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9:2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3:04
大学生过度消费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毕竟消费的是父母的钱。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和专业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毕业走进社会的一群人。
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专业人才,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具有开拓性的建设与创造的主力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人群。
基本素质
1、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2、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最要紧的是能拿到证书和修满学分。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而成为弱势群体的代名词,在这个社会背景下,要求大学生不只具备一定的课本知识,还要真正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及一定的工作技能。
3、要有强健的体魄,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为迎接毕业后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更应具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4、要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的严峻,良好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成为国家栋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3:05
一、过度消费是什么?
过度消费,是指不符合国情,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且超出基本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消费,是一种扭曲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其破坏个人品格和社会风气,浪费资源。
说白了就是自己的经济能力无法轻易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却还是非要消费,买不起也要硬买。
二、我对过度消费的看法:我认为大学生过度消费不可取!
大学生基本没有自己赚钱的能力,每月花销都是依靠父母给的生活费来保障的,我们需要在生活费的合理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父母赚钱也不容易,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体谅自己父母的辛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当前大学生出现消费节奏快、追求时尚、品牌,存在较大差异或超前消费等特点,既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有关。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不能随波逐流,别人追求品牌我们也跟着盲目去追求品牌。
明确自己经济能力,拒绝攀比心理。不能因为羡慕别人拥有一些东西,就和父母要钱购买一些高消费产品,没有实用性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买东西,要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在自己承受能力范围内选择最好的。
自己赚钱购买喜欢的东西。如果一个东西你非常喜欢,但自己又没有那么多钱,又不想和父母要钱,那该怎么办呢?其实,大学生都满18岁了,完全有能力在课余时间、寒暑假进行兼职。我建议大学生多多兼职,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社会经历,也可以为自己上学提供一些开支。花自己的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是更好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3:05
1、高校教育内容缺失。
我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主要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和*学习为主,所以可能有时候却对学生的消费行为重视的不够。其一,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其二,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其三,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再加上媒体不正确的引导和社会不良风气的浸染,导致校园整体消费环境的恶化,最终使大学生走入消费误区。
2、偏颇消费心理的驱使。
大学生处于走向社会的预备期,有着强烈的渴望被尊重、被承认的心理。在推崇物质享受的同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消费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他们希望通过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得到周围人们的认可和羡慕,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消费现象一旦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为一种被认可的统一的意识,就会形成高物质消费的风气。借此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更好地彰显自己。就产生了相互攀比的消费现象。这些不合理的消费心理导致大学生过度看重物质消费,走入过度消费的误区。
3、不良风气影响消费心理。
享乐主义消费观就像野草一样在社会各个阶层迅速蔓延,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崇尚高消费、炫富的消费心理。大学生并非生活在象牙塔中,在家庭、网络、社会实践等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这种消费观不可避免地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影响。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但心理上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社会上享乐主义的消费观,是造成大学生不合理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3:06
大学生处于走向社会的预备期,有着强烈的渴望被尊重、被承认的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他们希望通过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得到周围人们的认可和羡慕,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消费现象一旦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为一种被认可的统一的意识,就会形成高物质消费的风气。在推崇物质享受的同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消费心理,借此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更好的彰显自己。这样,就产生了相互攀比的消费现象。这些不合理的消费心理导致大学生过度看重物质消费,走入过度消费的误区。
高校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教育内容缺失 。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主要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和*学习为主,对学生的消费行为重视的不够。具体体现:其一,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其二,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其三,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再加上媒体不正确的引导和社会不良风气的浸染,导致校园整体消费环境的恶化,最终使大学生走入消费误区。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
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但心理上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社会上享乐主义的消费观,是造成大学生不合理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种享乐主义消费观就像野草一样在社会各个阶层迅速蔓延,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崇尚高消费、炫富的消费心理。大学生并非生活在象牙塔中,在家庭、网络、社会实践等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这种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影响。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方法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实际上,人的消费观衍生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只有大学生们树立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确立了正确的人生准则,有了自己理性的定位之后,那些追求泡沫效应的畸形消费心理才会真正被大学生摒弃。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有的消费都是父母的血汗钱,来之不易。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经济条件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消费支出。要在大学生中倡导健康、朴素的消费观,不要相互攀比,追求名牌和高消费。引导他们懂得对幸福的追求应通过自己的奋斗去获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3:07
大学学生过度消费是不应该的也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