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8: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6:47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可以说不但描写了北宋末年,宋江等人起义的故事,而且书中还反应了宋朝或者元明时期的许多文化。这也难怪,毕竟作者施耐庵是明初人,也有人认为书是由罗贯中与施耐庵一起写,其完成时间约在嘉靖年间等。
明朝人来写宋朝事,罗贯中又不是考古学家,所以书中难免会出现不符合历史的地方。比如水浒好汉们,动不动就要吃二斤熟牛肉,甩出几两银子,实际上在宋朝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禁止杀牛,银子到明朝中后期才开始流通市场。
还有一个,书中开篇就把赵匡胤的称呼弄错了。
书中第一回,说的是张天师为瘟疫祈福,洪信误把一百零八位魔君(也即是后来的108将)放出来,作乱天下的事情。但是在提到赵匡胤时,书中是这么说的:
后来感得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打下四百座军州都姓赵。
无独有偶,水浒第九回也说到了赵匡胤的事情。这一回中,提到了“太祖武德皇帝”自从陈桥兵变之后,善待周世宗子孙并赐予丹书铁券,保其世世富贵、代代平安的事。
可以发现,书中把赵匡胤称之为“太祖武德皇帝”。其实,这个称呼是错误的,因为赵匡胤压根不能这么称呼。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死后有庙号和谥号,庙号简单来说就是“某某祖”或者“某某宗”,比如唐太宗或者明成祖等等。而且,只能有一个祖,后面都是宗。其实汉代之前,庙号是很难得的,所谓“祖有功而宗有德”,无功无德之皇帝,是不可以有庙号的。
整个汉朝,24位皇帝之中,只有7位皇帝有庙号。起初一些皇帝有庙号,比如汉安帝刘枯、汉和帝刘肇,但是后来汉献帝认为他们不够资格,所以取消了庙号。但是到曹魏时期,庙号就滥觞了,曹操、曹丕和曹叡居然都是祖,分别是太祖、高祖和烈祖,后来皇帝们便都有了庙号。
至于谥号,皇帝都会有,一般来说开国皇帝多是“文”或者“武”,这个字基本代表了他一生。比如隋文帝杨坚、魏文帝曹丕,李渊但是人品差或者被抹黑,可能就会得个恶谥,比如隋炀帝,他的谥号就是李世民给的。
赵匡胤最初的谥号是“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后来宋真宗追谥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由于明代之前,皇帝谥号最多16字(清朝22字),所以宋朝后来的皇帝便不再追谥。
但不管哪一种,赵匡胤的谥号都只能简称为“文皇帝”。
实际上,武德皇帝指的是唐高祖李渊。他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城后,傀儡小皇帝杨侑就让他住进了隋朝的宫殿武德殿。唐高祖喜欢崇尚武力,所以后来年号也是武德,而他死后的谥号也是武。
所以,武德皇帝指的是李渊,根本不是赵匡胤,水浒中说他是武德皇帝,这样称呼是错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赵匡胤也不可能是武德皇帝,而只能是文皇帝。
赵匡胤虽然是军人出身,也打了多年的仗,更是靠陈桥兵变才做了皇帝,可以说与“武”字形影不离。但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不喜欢武力,也不喜欢武将有大权,而是重视文治,宋朝因此也是文人地位最高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