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0:24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3:57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碣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沧:通“苍”,青绿色。海:渤海。
水何澹(dàn)澹,山岛竦(sǒng)峙(zhì))。
何:多么。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竦 峙:耸立。竦 ,通耸,高。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银河,天河。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庆幸。甚:极点。至:非常,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扩展资料:
中国自然山水诗的首次高台亮相,《观沧海》被广泛收入各种文学史和古代文学作品选,但几乎没有哪个版本指明此诗押上声纸韵(“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属乐府诗的套语,见于曹操的多首诗作,不在押韵之列)。因此,也就没能很好地发现全诗每四句押一次韵的秘密。
问题全在于,“山岛竦峙”的“峙”发生了古今音变。“峙”今音zhì,去声,读者无从发现“峙”与另外两个上声字“起”“里”的押韵联系。
据《康熙字典》介绍,“峙”,“《广韵》直里切;《集韵》《韵会》丈里切;《正韵》丈几切。纸韵”。而“起”“里”也是上声纸韵,三个字同一声调、同一韵部。这就意味着,每四句为一个节奏,才能诵读或默念出上声韵的高低起伏,更好地传达诗人首次观察壮阔大海时的惊奇与激动。
在描写上,《观沧海》焦点聚集于“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各家注解为水波动荡。此解虽不能说完全错误,但与下文的“洪波涌起”意义重叠,似不可取。考“澹”有“满溢”之意,可惜从未被任何辞书收录。
《淮南子·览冥训》曰:“凤凰之翔至德也,雷霆不作,风雨不兴,川谷不澹。”高诱注:“澹:溢。”“水何澹澹”,描写海水无边无际、远溢天外的视觉感受。这就与“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区别为不同的海水状态了。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澹澹”,也应如此理解。“云青青”,显示天空之云厚重而浓黑;“水澹澹”,显示海水广远而满溢。
往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应“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接应“水何澹澹”。最后,以日月星汉的昼夜景象,呈现天地一体且声、光、色无所不具的沧海气象。如此一来,诗人透过“观沧海”的体验与想象,完美表达了动态欣赏宇宙万象的意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沧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3:58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3:58
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