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4 04: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07:07
白居易有一首最折腾人的美诗,老妪不能解,很多人难知其中味。这就是别具一格的朦胧诗《花非花》。诗中写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很多人读罢这首诗,感到意境如梦,余味无穷,有人甚至冠以中国古代文学第一朦胧的美誉。但这首诗究竟在写什么,很多人难解难分,这就引发了后人无限的猜测。公认的观点,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与官妓的生活体验,因为像白居易这类的文人和*,喝酒狎妓是当时司空见惯的事,而诗中所描写的情形,给人的直接感觉就是在写与小姐的*。也有大胆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说这是白居易晚年的作品,白晚年信佛,这首诗其实是写“意境朦胧,心净无我”的一种境界。还有人认为,这是白居易用抽象的笔法在回味一次美丽的邂逅,但与谁相会又无法说清。更有可笑者,说白老先生喜欢吃混沌,诗中的花,其实就是混沌,这当然是信口开河的无稽之谈。有专家指出,《花非花》编在《白氏长庆集》卷十二《真娘墓》、《长恨歌》、《琵琶行》、《简简吟》之后,归入感伤类,可见其主题基调是感伤。其中的《真娘墓》、《简简吟》二诗,均为悼亡之作,抒发的都是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依次类推,白居易写这首《花非花》也一定是为某个人而感伤,这个人一定在白居易心目中有位置,情感上有深交,应该是他想得到而没有得到的一个人。如果把视野紧紧局限于青楼之上,把《花非花》的主角确定为一夜之女,这未免太小看了白居易的似海情感。这让人想起了白居易一生最对不起的人--他抛弃的初恋情人湘灵。在白居易写给湘灵的诸多诗作,特别是婚后所写的怀念诗中,其笔法和口味几乎是一样的,很多诗去掉题目,让人读起来也很朦胧,也很感伤,老妪也不能解。比如在《寄远》一诗中他写道:“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如果不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不同样是一首朦胧诗吗?可见,白居易一般不写朦胧诗,如果写了朦胧诗,应该是写给初恋的情人。因为只有写得朦胧些,才能让别人无法洞察他内心深处的创伤,从而隐去心碎的无言之疼。白居易和湘灵的恋情,是他刻骨铭心的一段痛苦经历和美好回忆。因为婚姻制度和门弟之别,青梅竹马的两个人最终分手,而这段恋情却成了白居易内心挥之不去一丝情愁。即使在结婚之后,白居易还旧情难却,念念不忘,为湘灵写了不少这样的感伤诗,比如《生离别》、《潜离别》等。那么,白居易为什么要写难忘的良宵?他和湘灵的关系究竟发展到哪一步了呢?这可以从白居易写湘灵的两首诗中,隐约看出其中的端倪。他在《寒闺夜》中写道:“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另一首《冬至夜怀湘灵》也抒发了同样的思念之苦:“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写的晚上,衾都是寒冷的,长夜之中都是孤独。那么,分手后的夜半之时,白居易究竟在留恋什么样的良宵?不言而喻,一定是那个衾是热的、人是双的、两人都不是独眠人的美好夜晚。由此可以推断,白居易和湘灵两人当时已经背着外人,偷偷非法同居了。如果再回过头读《花非花》,所描写的不正是两人幽会时的场景吗?《花非花》是白居易晚年的作品,这首诗作于何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李白研究会顾问、河南大学兼职教授朱金城在《白居易集笺校》中断定这首诗作于长庆三年(823)以前。然而,从朱金城的《白居易年谱》中似乎又看不到这一年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才让诗人如此朦胧地写这首诗,他的这个结果从何而得,没法知道专家的心思。但本人自信,这首诗作于长庆四年(824)后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这一年,白居易五十三岁。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过常州,经宿州。宿州就是当时的苻离,是白居易认识湘灵的地方,专门绕道,故地重游,别有一番心事在心头。他到宿州甬桥有感写《甬桥旧业》诗:“别业甬城北,抛来二十春。改移新径路,变换旧村邻”。白居易这么关注他的邻居,其实因为湘灵原来就是他的邻家女,这次故地重游,看望其他邻居都是晃子,想知道老情人的下落才是白居易的真实用心。然而,邻居已换作他人,心上的人已不知去向,这怎能不让白居易感伤呢?“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这是邻家女孩给白居易的第一印象。这次绕道故地,情人已人去屋空,白居易怎么不想起湘灵如花似玉的美丽容颜?怎么不想起死去活来的相爱岁月?怎么不想起朝来暮去的美好良宵?这样的变故,让白居易的情绪不能平静,也无法平静,那棵即将老去的心,又猛然跳动起来,那股即将泯灭的*,又重新燃烧起来。他似乎又看到了梦中情人的影子,情感的闸门一下子又打开了。蓦然回首,岁月如烟,一切如在眼前。梦中情人如花似雾,若即若离,若隐若现,春梦几多,良宵几度,如今踏破铁鞋无觅处,这不能不勾起诗人最后的感伤:“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是对往昔良宵的思念,也是对旧时情人的呼唤。我认为,《花非花》应该是白居易离开苻离回洛阳的途中,屈身油灯之下,躲在阴暗角落,在悲伤的抽泣中,伏案疾书,一挥而就,献给梦中情人的最后绝唱,因为从此以后他旧梦不提,旧情收却,再也不写那一场风花雪夜的往事了。从这个角度来解诗,《花非花》和白居易的其他诗一样,一点也不朦胧,他所抒发的情感,一点也不虚无,《花非花》的主角是湘灵,不是官妓,不是佛,更不是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