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9:4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2:19
乾隆原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意思:我们是天朝上国,什么东西都有,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根本不需要和你们做生意。
当时英国的特使马戛尔尼来到了清朝,他的目的是想要打开清朝的市场,当然他的目的也并不是纯洁无暇的,对于当时的日不落帝国来说,能够把清朝变成自己的工业产品市场和工业原料开采地是再好不过的,所以他的本质还是想要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
但是这种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最终可以促进清朝的近代化,而这种和平进入近代化,对于清朝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但是当时的乾隆皇帝是非常的自信的,乾隆皇帝还停留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面,他忘记了自己下江南的时候,八旗军队:骑马人坠地,射箭靶上空的尴尬境地了,他还是自信自己是战无不胜的。他给自己编造了十全武功,其实这十全武功还真不是货真价实,里面的水分是非常多的。乾隆皇帝要求英国公使下跪,但是英国使者不肯下跪,最后在和珅的调解下,英国公使采用了单膝跪地的礼节。
在交谈中,英国公使一直想要和清朝通商,但是乾隆皇帝对于通商显然没有多少兴趣,他的回答非常的傲慢:我们是天朝上国,什么东西都有,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根本不需要和你们做生意,你们如果想要茶叶可以卖给你们·····当然乾隆皇帝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清朝确实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但是他没有看到自己和日不落帝国的差距。
马戛尔尼回国之后评价清朝说:清朝的军事力量比英国落后了三四个世纪,而且他把清朝评价成了一个破旧的大船。可以说马戛尔尼的出使让英国人彻彻底底看到了清朝的没落,所以英国才敢于发动鸦片战争。
换句话说,如果当时马戛尔尼带来的不是书信而是*炮的话,那么清朝恐怕在乾隆皇帝时期就已经*签订不平等条约了。
一艘破旧的大船就算是一个再好的船长也是开不好的,除非他能够好好地修复一番。乾隆皇帝拒绝了马戛尔尼之后,清朝丧失了一次真正能够和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机会,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再想要再坐在谈判桌上,座椅已经是不平等的了。
扩展资料
乾隆时期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以海防重地规范外商活动为理由,谕令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广东通商。但是实际上,当时在南洋的一些西方殖民者仍被允许到闽、浙、江海关贸易,特别是闽海关。例如,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十八年(1783年)、五十一年(1786年),嘉庆十二年(1807年)、十四年(1809年),均有西班牙商人从南洋吕宋到厦门贸易。
在对外贸易中,清*又实行商行制度,即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清*只允许少数殷实富商设立“公行”,负责与外商从事进出口贸易,并代表清*与洋商交涉。
“一口通商”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定颁布了《防范外夷规条》五款,嘉庆十四年(1809年)和道光十五年(1835年)又分别颁布《民夷交易章程》和《防夷八条》。
主要内容是:
(1)不许夷人在广州过冬。
(2)夷人在广州只能住在行商各馆,如行馆房屋不敷,由行商租赁房屋并拨人看守。毋许汉奸出入夷馆。毋令番厮人等出外闲行,如夷商有事必须出行,须由通事、行商随行约束。乾隆末年,始准每月三次到陈家花园(后改花地)和海幢寺二处游玩,但要洋行通事随行。
(3)禁止内地民人借领外夷资本。
(4)禁止夷人雇请内地之人为其传递信息。
(5)派兵于洋船收泊进口处加强稽查,俟其出口后方能撤回。此还严禁夷人进入中国内地,夷人不得带番妇番、哨人等至省,夷商携带番厮不得过五名。不许携带凶械火器赴省,不得偷运*炮,不得买卖违禁货物,不得乘轿,不得私雇中国人使役,*商馆雇用民人数目,不许与行商以外的中国商人直接接触。
对中国商民出海贸易也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如要求出海商民登记、取具保结、领取船引(票、照)和腰牌,注明船只丈尺、客商姓名、在船之人年貌、籍贯,出海情由、载何货物、往某处贸易、往返日期等。要求已出洋的商船商民按期返回,对未能及时回国者施加惩罚或*归国。
鸦片战争前美国和英国两个航海大国的船舶总吨位的总和一度逊于清朝,当时中国沿海商船总数约在9,000至将近10,000艘之间,约有150万吨。加上其他种类的船舶,全国总有大小江海船舶20多万艘,共计400多万吨。而在1814年,英国全国有大小21,500多艘船,共240万吨;美国在1809年全国有船舶135万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闭关锁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2:20
1793年,马戈尔尼眼中的中国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f038c90100x9eg.html看了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