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宋襄公所言的“君子之战”,就是他所谓“仁”,谈谈看法(600字左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5:1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13:30
仁: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 ,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与敌交战,对手正在渡河不战,对手刚渡过河立足未稳不战,对手阵势未排好不战。此三不战堪称是君子之战的典范。
从仁的意义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所强调的是爱人,而宋襄公的所谓君子之战,就是道貌岸然的假仁义,只要是有战争存在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爱人,爱人就不要发动战争!真正做到孟子在礼运大同篇里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是真正的仁之体现!爱民就要教化民心,战争不会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只能增加人民的苦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13:30
不知从哪个时代开始,我喜欢用君子的准则来匡正自己的言行。也或许是自己原本就宁静的性格与周遭的氛围若隐若现的把我指向了这条道路。毕竟君子所具有的魅力足以让天下折服。我想成为一个君子,我也很清楚那不是一厢情愿就能得到了。我认为,那是一个人的完美境界,如果一个人被人诬蔑其德行的时候,连他的仇敌也会为他辩护,那么他在为人上无疑是一个胜利者,而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仅仅只有君子和圣人。但在历史的长河里,圣人总是绝对稀缺的,中华五千年历史,真正能称得上圣人的,仅仅只有孔孟老庄。我私下认为有两种伟大的人,他们伟大但绝不是君子,一类是圣君,一类是贤臣。因为一旦涉及了权力和*,甚至更直白的说是利益,人就无法不做亏心之事、理屈之事、悖德之事。索性我们评价一个人往往只是针对他的结果下结论,而不是他达成结果的过程。当然,那也是我的思路,一切手段和过程都无法凌驾与结果之上,没有结果,那么什么都不存在。结果决定一切。因此,我认为君子仅仅是在做人,而君、臣才是在扮演一个社会角色。所以,没有必要去比较君子与圣主,能臣之间的优劣。
君子,以前,我很困惑,不知道如何去做一个君子。当时的主流思想在我童稚的年代还是很激进的左倾,一直认为圣人的言辞都是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摒弃的。那些草莽却不知道放弃了圣人的思想,也就等于放弃了中国,那么人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浮游在这个世界,没有心灵的归宿也没有天然的准绳。可惜等大多数人明白过来的时候身边已经有了那许多空乏的灵魂,也有了那许多悖德之行,以至于司空见惯。无形的也使立志成为君子的人付出了更多的代价。那些代价可能不是那么惨重,但却很频繁的困扰着我们,让我们彼此不再信任,对于陌生的人总怀着戒备,看着他人的凄凉却冷漠的走过,因为那个趴在地上的可能会在片刻之后拿着骗来的施舍扬长而去。所以,我往往只给于垂暮的老人以施舍,因为岁月的痕迹的无法伪装的,风烛残年的凄凉也是无法演绎的,即使他们没有怀着感激的说些什么,但是我依旧愿意给予他们帮助,因为他们毕竟为了我们的帝国和民族奉献过什么,而那些伪装者和健全的家伙在我的眼中没有价值,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而一个真正的君子却不会去否定那些人的存在理由,因为君子总是温和的用礼对待任何人,即使是他的仇敌。古代的君子在战场如果看到头发斑白的敌人,便不会取走他的性命,看到受伤的人也不再行杀戮。因为心中怀着的不是与我们一样的名或者利,而是仁与义。这是君子玉一样的温和,而君子也有我们不具有的刚强。我常常说,君子之战,所为者义;小人之战,所趋者利。即使在我自己身上,我们也大多是为了利而奋起一击,只需要一个合适的价码,我们也会为了利而舍弃义,舍弃德,舍弃节。而君子则会奉行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信念,再强大的力量可以摧毁他们的肉体,了断他们的性命,焚烧他们的家业,但却无法撼动君子之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从那字里行间,我看到了君子心中的决绝。我承认很多种人不惧怕死亡,有亡命之徒,为了利不惜一死;也有忠诚的军人,为了国家不惜一死;有士,为了君上万民不惜一死;有宗教人士为了虔诚的信仰不惜一死。但是没有一种像君子那样在尊敬生命的同时又不吝惜以生命去守护心中的道义。死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是守住信念与德行的方式,死仅仅是提前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并不算太大的遗憾。但我们可以吗?起码是很艰巨的。
而这也是君子很少立于朝堂的原因,在为政者眼中,他们是好人,但不是好臣子,于是他们大多流落的江湖之间,隐逸于山野之上,守护着心中的道。所以我也不打算做一个君子,因为有些东西,我无法放弃。我还有我自己的执着,或者说我的心中有我自己的信念要坚守,为此我可以牺牲君子的仁。所以我不会成为一个君子,但这并不妨碍我用君子的言行来匡正自己,虽然这条路依旧艰难。有时道义的荆棘也会让我捂着伤口想放弃,但我知道我还要走下去,因为我不想我的人生不灿烂,我希望在我死去之后,我的名字被敬仰,被膜拜。而不是孤寂的停留在华丽的墓碑上,任风儿轻轻吹拂直到抹去了最后证明我曾经存在过的遗迹。我也希望,我的德行能让身边的人仿佛处在温暖的春日之下,在他们的容颜上泛起恬淡的笑颜,让更多的人明白容颜的妍丽终会如秋天的红叶一样飘落在岁月里,而德行的美好却能让生命的美一直延续到久远,从而去追寻德的轨迹。那样,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鳏寡孤独各有所养”的大同之世。即便说那是我幼稚的梦想,我也想陪着先贤和君子们把这场千年的梦做到成为现实。为之战斗了,那么梦想也会成为理想,继而成为现实。仅仅期望,那么理想也会变成梦想,继而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