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曾经读过的一篇关于香港回归的文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9:4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0:33
香港回归十年来,先后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SARS疫情的冲击,但是香港都做到了沉着应对,一次次成功地化险为夷。近年来,香港经济已经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迹象,一个更加美好、繁荣的发展前景展现在香港和世人面前。
荷花集团是一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香港公司,在香港有10间大型的店面经营亲子用品,另外还出版杂志、图书等等。尤金先生是该集团的CEO。他告诉记者,他的一些朋友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把资金转移到了国外,而他选择了留下来继续发展: “(当时有的朋友)把一些资金抽走了。现在来讲,他(们的公司)比起那些未抽走资金的公司,就失去了一个机会,没有留在这边的一些公司发展(得)好。(当时)你那么快(地把资金转)走,表面上看是很机智,实际上是你没有眼光。我们没有走,发展下来觉得不错,不走是对的。”
但是,回归十年来,香港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刚刚回归几个月后,亚洲金融风暴就横扫了东亚,香港这个国际性的金融中心自然也损失惨重,股市、楼市大跌,经济出现负增长。尤金坦承,当时他的信心也曾出现过动摇:“香港那几年是很辛苦、很艰难的。那几年对前景等各方面都不太看好。”
在这关键时刻,特区*力挽狂澜,在**的坚定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果敢措施,牢牢地遏制住了经济下滑。首先,特区*动用1100多亿港元的外汇基金,入市收购部分本地股票,捍卫香港股市,保持港币汇率的稳定;同时,特区*加大公共工程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修建了香港迪斯尼乐园,扩建了地铁和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另外,特区*还退还税收,减轻普通民众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这段困难的日子里,**给予了大力支持。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成为香港战胜金融风暴的有力后盾。同时**表示,不惜一切代价支持香港,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通过特区*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从1999年第二季度开始,香港经济逐步复苏,2000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实现了10.2%的高增长。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先生说,香港特区*能够战胜亚洲金融风暴的挑战,迅速恢复经济,充分显示了特区*的能力和活力: “香港回归十年来,开始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最主要的)就是亚洲金融风暴,(当时)财政赤字很大,还有失业率很高,这是不利的。但是(对于这次危机)也可以(从)另外一点看,就是我们特区*在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时候,有能力把那个损失减少到最低,也是一个活力啊。”
然而此后,香港需要应对的挑战接踵而至。受200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收缩以及2001年“9?11”事件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开始放缓,香港的经济再度下滑;2003年萨斯疫情对香港的旅游、交通运输、酒店会展等产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在这些挑战面前,香港特区*积极采取措施,削减财政赤字,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了创新型科技和高增加值产业在经济体系中的比重,并将此作为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为此,香港启动了总投资140亿港元的数码港计划,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信息科技中心,还启动了富有特色的创业板市场,为成长性良好的新兴高科技企业开辟了融资渠道。
在香港*积极迎战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不断出台强有力的措施,有效地支持了香港走出困境。比如,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签署,允许众多香港产品零关税进入内地,同时放宽香港服务业在内地的准入领域,这成为促进香港经济复苏的重要催化剂。随后,内地开放居民以“个人游”形式赴港旅游等举措也刺激了香港经济的发展。
香港特区*统计处最新公布的信息表明,目前,香港消费畅旺,失业率创历史新低,去年香港连续第十三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去年的总贸易额等于10年前的两倍多……,这些都充分印证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对香港目前经济形势的评估:香港经济处于20年来的最佳状态。
香港市民文静芝女士说:“其实自从两年多前香港的经济已经复苏过来了,特别是今年,我觉得香港的经济更加好,可以看到股市、楼市都比较红火,所以我觉得香港的经济会继续好下去。”
对于未来经济的发展,香港财政司*唐英年先生充满了信心,他说: “香港(将)充分利用本身的有利条件,包括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良好的融资环境、广泛的国际联系等,为区内提供应用研发、科技转型和知识产权交易等(方面的)服务。”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今天的香港,经济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香港著名企业家尤金先生说,香港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当然我们有信心,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我们跟中国同步去成长、进步,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0:33
1982 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同志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会谈。*同志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规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双方于1984年签订协议。 1982 年9 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 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发表简短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 年7 月12 及13日两开,地点在北方北京。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 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 年9 月22 、23 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0 月19 、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 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 1984 年4 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放弃1997 年之后对香港主权。声明表示:“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 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 在此一段期间,香港的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频频访问英国。在1984 年2 月,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更提出了“罗保动议”,引起各界的争议。 1984年6 月,谈判进入最后阶段。7 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8 月1 日,贺维抵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 1984 年9 月26 日,中、英双方终于在北京草签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0:34
应该是《最后一分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