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1:0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0:09
举个例子:
在溶解度图像中,x轴为温度,y轴为溶解度。
1、在50℃时,若实际浓度高于50℃的溶解度,则有晶体析出。
2、在50℃时,若实际浓度低于50℃的溶解度,则无晶体析出。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扩展资料: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
1、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2、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
3、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
4、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解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0:09
溶解度曲线是表达物质浓度和温度关系。判断会不会析出晶体,第一种情况:首先要确定在那个温度,以50度为例,就在x轴(温度轴)50度那个地方做垂线,与溶解度曲线相交,再过交点向y轴(浓度轴)作垂线与y轴相交,此时得到的浓度数据意思是:在50度时,该种物质的溶解度。如果实际浓度高于这个浓度,就有晶体析出。反之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