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1: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3:19
⒏75毫米电影曾经在六七十年代风靡一时,可是早就销声匿迹了。六十年代初七十年代末正是“四人帮”得意的年代,搞国产的电影产品倒不像为了“自主知识产权”,而是反对美帝苏修。因为国际上常用的电影格式是35毫米、16毫米和8毫米电影胶片。为了在广大农村普及电影(那年头就是板儿戏),防止西方帝国主义的经济剥削,以及文化的侵略。这样,从35毫米除4等于8.75毫米开始,中国走了独立自主的电影道路。由于全世界只有中国才发明这种与世隔绝的电影格式,那么当然各种零部件、技术指标、参考机型等等都很难在地球上找到。我们就自己设计、自己研发、自己生产、自己欣赏8.75毫米电影。可是,那时是百分之百计划经济,所有涉及的设计单位、生产单位、使用单位都是国家给钱来搞。这种方案不用考虑经济效益,不要考虑国际交流,不要考虑实际国力,只是*任务,就得行业总动员(一机部、文化部、电影制片厂、电影机械研究所、电影机械厂、电影公司等等)。经过国家大投入、行业大产出,于是有些地方的农民终于可以看用轻便的国产8.75毫米放映机放映的样板戏电影或者解放初期的黑白片。
但是8.75毫米留给后人的印象并不是那么深刻,在的许多年轻人就不知道世界上曾经有过这玩意,而最重要的原因是电影片源不足。中国如此广大的农民观众,总是看那几个片子。其次机器质量不行。因为是“独树一帜”,所以没有充分的零部件来源。尽管看起来8.75只比8大0.75毫米,可是作为精密仪器的电影放映机、印片机、洗片机、光学调制器等等,都得从头搞起,没有进口的可能。结果攒出的样机可以报喜,接着大批量生产可就问题多多。这种电影机输片系统要求非常严格,否则轻则映象抖动、声音模糊,重则拉片、断片。不仅中断放映,而且破坏胶片,影响发行。
由于技术方面的不足以及片源方面的稀缺,为了不与世界接轨,中国在8.75上面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说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