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通的蓝印花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4:4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5:31
中国人利用蓝草的色素染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后期的大思想家荀子,目睹绿色“蓝草”的色素转化过程及染出由黄变绿、由绿变蓝、再变青的过程,发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感叹,成为形容后人超过前人的千古名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由蓝靛染料发展成为蓝染的工艺技法,所染出的大青、绀青等色也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主要颜色。
北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种蓝》专门记述了从蓝草中撮蓝淀的方法:“七月中作坑,令受百许束,作麦秆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苫蔽四壁。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荄,内汁于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手摔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著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蓝淀成矣。”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制蓝淀工艺操作记载。蓝印花布的染料是以蓝草为主要原料,蓝草依其科属的特性与生长环境,主要分为四种,即蓼蓝、山蓝、木蓝、菘蓝。江苏以盛产蓼蓝闻名;浙江、福建、云南、贵州适宜种植山蓝;山东、湖北宜种蓼蓝、菘蓝; 台湾地区以种植木蓝、山蓝为主。当时人们应用蓝草加工蓝靛,主要用于染青布(纯蓝布),还用于绞缬、夹缬的染色。
古代漏浆防染印花历史悠久。早在北朝就出现了用镂空花版和防染剂的蓝底白花布(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北朝遗址曾出土蓝底白花毛布残片),其花纹用大小点构成,但花点互不连接,且有花版的接版现象,原称蜡缬。到了唐代盛行后又统称染缬。
其中还包括绞缬和夹缬,夹缬工艺是用特定木板缕刻而成,然后把布匹对折夹在两片刻有同样花纹的木板中间,捆扎后注入需要的颜色或者投入染缸中染色,待去掉夹板后,便显出蓝底白花图纹。因夹缬工艺较为复杂,所刻花版费工费时且容易变形。南宋时代有人把此法加以改进,用于印染蓝花布,又名为“药斑布”。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记载:“药斑布出嘉定及安亭镇。宋嘉定中(公元1208——1224年)有归姓者创为之。以布抹灰药而染色、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作被面、帐帘之用。”药斑布中“药”即染色原料——蓝草,“斑”是防染浆剂印后构成的纹样大小斑点。这些斑点可以防止染上蓝色,保留坯布白色,故称“药斑布”,俗名浇花布。
元代女纺织技术专家黄道婆,系江苏松江乌泥镇人(1958年划归上海市),幼为童养媳,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逃到崖州。在海南居住30年,学得黎族的纺织技术,后返回故乡,引进黎族纺织工具并加以改进,制成捍、弹、纺、织等一整套生产工具,传授错纱、配色、棕线、挈花等纺织技术,促进了松江一带棉纺业的发展。元、明以后,棉花广为种植,并“纺之为纱,织之为布”,松江及南通地区纺纱织布,已是“家户习为恒业”。明代中叶,已发展为棉纺织品的集散地,该地区濒江临海,土质气候适宜棉花种植,所产棉花不仅量多而且质地好,为手工纺织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该地的农民家家以此为副业,所产的布匹不仅满足了生活,还销往全国各地及日本、欧洲。
随着棉纺手工业的发展,棉布在民间已相当普及,成为农家主要日用品。蓝草大量种植,染坊相继增加,人们对日常生活用品要求不断提高,原来的“药斑布”简单、粗糙的图形已不能满足民众的审美和生活的需求,民间艺*胆吸收剪纸、刺绣、木雕等传统艺术图案,不断地丰富药斑布的纹样。
与此同时,随着油制伞业的发展,用桐油纸来刻花版,省工省时效果好,上油后花版耐水、耐刮性强,使用寿命长,其花纹表现更丰富,使其工艺更趋于成熟。民间蓝印花布的广泛应用,促进“印花担”队伍的迅速发展,“印花担”也叫“花担匠”,他们只印花、括浆,不染色,为农家提供各种形式的花版。这种“印花担”在江南也称“秃印作”,他们走街串巷,走乡串村,担子一头装的黄豆及石灰粉,另一头装有刮印工具和花版,任凭客户挑选花型加工,他们不间断地更换花型,以求得生意兴隆。据老师傅讲,清末,在南通地区“印花担”队伍还保持着近百人。这种上门印花便利的服务,深得农家的欢迎。农家把刮好浆的坯布送往附近染坊,或自己制作靛蓝染色。由于蓝印花布需求的不断增长,蓝草种植的普及亦推动制靛业的发展。 据南通市任港乡城港村陈玉田老人回忆,他家祖祖辈辈以种蓝草、蔬菜为生,每年农历二月开始种植小蓝(品种为蓼蓝草)。
五月份收割头蓝,大暑季节收割二蓝,每逢收割季节都要请亲戚朋友帮忙,割蓝当日大家清晨3点起床,所收割的蓝草必须在日出前完成,这样的蓝草出靛率最高。收割下来后,把蓝草捆成小捆,头向下放到1米多深的大坑里,打满水,等出蓝后把茎叶捞出,并加适量石灰水使蓝靛下沉,最后把通向蓝草大坑的另一坑中的通道口塞子拿掉,使蓝靛上多余的水流向小坑,待成泥状土靛后装于陶制的坛中,留作自用或出售给附近染坊。制蓝方法同历史上记载大致相仿。
就地取材的染布原料,自纺自织的便利工艺,使江海地区染织业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特产地。蓝印花布的工艺由江南传到江北,由苏州及南通传遍了江苏各地区,形成了以江苏为中心的主要产地,产品除供应本地外,还畅销各地。印花的技艺由此流传和影响到全国,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东北各省先后都开设了蓝印花布作坊;各地的民间艺人又结合本地民风民情,创作符合当地审美情趣的蓝印花布纹样,从而产生了不同风格的各种图案。东北称蓝印花布为“麻花布”;由于原料中用了黄豆,湖北称为“豆染布”;蓝印花布工艺上需刻制花版,福建称之为“型染”;而在山东等地区至今仍称蓝印花布为“苏印”(因江苏是蓝印花布的发源地而得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5:32
说那么多也没有用,我个人觉得你应该多参观参观一些有关蓝印花布展馆,更多的亲自了解一下。
不管哪里正宗,再好的东西也需要改进,只要是客户可以接受的,客户喜欢的,才算是好的。个人意见,有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