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小动物们假死逃生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8:4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8:12
一、负鼠生活的区域天敌很多,当它们来不及躲避敌害,即将被擒时,会立即躺倒在地,一动不动。此时负鼠的眼睛紧闭,嘴巴大张,肚皮鼓胀。追捕者触摸它们的任何部位,它们都没有反应。不吃死肉的敌人误以为猎取已经死去,只好扫兴离开。
二、北美猪鼻蛇和美洲负鼠是装死高手。猪鼻蛇有时会一边装死一边喷血,其*腺还能分泌恶臭液体。因为动物尸体可能含有危险的细菌,所以许多捕食者出于本能而不吃动物尸体,这些会装死的动物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三、科学家发现,在轻弹柠檬鲨背部的时候,这些海中霸王会在大概15秒内变得软弱无力,进入装死状态。这使科学家有足够的时间在它们身上做实验。
四、荒漠沙蜥不仅会利用自己的体色作为保护色躲避天敌,也擅长装死来躲避天敌,装死时肚皮朝上,眼睛半闭,一动不动,等到周围安静下来迅速翻身逃逸。
五、被猎人捉住的赤狐,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能够暂时呼吸微弱,似乎已经奄奄一息,任人摆布,但乘人不备时,就突然迅速逃走。这些狡猾的行为,都是赤狐高超的生存手段。
六、在我国广西的深山中有一种棘胸蛙,胸脊有疣,像棘刺一样,因而得名。它是一种吃鸟的大蛙,捕鸟的时候,先装死,四肢伸开,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8:13
简介
假死是动物的一种防御行为,广泛存在于动物界的各个门类,,如鱼类、两栖类 、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在节肢动物门中,除蛛形纲和甲壳纲有假死行为外, 昆虫纲中假死行为最为普遍,。
作为一种防御性行为,假死对于提高一些物种的存活率具有明显的适应性价值。
假死与真死在形态和生理上的区别
假死的动物通常肢体僵直不动,附肢关节强烈收缩维持一定的肌紧张并紧贴于身体腹面,呼吸变弱,频率放慢,对外界刺激无明显反应。自然条件下一定时间后,动物的肢体末端,如足、尾须、触角等首先恢复活动,随后完全觉醒。而真正死亡的个体,除新陈代谢完全停止外,其附肢不会紧密收缩于腹面,而是处在一定的弯曲状态,失去肌紧张。
假死的昆虫
假死行为的触发
有研究表明,多种刺激途径均可引起动物假死,包括听觉、视觉、触觉或者混合的刺激因素[1]。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各个类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如自由活动中的马铃薯甲虫在受到闪光刺激后,会发生假死。光照不能引起双斑蟋假死,但可通过声波刺激进行触发;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在受到500~1000Hz 的声波刺激后也会假死[2]。
假死的类型
根据动物假死现象的功能实现方式,可分为3种类型。
伪装死亡型假死
有些捕食者喜欢取食活的猎物,不吃死的猎物。假死可以使偏好活猎物的捕食者放弃捕食行为。因此,有的动物在被攻击或受到刺激后立即假死,僵直的肢体和对外界刺激的无反应使捕食者认为猎物已经死亡,当捕食者离开后,被捕食者恢复活动,得以逃脱。有一种叫逆戟鲸的海洋哺乳动物,牙齿非常锋利,并且集体捕食。鲨鱼虽然号称海中之霸,但碰到逆戟鲸,都要立即逃跑,如果来不及逃跑,它们会利用逆戟鲸不吃死东西这一特性,将腹部朝上逃避敌害。
逃避搜捕型假死
有的动物利用本身颜色和形状与周围环境相似,使捕食者难以区分的特点,当受到惊吓或攻击后,迅速从原处落下,一动不动,使捕食者失去追踪信号。菜农抓虫会发现,当触摸到豆角藤时菜青虫会掉人与自身颜色一样的落叶当中并迅速钻进泥土中,无法寻找。有的动物假死时释放气味辅助阻止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