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9:2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9:15
18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他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改革。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扩展资料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领导、*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
加快形成*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党新闻网-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9:15
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他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改革。
他说,这方面的重要任务包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
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民生涉及群众面最广、涉及群众利益最深、涉及群众的问题最具体。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的*责任,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
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升,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人民群众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过去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更多的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必须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突出保障重点,夯实保障基础,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不断迈进。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体人民*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必须深刻把握发展的目的,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使人民生活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有力推动全体人民一起踏上*的康庄大道。
扩展资料
准确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
1、坚持党对民生工作的领导。
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保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高度统一的。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机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坚持党的领导,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办出实效、办得更加牢靠,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优势制度优势,主动与党*重大决策部署对标对表,紧密结合实际,做到贴得紧、跟得上、给上力,切实把党的意志不折不扣落实到民生工作之中。
2、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原则。加快推进民生领域*机制改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尽力而为,强调党和*的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量力而行,强调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必须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努力分好“蛋糕”。从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做起,不作过度承诺,不做超越发展阶段和财力水平的事情,坚持全覆盖、突出保基本,集中精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推进民生保障事业持续发展。
3、充分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
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现路径。要履行好党和*的责任,鼓励和支持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作机制。
党和*承担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职责,但不能包打天下,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进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方向与群众的自身奋斗统一起来,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创造潜能,着力激发民智、汇聚民力,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4、注重群众检验。
这是检验民生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
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得如何,群众的感受最真切,判断最准确,也最有发言权。民生工作成效怎么样,关键是看办成了多少事,解决了多少问题,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群众获得感有没有提升。
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保障和改善民生经得起群众检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党新闻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9:16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9:16
保障和改善民生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9:17
18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