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桥阅读答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8:4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6:0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6课《桥》。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人闪在山洪来临时都惊慌的涌向窄窄的木桥。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写老汉为了让村民安全过桥,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第三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位老太太来桥边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舍己救人的精神。
4、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色。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揭题导入。
一上课,我先板书课题《桥》。同学们,你们认为桥有什么用处?学生各抒己见之后,师导入:有时,桥在危急时刻还可救人性命。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桥》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桥吧!
这一导入,把学生从生活带入课堂,带入课文情境。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教师言语诱发:课前已经请大家预习课文了,看到你们了张张充满自信的脸,可以肯定,你们一定进行了认真预习。那么通过预习,大家都了解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内容,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也是教师对下一环节学习目标的校正。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考察纠正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从感情上对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印象。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我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山洪暴发的情景。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刚才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交流以后再请学生看书,指名读第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情况的危急?村民们在这种时候又有什么反应?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首先通过课件,把学生带入那个山洪暴发的村庄,然后再来感受语言文字,在学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读书之后,将个人的感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同时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以此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6:00
1.一天,小路堵了,我只好战战兢兢就走上桥。
“战战兢兢”说明什么?
答:说明了我对此很害怕掉下江里,于是很小心地过桥。
2.哪有母亲不疼自己的儿女啊,但人生之路是靠你自己走出来的啊。
“哪有”是指?说明?
答:①“哪有”是指没有。②说明了母亲很是疼爱自己,一切为我着想,而这一次也是可以更好地锻炼我的胆量。
3.?结果是作者第一次过桥的经过是?
作者第二次过桥的经过是?结果是?
答:①作者第一次过桥的经过是我叫母亲背我过桥,而母亲却教我自己走过桥。结果是我自己走过了桥。
②作者第二次过桥的经过是看见母亲在桥的另一头,蹲在地上,等母亲来抱,可母亲没有。我几乎连滚带爬哭着过桥。结果我自己走过了桥。追问这个题跟上面的不一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6:01
1.一天,小路堵了,我只好战战兢兢就走上桥。
“战战兢兢”说明什么?
答:说明了我很小心过桥,很害怕掉下江里。
2.哪有母亲不疼自己的儿女啊,但人生之路是靠你自己走出来的啊。
“哪有”是指?说明?
答:①“哪有”是指没有。②说明了母亲很是疼爱自己,一切为我着想。
3.?结果是作者第一次过桥的经过是?
作者第二次过桥的经过是?结果是?
答:①作者第一次过桥的经过是我叫母亲背我过桥,而母亲却教我自己走过桥。结果是我自己走过了桥。
②作者第二次过桥的经过是看见母亲在桥的另一头,蹲在地上,等母亲来抱,可母亲没有。我几乎连滚带爬哭着过桥。结果是我自己走过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