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犀角??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1: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21:54
犀角
本品为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又名独角犀)、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 Desmarest(又名小独角犀)、苏门犀Rhinoceros sumatrensis (Fischer)(又名双角犀)的角。原动物为陆栖大型兽类,多野生于亚、非两洲的热带地方,喜栖于山林、沼泽的阴湿地,以树叶、青草为食。其体庞大,仅次于大象、河马。其鼻上或颅顶生有角。有单角和双角之分,单角皆长在鼻端,双角则前后排列。印度犀和爪哇犀生单角,苏门犀生双角。商品有犀角和小犀角(又称蘑菇头,滑角或馒头角)之分。均系进口。目前,因犀牛已濒临灭绝,而多用广角代替(详见广角项下)。另外,尚出现了一些伪制品,须注意鉴别,应予以取缔。
[别名] 犀牛角、暹罗角。
[产地] 主产于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地。
[产季] 四季皆产。
[产地加工] 捕捉杀死后割取其角。
[性状鉴别] 1.犀角:多呈阔圆锥形, 自底部向上渐细,上部稍扁,顶端钝圆,稍弯曲。角长10~40cm。表面乌黑色或黑棕色,下部色渐浅,呈灰褐色。角前面近低部有一纵深陷沟,沟长3~15cm,深0.5~3cm,习称“天沟”,与“天沟”相对的底盘上有一脊状隆起,长6~9cm,高1~2cm,习称“地岗”。基部表面粗糙,周边凹凸不平,呈钝齿状,习称“马牙边”。“马牙边”向上的中部有纵纹及未除净的坚硬的毛,习称“刚毛”。底盘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长13~22cm,宽7~14cm,灰黑色或灰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或灰*,底面凹入3~6cm,习称“窝子”,其上布满蜂窝状小凹坑(鬃眼),习称“砂底”或“砂窝底”。角质坚硬,纵向剖开,均系顺丝,无牵连“绞丝”。气微香,味微咸。犀角镑片多为纵切或斜切片,卷曲不平,呈灰白色,有芝麻花点或短线纹。对光透视可见透明小点,习称“芝麻点”,质脆易碎,气微,味淡。用手挫之或置沸水中浸泡后,微有清香气。
2.小犀角:为犀牛顶上的小角。呈馒头状,盔帽状或扁圆形,大小不一,高1.5~6cm,色乌黑光亮,下半部较浅,多有纵裂纹。底盘圆形或长椭圆形。直径2~9cm,“窝子浅”,“砂底”较细,灰黑色或发黄,顶端圆形。纵剖面丝较粗,显顺纹,多为灰黑色。无“天沟”、“地岗”、“马牙边”等特征。镑片多弯曲。味稍浊。
犀角的鉴别经验有以下几点:
1.体坚质重,底盘长圆形,纵面易劈开,其面上顺纹清晰;
2.镑片菲薄,弯曲光滑,有灰白色的芝麻花点,以手搓之易碎:
3.用热水浸泡或放入手掌中磨擦使之发热,无腥气而清香。
[品质优劣] 以色乌黑光亮、完整无裂纹、砂底色灰黑、鬃眼明显、纵剖面丝粗顺直、气清香者为佳。
[成分] 主要成分为角蛋白(kenatin)。此外,尚含蛋白质、肽类、游离氨基酸、胍衍生物(guanidine deriratives)及甾醇类等。
[效用] 清热、凉血、解毒。治伤寒时疫、热入营分、惊狂、发黄、斑疹、神昏谵语、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下血、热毒疮月中。
[贮藏] 放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生虫及裂纹。
[附注] 在商品收购中有时有犀角杯,系犀角加工雕刻而成.亦可供药用。犀角杯有光杯与花杯之分,其上刻有花纹为花杯,无花纹为光杯,以光杯为佳,光滑明亮。盛过酒的杯底则不光滑,劈开后亦显顺纹,无纹丝。
[伪品] 1.系用牛角加工而成,其外形与小犀角极相似,呈馒头形,表面淡黄棕色或灰黑色,无圆形鬃眼,往往有弧形裂纹,底盘为圆形,直径4cm,平截,无窝子及砂底。质坚硬。气微腥。
2.系用聚乙烯为原料仿制而成的假犀角外形与真品相似而*真。呈阔圆锥形,高16~19cm。底盘较大,略呈龟背形,窝子浅,底部表面有疏密不均的小孔眼,”但不呈蜂窝状(为伪造砂底),底盘周边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为伪造马牙边),无“天沟”、“地岗”等特征。用斧劈开,显暗棕*,光亮胶质,火烧熔化,能拉成白色透明细丝。
参考资料:http://www.hbv163.com/news/hm/file_1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