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教学案例,谈谈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9: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6:03
案例
我儿子今年4周岁,上幼儿园小班,我们跟老师有过沟通,都认为他比较聪明、懂事、语言表达能力强、稳重、人缘还不错,但是比较被动、不主动和别人沟通交流,我们感觉他比较爱哭,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我们教训他的时候他总是站在那里不说话。玩的时候总是跟在别的小朋友后面,别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还有就是胆子比较小,黑的地方不敢去,做什么都要先问问大人。我们想请教各位,怎么样才能让他胆子大起来,怎么教他和其他人沟通,怎么能让他敢于表现自己。先谢谢各位了
问题补充:我们也经常带他出去玩,但是他总是喜欢去他熟悉的地方,有时候去公园,他也总是自己一个人玩,有时候他跟大人玩的都比和小朋友玩的多。他平时在家里喜欢和我玩打拳,但是昨天带他去学空手道,一进去他就哭了,说不想来,估计是害怕的,我想经常带他去看看,可以吗?
谢谢几位好心人的帮助!!真的谢谢你们!
答
听你描述,你的孩子是个惹人疼的宝贝。
我认为你的孩子主要问题是安全感建立的不好。这里指的安全感不仅仅是生理上更重要的还是心理上的。因为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具体原因不明。
首先, 一定不要教训你的孩子,孩子应该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如果去一个新的地方,妈妈可以先带他参观包括各个房间,让他熟悉环境,产生对环境的安全感。
其次,妈妈要学会倾听,再孩子哭的时候,要让他畅快的哭,不要给他时间*,因为哭泣能愈合伤口。抱住他,不要流露不安不要给他忠告。当他哭完后和蔼的请孩子告诉你他的烦恼。你会发现是因为很小的事情,但之前会有很多不快情绪的积压,(其实*也是这样)。孩子在*的帮助下痛快的哭过之后,会感到轻松,被爱。最初的状态会随着每一次的倾听有明显的改进。
一、造成儿童缺乏安全感的常见做法
1、对孩子实行过度保护
有的家长唯恐孩子有什么意外,对孩子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强调这儿不能去,那儿不能到;提醒他们这个有危险,那个不安全;警告他们这个不能玩,那个不能碰。孩子不听从他们的叮咛,轻则被批评训斥,重则遭到体罚。由于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分夸大环境的不安全性,致使孩子不敢面对任何困难情景,即使在没有任何危险和威胁的情况下,孩子也体验到了不安全感,表现为退缩和回避,严重者则出现社会适应困难。这种抚养和教育方式不仅存在于一些家庭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幼儿园中。
2、对儿童滥施威胁和惩罚,是当代教育理论所极力反对的,然而,至今仍有许多家长和教师把它作为灵丹妙药来对付孩子。
当*威胁或惩罚儿童时,或许只是着眼于当前能够控制他们,并没有考虑这些惩罚或威胁会给儿童的未来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它对有些儿童确实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3、在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中,家庭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尤其父母之间的关系,会对孩子的安全感产生直接影响。夫妻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有利于孩子保持平和的心境,而夫妻之间经常吵架甚至拳脚相加,则会把家变成孩子烦恼的根源,使他经常处于惶恐不安之中,并进而影响儿童以后的正常发展。
4、不能为儿童提供安全的居住和活动环境
当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安全时,有的儿童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即使只有*意识到了这种不安全性,那么,在*的影响下,儿童也会产生不安全感。在不安全感的干扰下,儿童极易缩手缩脚。
二、安全感的重要性
1、安全感是人与人进行交往、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一般而言,当儿童拥有了安全感,他就敢接近别人,与人交往,并建立信任关系,从中体验到交往的快乐,而这会进一步增强儿童与人交往的意愿,提高他社交的能力;反之,如果儿童对人缺乏安全感,那么他就不敢或不愿与别人进行交往。从另外一种情况看,假如在与别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儿童的安全感遭到了破坏,那么,他的社交意愿也会遭到阻抑。
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论中指出,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就会产生归属的需要。显然,婴幼儿也有这种需要,而且,他们由于身体弱小,缺乏足够的应付环境的能力,因而其归属需要往往显得更为强烈,他们需要归属于一个或几个群体。在群体中,他与其他人共同活动,一起娱乐,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体验别人的关爱,也关爱别人。通过群体归属感的满足,儿童的心理得到了发展。但是儿童是否愿意归属于某个群体,在群体中他的归属需要是否能得到切实充分的满足,这主要取决于儿童能否在群体中体验到安全感。如果儿童在群体中感受到安全、稳定、有秩序、民主,受到尊重和关心,免受惊吓、威胁和惩罚,那么,他往往就会乐于参与群体生活;反之,则容易逃避群体,拒绝参与群体活动,甚至封闭自己。
三、如何增强安全感的建立
1、为儿童提供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成长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又包括心理环境。学前儿童生活与学习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幼儿园。因此,不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一方面,应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另一方面,要为儿童的发展创造和谐的心理气氛。物质环境,要重视房屋的稳固,房间的设计布置,室内的采光照明,校园的美化,饮食卫生条件,各种器具和设备的安全等。和谐的心理气氛,就家庭而言,家庭成员之间应和睦相处,互相体贴,互相关心,夫妻之间更应恩恩爱爱,这会给孩子以极大的安慰和轻松感,同时,也有利于儿童通过耳濡目染养成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优良品德;就幼儿园而言,幼儿教师应真诚地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孩子,同时要教育他们和睦相处,不打架、不欺负人。父母或教师,都不应单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而对孩子滥施威胁和惩罚,更不应挖苦、辱骂、体罚孩子。积极关注孩子
父母和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无条件积极关注孩子。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看来,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不求回报,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关注,它是人格健全发展的条件。不论儿童的言行举止是否令人满意,父母和教师都应积极关注孩子,以避免儿童因为担心失去父母和教师的爱而产生焦虑和不安。
3、鼓励儿童的探索性行为
婴幼儿的认知内驱力特别强烈,表现为好奇好问,乐于探究。家长和教师一方面要为他们创造安全的活动环境,另一方面还应允许和鼓励他们对一定危险情境的探究,通过对危险情境的适应来培养其冒险精神,增强其安全感。如果仅仅因为怕出危险,就过多地*儿童的探究行为,那是得不偿失的,势必会压抑儿童的探究倾向,并可能形成退缩的性格。
4、心理辅导
人在生活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安全感,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不能拥有不安全感。其实,有不安全感是正常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拥有过多的不安全感,对什么都怕,尤其对不该怕的对象也怕,那就可能影响心理的正常发展。这种儿童有必要通过心理辅导来增强其安全感,这些儿童的父母或教师也有必要向有关专家咨询有关方面的知识,以帮助儿童发生改变。
总之,安全感在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影响,不论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应该帮助儿童增加安全感。当儿童缺乏必需的安全感时,要分析其中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排除其不应有的不安全感,培养或增加其安全感,从而使儿童的心理得到正常发展。
环境与孩子
生活在批评中的孩子,学会了谴责;生活在敌意中的孩子,学会了争斗;
生活在恐惧中的孩子,学会了忧虑;生活在讽刺中的孩子,学会了害羞;
生活在鼓励中的骇子,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表扬中的孩子,学会了感激;
生活在认可中的孩子,学会了自爱,生活在分享中的孩子,学会了糠慨;
生活在安全中的孩子;学会了相信,生活在友爱中的孩子,感受生活美好!
我写的有点多,希望你能用心多读几边。
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请你不要教训他,如果你爱你的孩子请认真读读《倾听孩子》《爱和自由》(当当网上可以邮购)。
热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