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0:1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8:31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译文: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题西林壁》
译文: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8:31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2.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3.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
4.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长江环抱着城郭,可知江鱼的味道鲜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
5.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细细看来,那水中的浮萍,哪里是什么杨花;一点一滴,分明是离人伤心的眼泪。)
6.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醉睡者》(既然有路难行,不如大醉一回;既然有口难言,不如大睡一场)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前赤壁赋》(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
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9.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赤花褪残红青杏小》(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10.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永遇乐》(明亮的月光秀丽如霜,美好的晚风轻柔似水,这样清明的夜景是多么的柔美动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
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不同于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狭小的生活场景,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
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虽然苏轼现存的三百六十二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
参考资料:苏轼-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8:32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释义: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赏析: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释义: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释义: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赏析: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
释义: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赏析:江山美如画,究竟有多少豪杰,在此策马奔腾,激扬文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释义: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赏析:作者把它当作敌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属于野兽,当在被射猎之列的联想,他表示,将要紧握雕花的强弓,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般的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6、一点浩然气,千秋快哉风。《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释义: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赏析: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释义: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8:32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白话文意思: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白话文意思: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出自宋代: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白话文意思:两个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白话文意思: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白话文意思: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8:33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肠断 一作:断肠)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3、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4、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5、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