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2 07: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16:52
1936年,日本退伍军官、财阀小岛和三郎,在天津第四区小孙庄靠近周公祠的盐坨地老闸口一带二百余亩地,划线上桩,建起四、五间厂房,装备了百余台日本制造的旧机器,招募200余工人,挂起了“昌和工厂”的牌子(即天津自行车厂最早前身)。生产自行车车架、车圈、前叉、曲柄、轮盘、泥板、三套轴等自行车主要零部件,加上部分由日本运来的零件,组装26英寸深绿色自行车,取名“铁锚”牌,月产900辆自行车,这也是全国最早最大的自行车厂。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工业接管处派人接管了工厂,暂定名为“军管天津机器/第二分厂”直属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1月底在多方面支持下,工厂全面复工,2月份开始正式生产自行车,并调拨十三万斤小米作为生产经费。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该厂被正式命名为“天津自行车厂”。 1950年4月,天津自行车厂开展了“造新中国一代坚固、耐用、美观、轻快的自行车”活动,二十多名工人同志自愿组成了试制组,他们解剖分析了荷兰菲利浦、日本堀井和英国凤头等各国名牌车,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合理改进,借来绘图用具,用木板当图板,精心设计,反复筛选,并综合了工人群众的上百条建议,制订出造新车的方案。经过反复试验改进,对加工工艺和工装设备做了较大改动。比如将车架结构进行改进,上管长度改为640毫米长,三、五通接头改为大炉铜焊,加宽了车把尺寸,改进了热处理渗碳配方。为解决新车的材料问题,工人们用压延机把废油桶轧制成规格材料,改造了旧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