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中,哪些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0:4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2:24
意思表示不真实是指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意志与其内心的真实意志不一致,其具体体现重大误解、受威胁胁迫做出虚假意思表示等。如果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律分析意思表示不真实,指当事人的内心意图与外部表达不一致的状态,可分为主观原因的不真实和客观原因的不真实两类,前者是由于表意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后者是由于他人的原因造成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民事法律行为包含三个成立要件,即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主体、有意思表示、有确定并且在客观上具有实现现实性的标的。它与事实行为最大的区别就是民事主体具有意思表示,即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准法律行为,如催告、通知、宽恕。此类行为并没有创立新的权利义务的关系,仅仅是对已有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或者澄清。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件。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事实行为也能引起法律后果,它是按照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与民事法律行为不同,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2:24
现实生活中,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无法一一例举,但其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虚假表示;(2)误解;(3)欺诈;(4)胁迫;(5)乘人之危等原因引起。
1、意思表示不真实,是指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意志与其内心的真实意志不一致,即行为人表示要追求的某种民事后果并非其内心真正希望出现的后果。
2、这类行为可因:(1)虚假表示;(2)误解;(3)欺诈;(4)胁迫;(5)乘人之危等原因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