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解密为什么中外著名文学作家对鲁迅评价不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4 22:4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0:29
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寿说:“鲁迅是20世纪东亚文化版图最大的作家。”
“王朔不好,鲁迅不好,会引起地震的!”王蒙接着说:“我们的作家都像鲁迅。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一点也不。文坛出了一个鲁迅,这是一件大事。如果有五十个鲁迅呢?我的天啊!”
王朔,正如王蒙所说,在中国有很多读者,他的小说被拍成了电视剧和电影。调侃王朔的语言是最大的特点。王朔在第《我看鲁迅》篇中说:“说实话,那时候谁都容易崇拜。《阳光灿烂的日子》我觉得不错,但我觉得鲁迅的小说写得不好。可能是因为当时只能欣赏话剧和比较传奇的作品,对人生的苦难一无所知。以这种自娱自乐的态度去阅读,鲁迅的小说显得太过乏味。相对于北京孩子活泼的口语,鲁迅的白话文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还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完全摆脱文言文的影响。有些磕磕绊绊,读起来总是模棱两可,有些词现在也不常用了。比如“的”总是写成“底”,好像是错别字,语气就变得复杂了。这是主人吗?我记得当时很困惑。后来阅读经验增多,也写了20年小说。我不会简单的以清晰流畅生动的情节作为小说的唯一评判标准。我想说鲁迅的小说真的很好,但也不全是好的。没有哪个作家的作品都是好的。废话。而且鲁迅的小说并不代表中国小说的最高水平。”
1961年,夏志清出版了《中国现代小说史》,其中对鲁迅的评价相对较低。“总的来说,鲁迅是受他那个时代支配的,不能算是他那个时代的导师和讽刺作家。”捷克著名汉学家雅罗斯拉夫普什克曾撰文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问题》和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批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文章指出,所有现代作家都缺乏鲁迅的特质:“寥寥几笔描绘生动的场景,揭示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高超技巧。”夏志清撰文反驳说,这两篇长文发表在《东方研究社》杂志上,现在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必读之作。
日本文学评论家、中国文学研究者竹内说:“鲁迅是中国现代民族文化之母。”竹内毕业于东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后从事专门从事写作活动的自由职业者。他是17卷《竹内全集》、《鲁迅》、《中国*思想》和《鲁迅新杂记》的作者。他最显著的成就是对鲁迅的研究。在鲁迅研究的基础上,他介绍了孙文、蔡元培、*等人的思想和传记。以《中国》杂志为蓝本,连载《了解中国》等启蒙文章。
郭沫若老师说:“鲁迅是*的思想家,划时代的文学家,现实的历史学家,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胡适幽默地说:“鲁迅是自由主义者,决不向外力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
蒋梦麟,原名孟雄,浙江余姚人,著名教育家。他是国民*首任教育*、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北大校长。
蒋梦麟的教育论文大多写于五四前后。他站在资产阶级民主的立场上,批判封建的“牧民教育”,反对德日的军国主义教育,主张自由的资产阶级民粹主义教育。他说,“我知道他早期的作品,比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只是为了好玩,跳舞,写作,讽刺旧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现状,以显示自己的速度。”
苏,原名文坛常青树。苏论述了“五四”前后活跃在文坛上的众多作家及其作品。由于历史的原因,难免会有偏见,一些过激的话有时也会在文字中流露出来。“鲁迅的心理完全是病态的,他的性格是卑劣的,这一点特别令人吃惊。它连最起码的“人类”资格都达不到。但他的党员和左翼学者,在他前后都把他夸大为圣人,仿佛孔子、释迦牟尼、*都不如他。年轻人相信真理,读他们的书,钦佩别人。他们被他病态的心理和卑劣的性格所影响。都成了鲁迅。这样好吗?”
1937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一周年。他在*延安陕北公学做了题为《论鲁迅》的讲座。他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流的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近代中国的圣人。”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在0755至79000的报告中多次提到鲁迅。在推荐的四篇文章中,鲁迅的一篇被列在列宁和季米特洛夫之后,*自己的文章之前,并附有详细的解释。从1956年春到1957年春,*在与文化界人士的谈话和党内讲话中多次提到鲁迅,主要集中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上。*曾经说过:“鲁迅是中国文化大*的领袖。”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家。"
苏联著名作家法德耶夫称鲁迅为“中国的高尔基”。他说:“鲁迅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创作了许多世界文学无法模仿的民族形式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是人类共有的,但也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