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疱锈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1:2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3:49
【症状特点】
红松疱锈病主要为害幼苗和20年生以内的幼树树枝、干皮部,开始在枝干皮部出现淡橙*的病斑,不易发现。病斑逐渐扩展并生裂缝,8月下旬至9月初在病部挤出初为白色后变橘*的蜜滴,具甜味。生蜜滴的皮下干后,可见血迹状斑痕,叫“血迹斑”。第2~3年的4~5月,在病*出橘*疱囊,囊破散放出*的锈孢子。因年年发病,皮部加粗变厚,并流出松脂,所以病部稍显粗肿。
本病的转主寄主是返顾马先蒿和它的多枝变种穗花马先蒿、东北茶藨子、兴安茶藨子、刺李等。在自然状态下,某些地区茶藨子容易发病;而在另一些地区只侵染马先蒿,只有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才侵染茶藨属植物。起初,它们的叶片上病斑不明显,直至出现夏孢子堆时才明显可见。夏孢子可以再侵染,最后在夏孢子堆中或新的叶组织处生出毛状冬孢子柱来。
【发病规律】
冬孢子最早于7月底出现,8~9月陆续产生,并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借风力传播与松针接触,萌发后由气孔侵入,个别由嫩皮侵入,在松针上可见小褐点。菌丝不断蔓延至枝干皮层中。至第2~3年,枝干皮上出现病斑,生裂缝。8~9月生蜜滴,为性孢子蜜液的混合液,第3~4年的5~7月在病部生锈孢子器,内有锈孢子,以后每年都可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借风力传播与茶藨子、马先蒿叶接触,萌发后生芽管,由气孔侵入叶片。6~8月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可进行重复侵染,8~9月生冬孢子柱,冬孢子柱再萌发成担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松针上进行侵染。
本病发生在松树干薄皮处,因而刚刚定植的幼苗和20年生以内的幼树易病。在杂草丛生的幼林内、林缘、荒坡、沟渠旁的松树易感病。转主寄主马先蒿、茶藨子多的地区病害严重。
【防治措施】
(1)由疫区输出苗木时要检疫。在病区附近不设松类苗圃。如设苗圃时,应在冬孢子成熟前进行化学防治。
(2)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铲除树旁林内的杂草和转主寄主。有条件的地区可用五氯酚钠、2,4-D钠盐或铵盐、萎去净等消灭转主寄主。
(3)对发病率在10%以内的林木,可用松焦油原液和不脱酚洗油进行涂干,或用300毫克/千克内疗素注射皮部治疗。发病率在40%以上的幼林要进行皆伐,改造其他树种。
(4)成林后要及时修枝、间伐、通风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