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0: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7:46
石油精神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总称,诞生于石油石化工业异常艰苦的创业时期,是石油石化战线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夺取胜利的不竭动力。
在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历程中,以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一直都是石油石化行业的灵魂和根基。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大力弘扬石油精神作出重要批示,他强调:“石油精神”是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宝贵财富,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事实确实如此,只要细细思考,我们就会发现,石油精神其实一直都未曾远去。
石油精神在 “中国石油师”的坚实脚步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共和国的石油工业,正是发轫于王之涣诗中的这片荒凉悲怆的大漠。
甘肃玉门油田,早在1939年就已投入勘探开发,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员工最多和工艺技术领先的现代石油矿场,解放前的产量占旧中国石油产量的95%以上。
1952年8月1日,*第19军第57师近8000名将士改编为“中国石油师”,集体转业到石油战线,翻开了石油工业史的第一页。
面对重重挑战,这支“石油师”发出了铮铮誓言:“我们是脱下军装的*,不怕死,更不怕苦。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没有一个是逃兵。”
其他:
石油精神在哪儿:在石油前辈的手拿肩扛、浴血奋战里!
建国初期,国家经济建设百废待兴。在那个时代里,寻找石油往往要行走在荒原戈壁,风霜万里,颠沛流离,兼之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对于石油人来说,面临着技术人员匮乏、石油装备落后、后勤补给奇缺等一系列问题。然而,困难吓不到石油人。
没有吃的,他们就抠鼠洞、扒树皮、挖野菜、开荒种地;没有用的,他们就“人拉肩扛”;没有住的,他们就住在简陋的帐篷、牛棚、马厩里……
“没有条件创作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成为当时石油工人的真实写照,他们用不屈的意志和瘦瘠的肩膀扛起了共和国工业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