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2 07:2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5 07:55
大意: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
出自:《七律·长征》
作者:*
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934年10月,红军为粉碎国民*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首诗是作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胜利在望,他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诗篇。
赏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作者*(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党、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5 07:55
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
出自:当代*《七律·长征》。
原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译文: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赏析: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精神,也是毛*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
扩展资料: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5 07:56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5 07:56
五岭的山脉连绵起伏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5 07:57
五岭山脉连绵起伏 高低不断 而在红军的眼里就是 翻腾的小细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