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0:2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5:14
1919年的"五四"运动首次提出"*孔家店,由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救出孔夫子"的口号。
社会背景:
革新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初年这种影响随着陈独秀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主要内容:
“孔家店”指孔子学说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精神﹑道德﹑文化体系。
新文化运动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于是提出“*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口号。该口号的提出主要源于陈独秀对封建*使用儒家思想进行八股取士等糟粕而提出。
扩展资料:
五四运动思想文化:
在1919年10月,总统举行秋定祭孔,同时组织了四存学会,以“昌明”“周公孔子之学”为宗旨,1921年更修订了《褒扬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强化封建礼教。梁启超和梁漱溟则高唱中国文化优越论,反对学习西方的文化,反对中国*派,同时抵制马克思主义。
而在五四运动中,反对中华道德思想文化的人士,推行了新文化运动,更提出“*孔家店”、“推倒贞节牌坊”等口号。
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反封建思想的发展,与尊重中华文化的复古思潮形成针锋相对的局面。中国的语言文字*的思想渊源大部分都来自于五四时期的西化理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5:14
1915年陈独秀先生创办了《青年杂志》(即《新青年》),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指出“儒学不适于现代生活”,“不能支配现代人心”,是当时中国“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而“*孔家店”这个口号的提出,则是1916年的事,是年2月,易白沙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孔子平议(上)》,第一次指名道姓地批评孔子,认为孔子早已被汉武帝利用而成为傀儡,从而拉开了“*孔家店”的序幕。之后,陈独秀和李大钊又相继为文,指出孔子乃“历代帝王*的护符”。再后,1918年鲁迅先生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说出“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番石破天惊的话来。又过了整整一年,才爆发了五四运动。由此可见,尊孔读经在前,而新文化运动在后。正是“*孔家店”这一响亮口号的提出,正是新文化运动的摧枯拉朽,在*制度的层面上对孔子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才阻止了儒学重返主流意识形态并成为“国教”的可能,同时也为粉碎帝制的复辟立下了汗马功劳。当今的某些学者罔顾历史,主观地认为“五四”否定传统,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而以此来指责和讨伐新文化运动,更显得无知和轻率。“五四”先贤们高扬民主、科学、自由和*的旗帜,接受西方的先进文化,为国人的启蒙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陈独秀所说的“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亡也”,胡适所说的“一心一意的走上世界化的道路”,以及多年后陈序经所说的“假使中国要做现代世界的一个国家,那就应当采纳而且必须适应这个现代世界的文化”等等,都是切中肯綮之言。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5:14
“五四”运动中提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外历史上多次启蒙运动采取尊古、复古的形式有所不同,是以鲜明的反传统形式出现的。因为从旧的思想、道德、文化中,不仅很难找到改革的基点或旗号,而且日益显示严重的障碍。而选定“孔家店”这个突破口,无疑有利于冲破旧的以封建*、伦理秩序为核心的文化格局。然而,另一方面,那些代表人物并不是“全盘反传统”的,从胡适的著述中可以看到,他对孔子和朱熹都怀有敬意。又如当时对旧文化作激烈批判的另一位人物钱玄同,他曾一度主张废除汉字,但他在坚决反对学术、文化领域的*主义时,又十分向往中国古人所幻想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宽阔而自由的世界。对于孔子本人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他们主要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利用儒家经典来箝制人的思想与个性。所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思想自由、精神独立、个性解放。“五四”运动并没有造成什么“文化断裂”或“思想危机”,而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