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9: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2:19
清朝末年,由于清*的长久以来的闭关锁国*和面对侵略者一再妥协的态度,中国国力衰退非常严重,而统治者也没能寻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最终导致了国内一系列*、起义运动的爆发。
其中,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凭借其出色的成绩和特殊的意义,成为了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虽说太平天国起义前期的确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但到了中后期,农民阶级领导的局限性暴露,太平天国走向衰弱,并被清*和外国侵略者联合打击,最终宣告失败。接下来,便给大家讲讲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们在天国政权逐渐走向衰落时,曾经做过的那些荒唐事。
内部矛盾激化,初显颓势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成功攻克并定都南京,还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其实在此之前,太平天国总体来说氛围还是比较良好的,各领导者也没有特别大的想法。甚至在刚定都那年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虽说这制度具有一定空想主义,最后实施度也不高,但也算是真心为百姓着想才制定的。
而在定都不久之后,太平天国的这些领导者开始沉迷于自己已得的利益,贪图享乐,彼此之间争权夺利,并激化了内部矛盾,这些对当时刚刚获得一点成绩的太平天国来说是非常致命的。随着天国内部日益混乱,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实际受益者逐渐变成了各位“王”,而农民阶级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不说,还慢慢被领导者们忽视了。
为树立威望,重捡陋习
在太平天国内部混乱时期,各位“王”曾做出过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举措,其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措施便是为各省改名。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百姓的姓名、各地区的地名都需要避皇帝的名讳。
像清朝,雍正帝在继位之后为避自己的名讳便要求自己的兄弟改名,后来还曾因一篇名为“维民所止”的文章大动干戈,因为有人指出其中的“维”和“止”二字喻意为雍正去首。这样一个原本存在于封建社会的陋习,放在太平天国这个主张反封建的政权这里应该直接废止才对,但是日益膨胀的天国诸王为了彰显自己的威望开始复兴这个不该存在的陋习。
太平天国共有六个王,其各有自己管辖的区域,而在他们自己的地盘上实行了改名计划。*改名的不仅有百姓,还有各区域的区域名。
比如说带“山”字的山东和山西,还有带“云”的云南,就因为撞名南王冯云山,便分别改名为珊东、珊西跟芸南,在今天听起来可能还有点搞笑。广西作为太平天国起义之地,被改名为桂福省,图个吉利,而隔壁贵州则因为撞名西王萧朝贵被改成了桂州,这样一来两省看上去倒跟一个地方似的。还有其他四个王,只要是各个省的省名中有与他们名字相同的字样,就要被强行改名。
除了以上说到的几个被改名的省份以外,当时的清朝直隶地区被洪秀全视为罪恶根源之地,于是被命名为罪隶省,省会为添津,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另外,还有不知为何被改名的浙江、江西等地,凡是太平天国的占地甚至一些未占领地区,其名字中发音为“jiang”的字都被改成了“姜”,比如浙江就是“浙姜”。这些奇葩名字的背后,其实掩藏着太平天国领导者们的落后、无知和自以为是。
行径荒谬,最终覆灭
拥有如此任性的领导者,太平天国注定走不了多久。1864年7月19日,天京也就是南京失守,1872年4月,随着李文彩部的覆灭,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结束。值得一提的是,在天京被清军攻破之后,当时的清军领导者决定屠城,而就我们所知,在几十年后,南京又再次遭受了有名的南京大*,所以说南京也是很惨了。
不过,虽然以上说到了许多太平天国不好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也有一定的先进性。它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并成功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表现出国人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意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不过由于时代背景特殊性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场运动注定要以失败告终。同时,这场运动的失败也提醒了我们文化重要性,我们要吸取教训,重视知识和素质的提升,这样才有利于国家未来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