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1:1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9:57
古之盗泉,即在今山东省新泰市石莱乡道泉峪村,向南与济宁市泗水县只隔一个青龙山,这里古时候为泗水县,清朝划归泰安县,解放后划归新泰县。古之盗泉,在该村西石桥的南边,于解放前被村民盖房子掩埋。村名因泉你为“盗泉峪”,很早前泉旁有石碑,上书“盗泉”二字。在很久前即被人改名为“倒泉峪”,原因是村南的河流向东,而泉则向西流,然后再入河东流。在*13年由本村乡绅刘德身和文人巩兆五将“盗”字改为道德的“道”字一直沿用致今。刘德身卒年不详,巩兆五卒于1959年闹饥荒时,其夫人卒于1973年。 有关“盗泉”的典故: 《尸子》卷下:“﹝ 孔子 ﹞过於 盗泉 ,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淮南子·说林训》:“ 曾子立廉,不饮盗泉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唐·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廻车避朝歌 ,掩口去盗泉 。” 《旧唐书·赵隐王徽等传论》:“ 徽志吐盗泉 ,脱身虎口,功名不坠,君子多之。” 《文明小史》第五七回:“你既然执定了这个渴不饮 盗泉 ,饥不食漏脯的宗旨,我也不敢进辞了。” 白蕉 《江浦》诗:“米盐今日贵,儿女昔年娇。不饮盗泉水,愁闻吴市箫。” 后以“盗来之水”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东西。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9:57
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