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1:2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1:21
我国的数学教育有着自身的优势,在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学生的基本功扎实,所学的知识系统,在国际数学竞赛中屡屡取得好成绩。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数学教育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世界各国在数学课程改革方面的做法,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数学,购物、估计和计算时间、确定位置等都与数学有关。可以说,数学在人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数学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无论人们从事什么职业,都不同程度地会用到数学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的思考方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这种需要更是与日俱增。而且,数学是和语言一样的一种工具,具有国际通用性。作为一个公民,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必须的,数学已成为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有更多的领域需要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正因为这样,世界各国为了普及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公民的素质,纷纷提出“为所有人的数学,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数学”,“大众数学”成为全球数学教育的共同理念与追求。在中国,要想将“大众数学”变成一种现实,就要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入手。义务教育的根本特性在于其普及性与基础性,在于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公民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放弃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终生学习的基础,提供人人均等的学习机会,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二、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
面对浩如烟海的数学知识,我们应该为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数学?这一直是数学课程内容选择中的一个难题。事实上,究竟什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数学学科、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即具有基础性、发展性、现实性的知识。
基础性——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内容与目标,如计算,图形的认识与推理,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等,这些是其他学科代替不了的。这些内容当然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数学教育同时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完成提高学生一般能力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任务。
发展性——数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即除了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包括作为解决问题的数学、作为交流的数学、作为推理的数学和数学的联系等那些不只是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用而且对于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做任何事情都有价值的内容。
现实性——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能够做数学:熟练地运用数学的语言去解决问题、探索论据并寻求证明,而最重要的活动则应该是从给定的具体情境中,识别或提出一个数学概念,从观察到的实例中进行概括,再通过归纳、类比,在直觉的基础上形成猜想,这是数学的思维方式。因此,数学教学的内容应该是与现实密切联系的数学,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的数学,即“现实的数学”。如果过于强调数学的抽象形式,忽视生动具体的模型,过于强调数学内在的逻辑关系,割裂它与外部现实的密切联系,那么这种数学就是病态的数学,就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探求*。
三、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数学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和富于想像的过程,教学中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数学的过程再不是令学生望而生畏的过程,这应当成为数学课程的目标。基础教育阶段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实现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以往的数学课程过分重视数学学科自身体系的完整和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这样充其量只完成了数学教育的一部分任务。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首先是对人的教育,那种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养成的数学教育,甚至以损害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代价的数学教育,绝对不是成功的数学教育。反过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又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本身的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与数学知识的获得,应该是相互促进的。
四、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
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获得体验,从而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的精神,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课题的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六、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传统教育的评价观是静态的、功利性的,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把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简化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把丰富的评价方法简化为单一的纸笔测验。这种评价是面向“昨天”的,只是从学生已经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方面去寻找差异、分等排序,强调的是评价的鉴定、选拔功能。这种评价作为一种导向,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在今后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应该注重发展性的评价观。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目标方面,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评价方法上,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大型作业、建立成长记录袋、分析小论文和活动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七、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
信息社会的标志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这场*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计算机对数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包括计算机技术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将极大地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学校的数学教学条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数学教学开始进入信息化的时代。
近年来,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小学数学教育,十分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实验的研究与实施。但是,我国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总是存在一些担心,深怕一旦计算器或计算机应用于数学教学就会削弱学生的运算能力。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计算器和计算机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Cockcroft 报告指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计算器的使用对基本的计算能力没有产生任何负面的影响,儿童从早期起学习使用简单的计算器是明智的。”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水平,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增加我国数学课堂中的技术含量,改善学生的学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1:21
知识量的确减少了,表面上说是更贴近生活,实际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跟小学知识一样,毕竟是基础知识,高中学的长大后很可能用不上,至于启示...呃,真不好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1:22
越来越累,竞争越演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