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7: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7:58
学院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已在金属材料与表面强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方面形成了稳定的学术梯队和研究方向,并取得丰硕成果。下属一个材料科学研究院和材料工程、表面技术、光电技术等三个专业研究所,一个省级研究中心——山东省金属材料与表面技术工程中心。建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材料加工四个公共实验室,并有表面冶金、热喷涂、纳米材料、玻璃陶瓷、计算材料学、自蔓燃,新型能源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多个专业特色实验室和多个产学研基地。共发表论文31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66篇,获得国家发明四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3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发明二等奖1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863等国家及*各部门项目7项,国防科研项目1项,科研经费达到 1260余万元,并在青岛校区青岛海纳等离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材料学科的产学研基地,对材料学科的工业化大规模应用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学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973项目课题、军工863课题等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4项。其中,学院材料表面工程科研创新团队负责完成的“等离子控制原位冶金反应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在200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院教师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学院具有突出的产学研结合及科研成果转化特色,利用自主开发的技术成果创办了3个产学研基地。在多孔材料与表面改性、高能束表面冶金与强化、结构复合材料与微晶强化、功能材料与器件等方向,开发出一批有前瞻性的技术成果,并广泛应用于煤炭、石油、电力、造纸等行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金属材料表面工程”团队
科研方向:等离子束表面冶金;热喷涂;等离子原位反应。
主要成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多个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2、“环境友好材料”团队 研究方向:多孔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微滤膜;环保复合纸;煤矸石和煤粉灰为原料制备未经5玻璃;耐蚀镁合金。 主要成果:主持863国际合作、973子课题等多个国家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多项。 3、“超细晶强化结构材料”团队 研究方向:金属材料的超细晶强化;复合材料及涂层材料;新型耐火材料;高温合金;大块非晶合金。 主要成果:先后承担了30多种项国家和部委重点科研项目,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十余项。 4、“新能源材料”团队 研究方向:锂离子二次电池材料;固态反应和扩散机理;燃料电池关键材料;超级电容器。 主要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项目、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多个项目资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5项。 5、“先进功能材料”团队 研究方向:有机发光材料;近红外吸收材料;纳米材料。 主要成果:获得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等省部级项目资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