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2 04: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09:28
家长最爱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就知道玩,不知道学习。”许多家长把孩子玩儿看成是一种“错误”。有的家长下班回家看到刚刚玩了一小会儿的孩子,抛出去的仍然是那句话:“就知道玩儿,不知道学。” 接着就是:“回家赶紧做功课去!”如果孩子说 “功课做完了”或者“今天没留作业”时,家长马上会说:“你不会好好看看书啊!”或者“你不会复习复习啊!”“你再做点补充练习去!”总之,这些家长是把孩子玩儿当成“大敌”去对待的。有的甚至公开说:“必须把孩子的时间都占领,叫他根本没有玩儿的功夫!”于是,孩子的下午、晚上时间全部被“占领”了,星期六、星期日的时间也全部被“占领”了。假如有一点空闲,家长还要见缝插针,非彻底“占领”不可。可怜的孩子,已经成了机器人了。 家长们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社会压力造成的。你看,现在许多地方招聘人员,头一条准是文凭,没文凭难上难;你再看工资,许多单位,博士一个价,硕士一个价,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依次降下去。家长们认准了一条:不拿文凭,绝不罢休!拿文凭就得好好念书,就得拼时间和拼精力。玩自然是拿文凭的大敌了。 我们不反对让孩子好好学习,拿文凭,因为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需要,我们反对不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行为。总是是,要认识清楚,玩和学习是什么关系,是不是要学习好就不可以玩儿, 是不是玩儿了就学不好,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不让玩儿,只让学, 反而不容易学好;科学地安排学与玩,对孩子成长更有利。 有一句话家长都知道:“玩儿是孩子的天性。”这句话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如果不尊重孩子孩子的天性,就会*孩子的发展,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为什么有一位小学低年级的小女孩儿天真地问她的爷爷:“爷爷,我什么时候退休啊?”孩子的负担太重了!我们做家长的不妨想一想,成年人需要不需要玩儿、爱不爱玩儿?当您痛痛快快地玩儿了一次以后,您的工作干劲儿、学习干劲儿是不是更足了?玩儿,使您愉悦了身心,开阔了视野,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都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于是您更珍惜工作与学习的时间了。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人不是机器,脑子也有一定的弹性限度,年龄不同的孩子,其脑力持续运转的时间不一样。研究表明,人如果能够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其学习效率与时间成正比;如果脑子超常运动,疲劳轰炸,学习效率与时间成反比。哪一位家长没有这样的体会:长时间看书、思考问题,显得越来越笨,有时甚至麻木了。学习与玩儿是孩子两种互补性活动,相辅相成。玩儿可以放松身心,使脑子得到积极的休息,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而且,长时间伏案学习,呼吸浅,供氧不足;进行身体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使人得到充分的氧气,脑子就更具活力。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孩子来说,玩也是学习。跟小朋友一块玩儿,可以互相学习优点,可以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提高交往能力,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许多玩儿的活动能够关头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孩子的特长。首创“进化论”的著名科学家达尔文,他的科学创造精神是从小时候喜欢玩儿昆虫、观察动植物变化开始的。孩子在玩儿的时候,动手的机会特别多,教育家告诉我们:“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玩儿对发展智力很有好处。请家长想一想,如果您剥夺了孩子玩儿的机会,损失大不大?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孩子的确玩儿起来没够,推动控制,这该怎么办? 一方面,家长在认清玩儿与学的关系基础上,给孩子讲清道,要求孩子该玩儿就玩儿,该学就学,自己订个玩儿与学的计划。如果因为玩儿而影响了学习,孩子应该自己对自己有惩罚的措施,家长积极配合,不能含糊。年龄小的孩子不会订计划,可能订得很满,家长要指导他修订,留有余地。 另一方面,家长要认真安排全家人一起出去玩的活动。每周一次或隔周一次,全家人痛痛快快地玩儿一场。玩儿的时候不必故意提学习的事情,免得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 再有,指导孩子玩出水平来,玩出智慧来。比如,指导或支持孩子玩儿电脑;指导或支持孩子搞科学小发明、小制作;还可以指导孩子搞调查、养殖等。这样,把玩儿与学在更高的层次上结合起来,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最后,在玩儿中注意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爱好特长,给以保护和鼓励,说不定这样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萌芽。 在此,特别想提醒中年家长朋友,请您也百忙中偷闲,适当地玩起来,跟孩子一块玩起来。从哪个角度说,对您和家庭都是有利的。许多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既会工作又会玩儿的,他们从小养成了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