时辰分为24小时(即一辰等于两小时),并把每一时辰细分为初和正,如23点为子初,夜半24点为子正,晨一点为丑初,两点为丑正,等等。
有个问题连带说一下,就是日始为何时。最早当以日出为日始,如夏以平旦为日始,殷以鸡鸣为日始。到周代改以夜半为日始。此后就一直以夜半为日始,沿用至今。
历来各学术领域对《孔雀东南飞》的研究和评价多从反礼教、故事情节、艺术水平等方面入手,《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与汉代婚姻风俗》一文算是从民俗学角度研究之先例。作者认为“《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反映汉代婚姻风俗最典型的伟大诗篇,字里行间反映出当年婚俗的方方面面。就民俗学领域的价值来说,它是任何汉代诗歌所不能比拟的。”作者通过对全诗逐字逐句分析,从汉代女子的婚前教育与婚龄、家长对女子婚事的霸道、离婚与再婚现象、缔结婚礼的“六礼”、关于汉代的爱情誓言和关于汉代的“青庐”之制六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使汉代的婚姻风俗悉数展现在我们面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8:29
孔雀东南飞(相关资料)
语句特点资料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开头这句既是起兴,又是作比。诗人因物起兴,以孔雀的美丽喻兰芝。“五里”表示大体的地段。“徘徊”犹豫不前,心怀悱恻,这一句既写了兰芝的心情,又表明全诗的主题,画龙点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从十三到十六岁,用了几个数字构成了语言的层递之美,像阶梯一样一级一级地上去,这四年中兰芝学了织布、裁衣、弹箜篌,也学了读经书和礼仪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技巧。这是属于纵向的铺陈强调兰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这是转折复句。由于韵文,常常省去转折词不说,但意思上确是转折。
“何乃太区区!”
译时应补出主语来,“(你)怎么竟这样没见识!”
或译为“(你)怎么竟这样痴心啊!”通过焦母的话侧面表现仲卿对兰芝的钟爱。
举动自专由!
“自”是副词性的代词。“专”和“由”两个及物动词管着宾语“自”又并列地受“自”的修饰。“专”是擅自行动。“专”和“由”是同义词复用。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里着意写兰芝的装束,衣履佩饰,姿态容颜的美好。这是一种横向的铺陈。这段铺陈突出的特点是揉合着一连串的比喻“流纨素”、“明月珰”、“削葱根”、“含朱丹”,而且带有夸张性。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精采的比喻,这段临别誓言与上文的“誓天不相负”和下文的“二情同依依”一致而连贯。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
重复,相同的内容重复出于两人之口,加强铺陈的作用。
窈窕世无双
窈窕,叠韵连绵字。
府吏见丁宁
丁宁,叠韵连绵字。
诺诺复尔尔。
叠字运用增强了形象性。
络绎如浮云。
比喻句,比喻太守家里来往的人多。
婀娜随风转。
联绵字,状物。
踯躅青骢马。
双声联绵,状物。
郁郁登郡门。
叠字,突出盛多、热闹的样子。
日落无光,阴沉沉的样子,叠字使景色特点更加突出。
我有亲父母,*迫兼弟兄。
“父母”只“指母”,“弟兄”只指“兄”,都是偏义复词。
形式上象是复句,其实这是单句的兼语句,意思是:我有母亲和哥哥*迫。这是由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为了完足五字句才这样安排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正句用反问形式,比正面说法“君还无所望”有力得多。
恨恨那可论!
叠字,愤恨到极点。
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以兴手法,暗示不幸的事情将要发生。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因果复句。正句在前,偏句追述原因。这种句式用于要急于说出结果的紧迫场合,焦母怕儿子死去,先急于叮嘱。焦母根据封建伦理与儿子争辩,用反问语气比正面说显得有力。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奄奄”叠字,是“晻晻”,形容阴暗。
“寂寂”叠字,突出夜寂静。“人定”中夜,夜晚9点到11点(亥时)谓之“人定”深夜人们安息的时候。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兼语句。主语因泛指而省略。
这是作者的告诫之词。“谢”,这里取引申义,为劝告之意。“慎”,由“谨慎”意引申为禁戒之词,注释为“千万”。修辞上,“戒之”跟“慎”跟“勿忘”是三个同义反复,从而形成五言的句式,特异强调吸取教训。
课文鉴赏说明
一情节结构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情节发展和结构。
起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第一部分,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是兰芝对仲卿的诉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兰芝和仲卿爱情深厚,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他们离异。
第二部分,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这部分写三项内容。
1�从“府吏得闻之”到“慎勿违吾语”,写仲卿向母亲求情,遭到训斥,只好说服兰芝回娘家,还抱着重新团聚的幻想。
2�从“新妇谓府吏”到“涕落百余行”,写兰芝的个性、神态和动作,显出她坚决、镇静,忍住内心的痛苦同婆婆、小姑告别。
3�从“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
第三部分,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家后的遭遇。这部分情节比较复杂,写三项内容。
1�母亲开始不谅解女儿,经过女儿叙述,终于体谅女儿的处境。
2�但是,哥哥坚决不答应。他完全以势利眼光看问题,毫无兄妹之情,一定要*妹妹改嫁。
3�写府君家为婚事的铺张。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兰芝、仲卿双双殉情,为全诗的*。
第五部分,结尾(从“两家求合葬”到结尾),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愿望。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诗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阿兄*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刘兰芝还是个善良温顺的妇女。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迫,君尔妾亦然”。
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无怪乎“阿母得闻之”,要“槌床便大怒”了。后来,不得已与兰芝暂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他还说“我自不驱卿,*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而从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可以看到仲卿的反抗性格:“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晴天霹雳,可是封建家长焦母,并不回心转意,收回成命,最后仲卿不顾焦母的劝告,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显而易见,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对仲卿,她一会儿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会儿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
对于另一反面形象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他对兰芝说:“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作计何不量!”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趋炎附势,见利忘义。沈德潜对这几句诗的评语说:“小人但慕富贵,不顾礼义,实有此口吻。”“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三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见上)
2�铺陈排比的手法
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详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3�起兴和尾声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兴句给全诗笼罩上悲剧气氛。以孔雀失偶兴起,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由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艺术手法,源自民歌,极富有表现力。
解题指导
一全诗五个部分的标题
起兴(首两句)
第一部分(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开端)
第二部分(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发展)
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发展)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第五部分(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尾声)
全诗是按仲卿、兰芝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的。
二 1�兰芝忍无可忍,自请回家,坚决果断。
“不堪”,表示忍无可忍。“徒留无所施”的“徒”,“及时相遣归”的“及时”,鲜明地表现了兰芝的明事决断。
2�焦仲卿:压抑自己的愤恨、痛苦,对爱情忠贞;但是死守孝道,软弱*。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用假设句,恰当地表现了外柔内刚的个性。“终老”,以示决绝。
焦母:愤怒,极力维护权威,专横。
“何敢助妇语”的“何敢”很传神。
3�刘兄见利忘义,自私,凶狠。
“其往欲何云?”用疑问语气表示坚决,可见刘兄还是有点修养的人。
4�兰芝通情达理,深知自己和仲卿同是被压迫的人。兰芝理解仲卿的痛苦,表现出宽大的胸怀,也显示忠贞、坚强的品格。
“君尔妾亦然”,用语平淡,含意丰富,令读者深思。
三诗歌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构思上,也有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结尾处合葬化鸟,“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生不能相守,死却能“相向鸣”,而且“夜夜达五更”,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诗最后说“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更表达了激愤之情和美好心愿。
四“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
这一段始写兰芝的美丽,“腰若流纨素”,“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中叙告别阿母、小姑,又那样谦逊,通情达理;终写夫妻的恋情和誓言,语深情切。夫妻恩爱,品格高尚,却被粗暴拆散,令人同情、愤慨。
“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
府吏闻变,夫妻重逢,只能“嗟叹使心伤”。仲卿埋怨,誓“向黄泉”。兰芝深知“同是被*迫,君尔妾亦然”,只得相约“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一对恩爱夫妻在高压下无法反抗,恋情浓烈,又异常冷静,决然相约“黄泉下相见”,表现了相知的忠贞和无奈的抗争,实是令人血气俱动的人生悲剧。
教学建议
本课用两课时教读。
一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1�“十三能织素”至“会不相从许”五段。
开头前五段,人物的矛盾冲突突现,十分尖锐。
兰芝:“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
仲卿:“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兰芝和焦母势不两立,仲卿消极抵抗,矛盾冲突由此开端。
人物细腻的思想感情:仲卿先贺,继怨,后誓“吾独向黄泉”。兰芝先体谅同情,后誓“黄泉下相见”。仲卿的“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兰芝的“同是被*迫,君尔妾亦然”,作者的叙述语“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都是极妙诗句,艺术表现力极强。
有关资料
一《孔雀东南飞》的现实主义(唐弢)
因为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的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过程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式称。作者否定了一切应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而无论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的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从作者所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试以焦仲卿、刘兰芝两人为例。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吏,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有被“品”的资格,所以他母亲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将来还要凭借靠山飞黄腾达。很显然,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作者基本上肯定他的斗争,但描写时却又紧紧地扣住了他的特点人物经历和性格上的特点。仲卿是深爱妻子的,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等到母亲“槌床便大怒”,他就“默无声”的退了出来,回到自己房里,对着兰芝“哽咽不能语”,说什么“我自不驱卿,*迫有阿母”。一面劝兰芝低声下气,暂回娘家,约定将来再去接她,但他其实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什么实际办法。兰芝被*将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甚至还把这个计划去告诉自己的母亲;兰芝死后,以他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作者写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活地画出了这个怯弱的书生的性格和面貌。
兰芝便和他不同。尽管诗篇以古典作品特别是民间文学里惯用的夸张的笔法,描写了她的知书达理,描写了她的妆奁和打扮,但在门阀社会里,“生小出野里”就说明她的家世还不入“九品中正”之眼。她是一个在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有主见的女子,美丽、聪敏、能干,虽然作者也极力写她的善良和温顺,但在善良和温顺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人民想象中的被压迫者自觉意识的一种原始形态。这种刚性不一定要从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上去理解,而是更广泛地散布在兰芝的全部行动细节里。当她明白了焦母的意图以后,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他劝她暂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不过作者也不是简单地片面地处理这一点。兰芝了解仲卿的性格,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点幻想,仲卿和她告别,她这样叮咛:“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是在具体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她的唯一的希望。县令差人做媒,她这样婉拒:“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最后她哥哥说出了“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不可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所以“仰头”回答,很快应允了。
离开焦家的时候,拜母别姑,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再嫁期定的时候,裁衣作裳,她的态度是十分从容的;乃至最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也不表示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环境低头。很难考查有多少人在传唱过程中丰富了刘兰芝的性格,然而这的确是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光辉人格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美的表现。环境的残酷和转变提高了人物的精神。作者以朴素的描写,将细节一丝一缕地扣入行动,使作品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追魂摄魄的感染力诗的感染力。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不仅暴露了封建门阀统治的罪恶,而且远为深广地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的感情。它是艺苑的奇花,也是历史的镜子。
1954年3月于上海
(选自《唐文集》第九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二诗句解释(张中行)
1�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课本注释可供参考。
还有一种解释,即认为“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以后的几句话都是县丞来到刘兰芝家,对刘兰芝的母亲说的。“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是县丞说他在太守面前已经说了她女儿刘兰芝的好话,夸耀兰芝出身于名门。这是讨好人的口气。紧跟着的几句话是县丞向刘兰芝的母亲说明求婚的缘起,这些话都是符合媒人口吻的。几句话的前面分别冠以“说”“云”“直说”,是作者为避免重复而用了不同的字眼,它们的主语都是县丞。
此外,“兰家女”应指刘兰芝。闻人侠《古诗笺》云:“兰字或是刘字之讹”,这个猜测有道理。
2�“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和古代纪时法。
一昼夜为一日。我国很早就有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来纪时的记载。如殷武丁时候把昼夜分为八段,祖甲时候分为十段,周代分为十二段,每段都有名称。从名称来看,分段是以天色和日常活动为根据的,如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时叫中日或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昃,等等。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晡()时。日入之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是鸡鸣和昧旦(又称昧爽或平旦或平明)。我们了解了这些,对古书中的“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寂寂人定初”(古诗《孔雀东南飞》)等就会明白了。
汉太初以后,古人有了等分一昼夜时辰的办法,是用十二辰(子、丑、寅、卯等)作为十二时辰的名称。这种分法一直沿用到清初。清初引用西法,把一昼夜十二时辰分为24小时(即一辰等于两小时),并把每一时辰细分为初和正,如23点为子初,夜半24点为子正,晨一点为丑初,两点为丑正,等等。
有个问题连带说一下,就是日始为何时。最早当以日出为日始,如夏以平旦为日始,殷以鸡鸣为日始。到周代改以夜半为日始。此后就一直以夜半为日始,沿用至今。
历来各学术领域对《孔雀东南飞》的研究和评价多从反礼教、故事情节、艺术水平等方面入手,《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与汉代婚姻风俗》一文算是从民俗学角度研究之先例。作者认为“《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反映汉代婚姻风俗最典型的伟大诗篇,字里行间反映出当年婚俗的方方面面。就民俗学领域的价值来说,它是任何汉代诗歌所不能比拟的。”作者通过对全诗逐字逐句分析,从汉代女子的婚前教育与婚龄、家长对女子婚事的霸道、离婚与再婚现象、缔结婚礼的“六礼”、关于汉代的爱情誓言和关于汉代的“青庐”之制六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使汉代的婚姻风俗悉数展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990780.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8:29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 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疋 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 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 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 堂上启阿母
儿已薄禄相 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 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 始而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 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 何乃太区区
此妇无礼节 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 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 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 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 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 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 终老不复娶
阿母得闻之 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意 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 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 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 *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 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 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 慎勿违我语
新妇谓府吏 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 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 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 供养卒大恩
仍更被驱遣 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 葳蕤自生光
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 绿碧青丝绳
物物各具异 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 不足迎后人
留待作遣施 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 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却与小姑别 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 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 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 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 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 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 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 俱会大通口
下马入车中 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 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 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 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 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 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 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 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 十四能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 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 不迎而自归
兰芝怼阿母 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
县令遣媒来
府吏闻此变 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 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 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 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 嗟叹使心伤
自君别我后 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 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 *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 君购嗡�?
府吏谓新妇 贺君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 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韧 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 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 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迫 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 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 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 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 千万不复全
其日牛马嘶 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 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 魂去尸长留
揽裙脱丝履 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 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 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 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 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 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 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 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 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 译文
序说:东汉末建发(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不再嫁人。她的娘家副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哀掉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我)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鸡叫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还故意嫌我织得慢。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遗送回娘家。”
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享厚禄的命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少年夫妻)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我们)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使母亲不满意呢?”
焦母对促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罗敷,(长相)可爱,没有谁比得上,母亲替你去求婚。(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她)!”
焦仲卿伸直腰跪着禀告:“孩儿恭敬发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焦母听了儿子的话,(用拳头)敲着床大发脾气(骂道):“你这小子没有什么害怕的了,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声,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张嘴想对妻子说话,却抽抽咽咽话也说不成句:“本来我不愿赶你走,但有母亲*迫着。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为此,你就受点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说。”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不要再增加麻烦了!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白天黑夜勤恳地操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总以为没有过错,终身侍奉婆婆。(我)到底还是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上面美丽的刺绣发出光彩,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箱子上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样样东西各自不相同,种种器皿都在那箱帘里面。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我的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象含着红色宝石,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婆婆不停地发怒。(兰芝说:)“从前我做女儿时,出世后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同你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接受婆婆送的钱财礼品很多,却不能承担婆婆的使唤。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记挂婆婆在家里辛苦操劳。”回头再与小姑告别,眼泪象连串的珠子掉下来。(刘兰芝对小姑说:)“我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床学走路,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亲,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兰芝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眼泪不停地簌簌落下。
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一起会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马坐入刘兰芝的车中,两人低头互相凑近耳朵低声说话。(焦仲卿说):“我发誓不与你断绝关系,你暂且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去庐江太守府(办事),不久一定会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
刘兰芝对焦钟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心愿!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一定要成为磐石,我一定要成为蒲草和苇子。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象丝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想到将来我心里象煎熬一样。”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
兰芝走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上前后退都觉得没有脸里。刘母(看见兰芝回来)大为惊讶,拍着手掌说:“没想到你自己回来了!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究竟有什么过错,没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兰芝惭愧地对母亲说:“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母亲听后非常悲伤。
(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媒人)说,县令家有个三公子,人长得漂亮文雅,世上无双,年龄只有十*岁,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干。
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去答应他。”女儿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才回来时,焦仲卿再三嘱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离。今天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那么你可以回绝来说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讲这件事吧。”
刘母告诉媒人说:“(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她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再访求别的女子),我不能就答应你。”
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说太守家用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下来的话。郡丞直接对刘母说:“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
刘母谢绝媒人说:“女儿先前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
兰芝哥哥听到太守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开口对妹妹说:“你作这样打算怎么不好好考虑!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个小官吏,这次出嫁得到一个贵公子,运气的好坏相差得象天上地下一样,(好运气)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不嫁给这样仁义的公子,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兰芝抬头回答道:“道理确实象哥哥说的话一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处理完全听从哥哥的主意,哪敢自己随便作主呢?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立刻就答应太守这门亲事,就可以结成婚姻。”
太守的媒人从座位上起来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他回到郡府报告太守说:“我接受您交给的使命,到刘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缘份,说媒很成功。”太守听了这些话,心里非常欢喜,(马上)查看婚嫁历,又翻看婚嫁书,便告诉郡丞:“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好日子就在三十这一天,今天已经是二十七了,你赶快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太守府内大家互相传话说:“赶快筹办婚礼吧!”(赶办婚礼的人)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来来往往连接上断。装婚礼(物品)的船绘有青雀和白天鹅的图案,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幡,轻轻地随风飘荡。金色的车子白玉镶的车轮,缓步前行的青骢马,套有四周垂着彩缨、下面刻着金饰的马鞍。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从交州广州采购来的山珍海味。跟从的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来到庐江郡府门。
阿母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接你,为什么还不做衣裳?不要让婚事办不起来!”
兰芝默默不作声,用手巾捂着嘴哭泣,眼泪淌下就象水一样倾泻。移动我坐着的琉璃榻,搬出来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动手做衣裳)。早晨就做成了绣花的夹裙,晚上做成了单罗衫。阴沉沉地天快要黑了,兰芝满怀悉思,走出门去痛哭。
焦仲卿听到这个变化,于是请假暂时回来,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的地方,人伤心,马也衣鸣。兰芝熟悉府吏的马叫声,轻步快跑去迎接他,悲伤失意地望着,知道(相爱的)人来了。她举起手*着马鞍,哀声长叹使人心都碎了。说:“自从你离开我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料想不到啊!我有亲生母亲,*迫我的还有亲哥哥,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回来有什么指望的地方呢!”
焦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苇一时柔韧,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间罢了。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
兰芝对焦仲卿说:“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迫,你这样我也这样,(我们)在地府下互相见面吧!(但愿)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互相紧紧地握着手,然后告别离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里。活着的人却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想到(他们)将要永远离开人世间,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
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厅堂拜见母亲说:“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子现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阳一样,使得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我)是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愿您的寿命象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愿您的身体永远健康又舒顺!”
焦母听到(儿子)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流下,说:“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溅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
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他)把头转向兰芝住过的内房,(睹物生情),越来越被悲痛煎熬*迫。
(兰芝)结婚的那一天牛叫马嘶的时候,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在暗沉沉的黄昏后,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兰芝自言自语说):“我的生命在今天结束了,魂灵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于是)挽起裙子,脱去丝鞋,纵身跳进清水池里。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心里知道(从此与刘兰芝)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
焦刘两家要求合葬,于是把两个人合葬在华山傍边。(在坟墓的)东西两旁种上松柏,(在坟墓的)左右两侧种上梧桐,(这些树)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仰头相互对着叫,天天夜里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脚步听,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参考资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8:30
故事是关于一男一女的,男的脚焦仲卿,女的叫刘兰芝。因为刘兰芝的婆婆嫌这嫌那的,所以刘兰芝决心离开这个家庭,离开前与焦仲卿发下了山盟海誓。但是后来刘兰芝的哥哥*迫她家人,就在出嫁那天,她“举身赴清池”,而焦仲卿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就“自挂东南枝”,一对鸳鸯就这样死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8:31
一对夫妻被丈夫的家人拆散了,结果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