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上的宗教战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1:0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40
1、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持续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
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阿拉伯穆斯林入侵占领的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九次。
十字架是*教的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
但实际上东征不仅仅限于针对*,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针对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
十字军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起了几十个十字军国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国,此外还有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伯国等。
2、法国宗教战争
法国宗教战争(les Guerres de religion)(1562—1598年,一说1559—1594年),又名胡格诺战争/雨格诺战争。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
他们与北方有*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连续八次的天主教和新教的激烈对抗,对十六世纪的法国造成了破坏。
亨利四世于1598年颁布宗教宽容的南特敕令,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自此结束。使法国王权得到加强,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但也有其局限性。
3、乌干达宗教战争
乌干达宗教战争,英国圣公会、法国罗马天主教会和阿拉伯*教传教士在赤道非洲乌干达地区传教过程中发生的冲突和战争。
19世纪,位于今乌干达共和国境内的布甘达国王穆特萨一世在位期间(1856~1888),其王国开始受到外国影响。1877年,英国圣公会的传教士进入布甘达。
法国罗马天主教会和阿拉伯*教的传教士亦接踵来到乌干达赤道非洲地区传教。当地国王姆旺加惧怕外来者对其臣民的影响,遂决定根除外来传教士。
但他未及实施这一计划就*出逃,而由其兄弟基凯瓦继承王位。虽然基凯瓦允许3种宗教享有平等传教权力,但乌干达并未得到和平。
4、布干达宗教战争
布干达宗教战争,19世纪末布干达*教武装与*教武装之间的战争。1888年9月,布干达国王姆万加被*教派废黜,其弟卡勒马被立为国王。
次年4月,姆万加组织*教武装进攻首都坎帕拉,被支持卡勒马的*军打败。10 月姆万加得到卡格瓦酋长率领的*教军援助,再次进攻坎帕拉,*军败退布尼奥罗。
11月*军与布尼奥罗军联合攻打坎帕拉,*教军败,退至布林古格韦岛。1890年2月两军在布尔万伊会战,*军大败。1991年5月,*教军在布甘加齐再次打败*军,姆万加复位。
5、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的矛盾以及宗教纠纷激化的产物。战争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
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日趋没落,内部诸侯林立纷争不断,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又发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锐对立,加之周边国家纷纷崛起,于1618年到1648年爆发了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卷入德意志内战的大规模国际战争,又称“宗教战争”。
战争基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法国是信天主教的,但是为了称霸欧洲和新教国家站在了一起)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宗和波兰的支持。
这场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欧洲近代史的开始。这场战争使日耳曼各邦国大约被消灭了25至40个百分比的人口;路德城维滕贝格四分之三人口阵亡,波美拉尼亚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口阵亡,西里西亚四分之一的人口阵亡,日耳曼各邦国男性有将近一半阵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字军东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干达宗教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干达宗教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国宗教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年战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41
1095年,由于塞尔柱突厥人(Se1jukTurks)的威胁,拜占庭帝国皇帝阿历克修斯一世向罗马教皇乌尔班(Urban)二世和西欧君主求援。1095年11月18日,乌尔班二世于法国南部克勒芒召开了一场历史性的宗教动员和誓师大会,几千名教士、骑士、封建主、商人、平民和农奴来自四面八方,由于无礼堂可以容纳,他们便在户外原野扎营。乌尔班二世站在平台上用法文发表了一篇中世纪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演说。(注1)他列举了穆斯林的种种暴行,又叙述了法国人的光辉业绩,接着呼吁向异教徒作战,号召西欧*徒进行圣战,援助东方兄弟,带上上帝赐给的强大的武力,从异教徒手中夺回“主的陵墓”,参加者可完全免罪。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情绪激昂,倍受鼓舞,高呼“此乃上帝所愿!”次年,第一次十字军出发。
原本规定出发的时间是圣母*日,也就是1096年8月15日,但是在2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有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支队伍被称为“穷人十字军”(thepeople’scrusade),由于1087年到1095年之间,在西欧各国已经连续发生了7年的饥荒,大批贫苦农民负债累累,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上帝的神恩之上。当他们听说参加十字军进行圣战,不仅可以在死后不受炼狱的煎熬而直接飞*堂,而且还可以免付债务利息,并且出征一年以后还可以免交赋税时,自然而然地觉得找到了一条前景光明的道路。于是,贫苦农民们最先集结起来,坚决要求参加圣战。
就这样,大约有八万人云集在莱茵河畔。他们分为五批出发。渡过莱茵河之后,由于缺乏后勤补给,这支“上帝的队伍”就象强盗一样开始沿途烧杀抢掠——在匈牙利,穷人十字军攻占了塞姆兰,夺走了钱财和4000多个匈牙利人的生命;在拜占庭的国土上,穷人十字军洗劫了贝尔格莱德和尼什郊区。
1096年秋天,穷人十字军终于抵达拜占庭的帝都君士坦丁堡,此时只剩下约4万人左右。长途跋涉之后穷人十字军已经疲惫不堪,他们既没有统一的指挥,也没有具体的作战计划,只是怀着对异教徒的仇恨,就向塞尔柱突厥人的重镇尼西亚扑去。而他们遇到的却是塞尔柱突厥人装备精良的铁骑。一场恶战之后,“穷人十字军”大部分被歼灭,只有一些人侥幸逃回。在整个穷人十字军的行动中,绝大多数人战死,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途中病死,再除去被俘虏作奴隶的,残存者不足3000人,这次东征彻底失败了。 1096年8月15日,由西欧贵族和骑士召集组织起来的十字军正规部队分四路向君士坦丁堡进发,从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首次东征:德意志西部的队伍由布雍的戈弗雷(GodefroideBouillon)公爵和他的兄弟布洛涅的鲍德温(BaudouindeBoulogne)率领,沿穷人十字军走过的路线前进;法国南部的队伍由图卢兹伯爵圣吉尔的雷蒙德(RaymonddeSaintGilles)和阿德马尔率领,从土鲁斯出发,经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Lombardy),取道巴尔干半岛的伊利里亚(Illyria);法国北部的队伍由法王菲力普一世的兄弟韦芒杜瓦的胡格(HuguesdeVermandois)率领,在法国里昂(Lyon)集合,从意大利渡亚得里亚海(AdriaticSea);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队伍由博希蒙德(Bohemond)伯爵和他的侄子唐克雷德(Tancred)率领,由意大利东南部城市布林迪西(Brindisi)渡亚得里亚海,取道伊庇鲁斯(Epirus)。
参加这次东征军队的总人数,据教皇自己说有三十万人,这或许有些夸大其辞,然而某些西欧学者说只有四万人,又似乎有隐瞒之嫌;而美国学者考证意见认为,应该有十至二十万人,之所以说只有四万,是因为只计算了骑士的数目,而构成本次东征的主力,还是贫穷的平民,只不过他们的装备比之前的穷人十字军要精良不少。
这群身着十字军服的战士们在出发前都参加了一个宣誓仪式,誓词定必终身效忠教皇,违者以“绝罚”(开除教籍)论处。
教皇乌尔班二世本来有打算亲自出征的,但由于被遂的敌对教皇克莱门特及其残余势力仍时有活动,乌尔班二世不敢轻易冒险,所以只是派出四个教皇代表随军。
第一次东征的十字军到达小亚细亚时,*形势对他们十分有利:一个由塞尔柱苏丹领导的统一的穆斯林帝国的威胁尚未形成;鲁姆苏丹国已经独立;一个新的王朝——达尼什曼德(Danishmendites)王朝——业已控制了安纳托利亚(Anatolie)的西北部;统治美索不达米亚和黎凡特的埃米尔(统治者)有好几个;巴勒斯坦则由以开罗为中心的强盛的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管辖。因此,十字军面对的是一群四分五裂、相互猜疑的敌人。这对他们来说可谓万幸,因为如果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团结一致的敌人,他们决不会取胜.
1097年5月,十字军开始进攻鲁姆苏丹国首都尼西亚。1097年6月19日,尼西亚投降。攻下尼西亚之后,拜占庭军队着手清理附近地区的突厥人残部,从欧洲来的十字军们则向东南方开始了前往圣地耶路撒冷的长途跋涉。在这片落入突厥人手中的领地上,他们分成南北两路行军,北路由博希蒙德和征服者威廉的儿子、有“灾星”之称的诺曼底公爵罗伯特(Rober)领军,南路由戈弗雷统率。而鲁姆国的苏丹基利日·阿尔斯兰一世(KilidjArslanⅠ)在尼西亚被围攻之前就开始召集他的部队,然而直至在尼西亚陷落之后,军队还是没有集结完成。失去了首都,阿尔斯兰极不甘心,他便与统治安纳托利亚西北部的达尼什曼德结盟,组织起一支人数达十万的大军,在多利留姆(Dorylaeum)城外的平原上与十字军决一死战。1097年7月1日,阿尔斯兰一世的大军首先与由博希蒙德率领的北路军交上了手,由于兵力占绝对优势,阿尔斯兰一世很快就占了上风。但没过多久,戈弗雷公爵的南路军加入了战场,戈弗雷亲自率领数千重甲骑士从附近的山头向突厥人的侧翼发动了猛烈的突击,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突厥人顿时乱了阵脚,在欧洲人的重甲骑士冲锋战术面前,突厥大军以令人惊异的速度溃败了,同时北路军也发动了*,数小时之后,十万大军,除少数人仓皇逃走外,大部分都葬身在多利留姆的平原上。
多利留姆的失败,在军事上、在精神上都挫败了突厥人,使他们再难组织起强大的兵力进攻十字军,10月底,布洛涅的鲍德温占领了埃泽萨及其附近地区,十字军的主力部队则已开到了安条克。在叙利亚北部的这座重镇面前,十字军遇到了当地居民的顽强抵抗。十字军围困安条克达7个多月之久。虽然城内军民历尽艰辛顽强抵抗,但由于叛徒出卖,该城终于1098年6月3日被攻陷。塔兰托的博希蒙德被封为安条克的公爵,并奉命留守该城,其他十字军部队在图卢兹的雷蒙德率领下继续向耶路撤冷前进。
1099年7月15日,十字军在围攻“圣地”耶路撒冷一个月后终于将其攻陷,随后便开始了抢劫与*,以此来欢庆收复圣地。一位在场者这样写道:“你如当时置身现场,就会亲眼看到我们的脚踝都被死者的血污染红,但是我还要指明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没有一人幸存,即使妇孺也不能幸免。而后,一应僧俗人等去往圣墓与圣庙大唱九度音程颂歌,谦敬地做着祈祷,对他们向往已久的圣地进行朝拜与捐献。”
在劫后的土地上,建立了以西欧封建制为模式的耶路撒冷王国(1099~1187)。其他十字军国家,如安条克公国(1098~1268)、埃德萨伯国(1098~1144)和的黎波里伯国(1109~1289)等,名义上为耶路撒冷王国附庸,实际上是各自独立的。西欧封建主在领地上以军事城堡为中心,统治、剥削、奴役当地居民。一些参加圣战的骑士回到家乡,受到英雄凯旋般的欢迎,并带回来大量抢掠来的财富;而更多的参加了圣战的骑士则留在了当地,得到了分封赠与的土地。这样,正如一个随军前往耶路撒冷的修道士所说:“在欧洲只拥有一个村庄的骑士,现在成了一座城市的领主;原来只有几个同伴的,现在成了大富翁。在这里应有尽有,谁也不愿回欧洲了。”
为了维持统治,保护朝拜“圣地”活动,他们建立宗教骑士团作为常备武装力量。如12世纪初由法国骑士组成的圣殿骑士团(神庙骑士团)和意大利人组成的医院骑士团(约翰骑土团),12世纪末由德意志骑士组成的条顿骑士团等。骑士团是直属教皇的宗教性军事组织,不受地方*管辖,任务是*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居民的反抗,与周边穆斯林国家作战,保护十字军领地。而像比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几个城市,因为十字军提供海运船只和海军,参加攻掠沿海城市。得以分享战利品,分别在几个城市中占有1/3的土地,享有特权。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1149)
埃德萨伯国于1144年被摩苏尔总督突厥人赞吉(Zengi)(1127~1146在位)所灭,由此引起第二次十字军东侵。这次十字军有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德意志皇帝康拉德三世参加。教皇尤金三世再次向十字军参加者发布特权书(注2)。1147年夏,两国国王各率领7万名封建主和骑士组成的队伍,开始了第二次东征。此次东征的情况与50年前第一次东征时大不相同。突厥人的抵抗更加顽强、组织得更好,德法联军途经小亚细亚时伤亡惨重;拜占庭皇帝的热情也大不如前。这两个王于1148年六月在耶路撒冷的阿卡相会,并与耶路撒冷王国领袖们协商,决定放弃任何收复埃德萨的企图,先攻打大马士革城。这是一个灾难性的决策,因为大马士革是叙利亚诸城中防御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7月24日,德法联军兵临大马士革城下,但5天之后,赞吉之子和继承者努雷丁就发动全面*。德法联军败退到加利利。在以后几个月,由于疾病及突厥人的游击队,使十字军逐渐崩溃。最终两人只好掉头返国。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
当时赞吉已传位给儿子努雷丁,努雷丁的勇将撒拉丁(Salahuddin)在1171年攻克了埃及,1187年于哈丁会战大败十字军后又攻占了耶路撒冷。圣城再次失陷就引发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耶路撒冷陷落的消息传到欧洲时,教皇乌尔班三世接受不了这一沉重的打击,当场暴毙。)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可以算是历次十字军东征中极为著名的一次。有很多历史名人参与,其中包括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FrederickBarbarossa)、英王狮心王理查一世(RichardI,theLion-Hearted)和法王尊严王菲力普二世(Philip),腓特烈一世占领科尼亚之后不幸地于渡河时溺死,德意志军大部分回国;英、法两国君主因领地争执,矛盾重重,明争暗斗。在十字军攻陷沿海要塞阿克后,菲力普二世即率军回国。理查一世只好独力作战。他分别于1191年9月14日和1192年8月两次与撒拉丁交手,两次都取得了胜利。但他已无力扩大战果。1192年8月雅法会战以后,理查试图进攻耶路撒冷,以失败告终。正当此时有消息从英国传来:菲力普二世已经与留在英国的理查的弟弟约翰(失地王,一个草包)勾结,密谋不利于理查。理查遂与撒拉丁停战,谋求妥协。
1192年9月2日,双方决定正式停战,缔结一个为期三年的停战条约:1.耶路撒冷仍归穆斯林管理;2.法兰克人保留从蒂尔到雅法的海岸走廊地带,*徒和穆斯林彼此可以自由地到耶路撒冷和麦加去朝圣;3.穆斯林将*教会所有的,包括十字架在内的宗教遗物归还*教会。至此,耶路撒冷王国只剩弹丸之地,第三次东征和十字军东征的黄金时代便告结束。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
随着第二次与第三次由国王们率领的十字军东征相继失败,到了公元1201年,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决定仍然像第一次十字军东征那样,继续由各国的王公贵族组成骑士军团,再派出教皇代表随军督战,以期再现当年圣战的辉煌。在英诺森三世“收复圣战”的鼓动下,为了迅速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十字军决定利用威尼斯的船只由海路直达耶路撒冷,以避开在陆路上与异教徒争锋。而当时威尼斯王国却正和占领耶路撒冷的*教徒,贸易正密,不愿发生战争,遂以索取巨额运费为威胁,以平分战利品为利诱,唆使十字军为威尼斯攻取不久前落入匈牙利国王之手的一个商业口岸萨拉城。于是十字军改变原定进攻埃及的路线,攻陷了萨拉城。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对于十字军进行的这一笔*交易非常不满,认为这不仅转移了圣战的大方向,而且还要去攻击本来就是天主教教徒,并且效忠教皇的匈牙利国王,于是在十字军攻占了萨拉城之后,就下令对十字军进行绝罚,开除了他们的教籍,同时也不再过问这次圣战了。1202年,拜占庭帝国因皇位的继承权问题而发生内乱,皇位的两个争夺者之一艾沙克二世逃亡西方,要求援助,并承诺帮助收复圣地,以及在罗马教皇的统领之下重新统一东西方教会,因而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决定恢复十字军的教籍,以援助这个皇位争夺者。从而使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十字军脱离了困境,立即向君士坦丁堡进发。 当十字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已经即位的拜占庭帝国皇帝在大为震惊之中,只好仓皇出逃,而臣民们也失去抵抗的意愿,随即打开城门出迎,十字军所支持的那位皇位争夺者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然而,不久之后,这位拜占庭皇帝被反对天主教的人谋杀,而十字军与当地人的冲突也越来越严重,于是在英诺森三世的命令下,十字军撤出了君士坦丁堡。此时的十字军在消耗了大量军力之后,得到的回报却很少,因而决定攻占君士坦丁堡,像当年攻占耶路撒冷那样,并瓜分拜占庭帝国。随后就包围了君士坦丁堡,1204年4月13日,十字军攻占了君士坦丁堡,进行了长达一周的洗劫。“把圣索菲姬大教堂镶满宝石的圣坛砸成碎块彼此瓜分,把马匹牵进教堂,搬运抢夺到手的金银,还让一个妓女坐在牧首座上唱淫荡的歌曲。”除了将所有能够拿走的金银财宝都抢光之外,十字军还放火烧毁了君士坦丁堡藏书十分丰富的图书馆,以消灭异端邪说。在十字军攻占的拜占庭领土上,西欧封建主建立了拉丁帝国。威尼斯分得拜占庭领土的3/8,包括君士坦丁堡的一部分,成为地中海上的商业霸国。其余未被占领的拜占庭领土,*成为几个独立的小国。
(十字军东征对东正教的伤害如此之深,以至今天东正教中仍然有人将梵蒂冈天主教教皇称为“罗马的两头怪物”。前年五月,教皇若望保禄二世访问希腊时,还不得不就八百年前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一事公开道歉。目前美国欧洲盟邦中,希腊民众的反美情绪最烈,在中东冲突中也最同情巴勒斯坦。)
“孩童十字军”(Children’’sCrusade)(1212)
由于当时西欧流行一种怪论,认为成年人有罪,不能解放”主的陵墓”,只有无罪的儿童才能收复耶路撒冷。于是,西欧兴起了”儿童十字军”。1212年,在德国科隆有一个名叫尼古拉斯的10岁小男孩,在莱茵兰组织儿童十字军,成员共有两万多名,多是七到九岁的孩子。他们越过阿尔卑斯山向地中海海岸进发。可是,那些孩子在进入意大利境内以后因缺乏组织,无补给而溃散。沿途大部份死于饥饿、疾病,尼古拉斯也下落不明,有一些孩子抵达了热那亚,企图航海去耶路撒冷,结果被骗卖到东方做了奴隶,最后一部份回到故乡,一部份流落意大利。
与此同时,一个法国的10岁牧童斯特凡宣称自己在梦中见到了乔装成朝圣者的耶稣*向他显灵,并且让他转交一封给法国国王的信,要求收复圣地耶路撒冷。于是,斯特凡前去向国王传达这一据说是*耶稣的要求,并在途中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像自己一样大小的孩子。
最后,一共有大约3万名男女儿童在斯特凡的带领下,来到了马赛港口,准备横渡大海前往耶路撒冷,因为孩子们相信,就像当初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红海会给出一条路来一样,这一次他们面前的地中海也会立即干涸,为他们铺设出一条通往圣地耶路撒冷的大路来。当然,这样的海中之路并没有出现,而在当地经营船务的商人看到这群九到十岁的孩童却起了歹念,假意要送他们去埃及,让他们从埃及进迦南、上耶路撒冷,实际上却真正将他们送进了埃及、北非的地区,将他们卖为奴隶。这事直到多年后有几名青年回到欧洲,述说自己是当年的儿童十字军时才*大白。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8~1221)
也许正是儿童十字军的悲剧性结局,促使英诺森三世在拉特兰召开了第十二次*教普世主教会议,与会者多达1200人以上,会议要求各国国王之间立即休战4年,以便再次组成十字军进行圣战,于是就有了1218年的第五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由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六世和匈牙利国王安德拉什二世率领奥匈十字军联军前往埃及作战,1219年联军攻占达米埃塔,1221年进军开罗时,由于尼罗河水泛滥*撒退。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因没有参加第五次东征,被教皇开除教籍。教皇为了打击他的势力,下令禁止他东征。1228年,腓特烈无视教皇格列高利九世的禁令,公然率领十字军开始了第六次东征。他以支持埃及苏丹对付其敌*马士革总督为条件,于1229年2月11日与卡米尔苏丹签订《雅法协议》,双方缔结10年和约,腓特烈二世以耶路撒冷国王身份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教皇大怒,拒不承认,出兵进攻腓特烈二世在意大利南部的领地,并联合大马士革总督,迫使他返回欧洲。1244年,花拉子模突厥人在埃及支持下,再次占领了耶路撒冷。欧洲人从此永远失去圣城。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
1243年,教皇英诺森四世上台后,于1245年召开里昂会议,号召各国君主支持法王路易九世组织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年,法王路易九世领军发动东征,进攻埃及。1849年,十字军再次攻下米埃塔。1950年4月,路易九世在埃及的曼苏拉被俘,在放弃米埃塔以及付出40万金币后才重获自由。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
1270年,法王路易九世为报1250年兵败之仇,被俘之辱,发动了第八次东征。这时欧洲人对十字军已失去信心,更加无人响应了。路易九世不听从贵族及近臣的劝阻,带领雇佣骑士进攻北非的突尼斯(Tunis)。但全军染上疫症,大量死亡,路易九世也死于疫病,残部败退回国。 13世纪十字军已成强弩之末,留在东方的西欧封建主、意大利商人和宗教骑士团内部矛盾重重。13世纪中叶,蒙古旭烈兀建立伊儿汗王朝,1258年攻陷巴格达,杀死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发;叙利亚、巴勒斯坦皆受威胁。埃及马木留克王朝苏丹拜巴尔斯一世(1260~1277在位)于1260年9月在大马士革南面的阿音扎鲁特大败蒙古军,并不断夺取十字军领地,并于1268年攻陷安条克。1289年马木留克王朝攻占十字军的重要据点的黎波里,1291年又攻占十字军在东方的最后据点阿克,6万多*徒遭到*。西亚*的十字军国家至此全部灭亡。
“让我们投入一场神圣的战争——一场为主而重获圣地的伟大的十字军东征吧!让一切争辨和倾轧休止,登上赴圣地的征途吧!从那个*的种族手中夺回圣地吧!”
“一个遭人蔑视,受撒旦支配的堕落民族,若是战胜了一心崇拜上帝,以身为*教徒而自豪的民族,会是多大的耻辱啊!如果你们找不到配得上*教徒这个身份的士兵,主该怎样责备你们啊!”
“让那些从前十分凶狠地因私事和别人争夺的人,现在为了上帝去同异教徒斗争吧!——这是一场值得参加,终将胜利的战斗。让那些过去做强盗的人,现在去为*而战,成为*的骑士吧!让那些过去与自己的亲朋兄弟争斗不休的人,现在理直气壮地同那些亵渎圣地的野蛮人战斗吧!让那些为了微薄薪水而拼命劳动的人,在东方的征途中去取得永恒的报酬吧!身心交瘁的,将会为双倍的荣誉而劳动,他们在这里悲惨穷困,在那里将富裕快乐。现在他们是主的敌人,在那里将成为主的朋友!”
“毫不迟疑地到东方去吧!凡是要去的人都不要再等待,赶紧回去料理好事务,筹备足经费,置办好行装,于冬末春初之际,奋勇地踏上向东的征途!”
“本着主赐予我的权柄,我郑重宣布:凡参加东征的人,他们死后的灵魂将直接升入天堂,不必在炼狱中经受煎熬;无力偿还债务的农民和城市的贫民,可免付欠债利息,出征超过一年的可免纳赋税。凡动身前往的人,假如在途中,不论在陆地或海上,或在反异教徒的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他们的罪愆将在那一瞬间获得赦免,并得到天国永不朽灭的荣耀。”
“向着东方出发吧!不要犹豫,不要彷徨,为荣耀我主,去吧!”
近来正东要请辞斑竹,而论坛上的列位看官口味也已经从古代希腊罗马变成了西欧封建史以及骑马民族史,本人发的罗马史专题的点击率也一直很低,论坛的人气不旺…….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说实话,本人的西方封建史的理论素养并不高,对它的兴趣也远不及古代希腊-罗马史,手头资料有限,怎么办呢?面对大家的热情,只好胡乱的写点东西,大家权当看着解闷吧!
其实西欧的封建史在西方可是个热门话题![废话,人家不研究自己的历史研究什么?难道你要他们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国内对此却一向不太重视,中学课本里的西方封建史,简直就象几页提纲,什么细节都没谈到就过去了。在读了伏尔泰的巨著《论各民族的精神与风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历史》,简称《风俗论》以后我才对西方的中世纪有所了解的。此后又看了爱德华·吉本德《罗马帝国衰亡史》才将罗马灭亡到查理曼登基这段空白补上了。
2.西欧中世纪简论
西方的封建社会,一般又称为中世纪,是指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之间的这段时间,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家将这段时期视做两段高峰之间的一道阴影,其实,当时的人们怎么会自甘堕落认为自己是生活在一段悲惨愚昧的时期之中呢?我国史学界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定义是起自A.D.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蛮族废黜,终于A.D.1640年的英国*,首尾一千一百四十五年。其实我们作为业余爱好世界历史的人,大可以将此下限延到法国大*或者1848年*,
按照上面的提法,可以将西欧的封建社会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A.D.476—A.D.800,西欧封建社会的创立阶段;A.D.800—A.D.1500,封建制度在西欧的繁荣与衰落;A.D.1500—A.D.1640(或1848)初次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在每个阶段,要注意的主要问题相应的是:A.D.476—800,罗马帝国社会的解构,东罗马帝国在西部昙花一现的统治,各蛮族国家的兴亡顷间,罗马*教势力的扩张及与异教的斗争,查理曼帝国的创立;A.D.800—1500,查理曼帝国的解体与各民族国家的兴起,教皇与皇帝的斗争,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运动、教会*与宗教战争;A.D.1500—1640,地理大发现,西班牙、葡萄牙的对外扩张,新兴势力的崛起,英国*。回顾西欧封建社会史,让人觉得杂乱无章,但是始终记住,欧洲的中世纪是一部精神统治?http://www.99066.com/shanhaijing/shizijundongzheng/001.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41
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十字军东征,西欧天主教国家1096年发起对*教控制下耶路撒冷地区长达200年的征战,就当时来说,*教世界是落后于*世界的,西欧各国基本都为各自的利益而响应教皇的号召,一路烧杀抢掠到圣地,基本无恶不作,难怪最后被穆斯林赶走了。前前后后十多次东征吧,只有开始时的几次规模大一点,后面一次不如一次,渐渐不了了之。
比较著名的将领有“天主教的"狮心王”理查,法王菲力二世(话说这厮一直想砍死理查),麻风王鲍德温四世(他的故事可以去看《天国王朝》很是励志),*世界的“沙漠雄鹰”萨拉丁(话说这厮打仗并不是很强,只是骑士精神堪称历史典范,这厮还是萨达姆的老乡,本拉登的偶像),努尔丁苏丹。比较著名的战役有哈苏夫战役,蒙吉撒战役和哈丁战役。
还有长达三百年的奥土战争,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奋勇抵抗入侵欧洲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当时的土耳其帝国空前强大,比较著名的战役有勒班陀海战(《唐吉可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参加过该战役),维也纳保卫战,还有前期的医院骑士团打的罗德岛保卫战,比较著名的将领我就知道一个欧根亲王。
还有德国的“三十年战争”,这是*教内部的冲突,老派的天主教为的削弱新兴的新教而发动的一系列战争,该战导致神圣罗马帝国彻底*。
还有艾因贾鲁战役,蒙古军团西征过程中的首次战败,由于该战蒙古军将领怯的不花信*(话说蒙军将领的信仰都很复杂,这可能是他们后期*的原因),所以也算宗教战争,另一方是*世界最后的救命稻草埃及马木留克王朝,蒙古战败还和中国钓鱼城之战有关,你百度一下就知道了,纯手打,望采纳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42
宗教信仰从来不是个人的事,一旦形成规模,就变成*问题了!所以应该警惕并禁止这种传教活动,历史已经血淋淋的告诉了我们,*到底是什么东西,他完全就是西方控制世界的工具,并非个人信仰那么简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43
1618年-1648年,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剧化的产物,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
在查理五世(1500-1558)之后,神圣罗马帝国渐渐衰落,处于诸侯割据的状态。当时欧洲以马丁·路德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为标志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全欧分为天主教与新教两大阵营,而德意志内部诸侯则在信仰上出现了严重歧见,同样地*为天主教与新教两派。欧洲列强均想插手德意志事务,以获取利益。他们分为两派,其中哈布斯堡王朝集团由奥地利、西班牙与德意志的天主教诸侯国组成,并得到罗马教皇及波兰的支持;而另一方为反哈布斯堡王朝集团,由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及德意志新教诸侯国组成,并得到英国、*的支持。法国是天主教国家,但是在首相黎塞留的主导下,坚持王权高于神权,为消弱*上竞争对手哈布斯堡王朝,毅然支持新教国家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