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4: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5:16
进入南华纪,江南造山运动基本结束,从古隆起的南北两侧开始大规模的海侵,初期形成的休宁组底部砾岩便是南华纪海侵初期形成的陆缘滨岸相沉积,至此开始了江南古隆起南北两侧(包括隆内凹陷区)地区大规模的海相盖层沉积。
从南华纪休宁组、南沱组到早、中三叠世经历了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沉积,出露有休宁组、南沱组至青龙群等43个地层单位的海相盖层沉积。主要岩性有:移地滨岸相的砾岩、砂岩、页岩、沉凝灰岩,含砾含锰凝灰质粉砂质泥岩、白云岩、泥灰岩、硅质岩、硅质板岩、炭质板岩、灰岩,钙质页岩、粉砂岩、石英砂岩和灰岩。
自晚三叠世到白垩纪,出现了洪琴组、徽州组等14个地层单位的陆相红色沉积。主要岩性为侏罗纪、白垩纪陆相红色盆地沉积。早期为冲洪积砾岩、砂岩,继而为紫色湖相沉积、三角洲沉积。晚侏罗至早白垩世夹有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
新生代沉积地层主要有紫红色砾岩、砂岩;棕色、褐色砾(卵)石层、砂土层、粉砂质粘土层,沿现代河谷分布。
上述3个时段沉积共同构成了该评价区的盖层地层,见表1-1-2。
表1-1-2 安徽东南地区盖层岩石地层表
续表
续表
(一)南华纪地层
评价区南华纪地层分为早南华世休宁组和晚南华世南沱组,主要分布在江南造山带北缘、南缘、北东(东)倾伏端及造山带内部凹陷盆地。
1.休宁组(Nh1x)
休宁组底砾岩覆盖(超覆)在前南华纪不同的岩层(石)上,由于当时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底部砾岩呈现复杂多样特征,有紫红色和青灰色的杂砾岩、石英砾岩、砂砾岩和含砾砂岩;向上为紫红色砂岩、青灰绿色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粉砂质泥岩、鲕状凝灰岩、沉凝灰岩,发育水平层理、交错层理、波痕构造;顶部为一套灰*泥岩。休宁组上部为青灰绿色沉凝灰岩、紫红色凝灰质砂岩,单层以中厚—厚层含大量火山物质;向上变为紫红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夹少量浅灰色的沉凝灰岩,见有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潮汐层理;顶部为青灰绿色中—厚层状凝灰质砂岩,含锰砂岩及粉砂质泥岩的韵律层(本组地层厚度见表1-1-2,下述各组同)。
评价区东部凝灰质较高,并夹有锰质白云岩。该组含微古植物化石,以单球藻亚群为主,有丝状藻类和大型藻类碎片。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至角度不整合接触。
2.南沱组(Nh2n)
下部为青灰绿色中厚层含砾含锰凝灰质粉砂质泥岩夹透镜状含锰白云岩,具透镜状层理,其上为灰色含砾含锰长石石英砂岩,发育小型交错层理,和青灰绿色中层含砾含锰泥质粉砂岩夹含锰泥岩,砾石含量为2%~10%;中部是间冰期沉积,为青灰绿色含锰结核粉砂质泥岩、泥质白云岩和极薄层粉砂质泥岩,发育水平层理;上部为青灰绿色中厚—巨厚层含砾泥质粉砂岩、含砾粗砂岩、含砾凝灰质粉砂岩夹白云质灰岩和薄层泥岩。含微古植物化石,以单球藻亚群为主,有船形藻群和刺藻群的新分子。与下伏休宁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二)震旦纪地层
评价区震旦纪地层分为早震旦世蓝田组和晚震旦世皮园村组,分布范围同南华纪地层。
1.蓝田组(Z1l)
根据岩性蓝田组可分4个部分。底部为褐*的白云岩;下部为灰黑色条纹状泥质板岩、钙质板岩、白云质及炭硅质板岩,含星散状黄铁矿及黄铁矿结核层;上部为灰白色、浅灰绿色薄层灰岩与泥质灰岩层,新鲜呈条带状,风化后呈肋骨状,为重要的地层标志;顶部是深灰色、灰色薄层钙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和含硅质板岩。含微古植物化石和疑源类化石,与下伏南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该组为铜、金、钨、铅、锌、银等矿产的重要含(斌)矿层位。
2.皮园村组
下部为灰黑色薄—中层含炭硅质板岩、条纹状硅质板岩,中部为灰—灰黑色中厚层具黑白相间条纹状硅质岩,上部为灰黑色薄层含炭硅质板岩。炭质板岩中夹钙质板岩,下部与中部接触处往往有1层含锰白云质灰岩。与下伏蓝田组呈整合接触。
该组上部薄层含炭硅质板岩为原荷塘组
底部层位,根据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要求,现并入该组,并成为一个跨时地层单位
。
(三)寒武纪地层
自寒武纪始,大体以江南深断裂为界,分为江南沉积相区和江南过渡带(沿江)沉积相区,出现相变地层。由下而上为:早寒武世荷塘组和黄柏岭组、大陈岭组,中寒武世杨柳岗组,晚寒武世华严寺组和团山组、西阳山组、青坑组。各组与下伏地层均呈整合接触。
1.荷塘组
和黄柏岭组
荷塘组
:主要为灰黑、黑色薄层炭质硅质岩夹炭质页岩,底部有石煤或炭质硅质页岩,含重晶石结核、磷结核层,并有石煤层和钒矿层;上部为灰黑色中薄层炭质页岩、页岩及炭质硅质岩。本组产海绵骨针化石及藻类化石。该层为铜、银多金属矿产及石煤、磷、钒、钼、锰等含(赋)矿层位。
黄柏岭组
:主要为灰黑、深灰色炭质页岩,黄绿、蓝灰色钙质页岩、页岩。产三叶虫、海绵骨针化石。该层同样为铜、银多金属及石煤、矾等矿产的含(赋)矿层位。
2.大陈岭组
主要为灰、青灰色条带状微晶灰岩和炭硅质泥岩、白云质灰岩。产海绵骨针及三叶虫等化石。与下伏荷塘组或黄柏岭组、上覆杨柳岗组均呈整合接触。含多金属矿化。
3.杨柳岗组
下部为薄—中厚层炭质板岩夹深灰色炭泥质页岩、灰岩透镜体,中上部为中薄层炭硅质板岩、钙质板岩夹白云质灰岩凸镜体,顶部有饼状灰岩。产海绵骨针、三叶虫化石。为铜钼钨多金属矿产含(赋)矿层位。
4.华阳寺组
和团山组
华严寺组:底部为灰黑色—青灰色厚层状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上部为薄层—中厚层条带状泥质灰岩,夹有薄层泥灰岩、含炭钙质泥岩、页岩及角砾状灰岩。产三叶虫及腕足类化石。与下伏杨柳岗组呈整合接触。该组为铜多金属矿产含(赋)矿层位。
团山组:下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微晶灰岩、泥质条带状微晶灰岩、竹叶状砾屑灰岩,上部为微晶灰岩与泥质条带状微晶灰岩互层,顶部为灰色竹叶状砾屑灰岩。富含三叶虫和少量腕足类化石。
5.西阳山组
和青坑组
西阳山组:由青灰、浅灰、深灰色白云质泥质微晶灰岩、钙质泥岩组成。产三叶虫及腕足类化石。与下伏华严寺组呈整合接触。
青坑组:底部为灰黑色中—厚层微晶灰岩与泥质条带微晶灰岩互层,下中部为灰—深灰色中一块状泥质条带微晶灰岩与微晶灰岩互层;上部为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夹泥质条带微晶灰岩及泥灰岩。产三叶虫化石。本组为跨时地层单位。
(四)奥陶纪地层
评价区奥陶纪地层总体上仍以江南深断裂为界,断裂以南(江南地层分区)为笔石页岩相。以北(下扬子地层分区)为碳酸盐台地相。评价区主要分布在该深断裂以南,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早奥陶世印渚埠组、宁国组,中奥陶世胡乐组、砚瓦山组,晚奥陶世黄泥岗组、长坞组。江南深断裂以北地区的地层自下而上有仑山组、红花园组、宝塔组、汤头组和五峰组。
1 印渚埠组(O1y)
下段为灰绿色、青灰色钙质页岩,上段为灰绿色、浅灰色钙质页岩与瘤状钙质页岩互层。产笔石和三叶虫化石。与下伏地层均呈整合接触。
2.宁国组(O1-2n)
下部为灰、深灰、灰黑色炭质页岩和粉砂质页岩,上部为黄绿色、灰绿色页岩。富产笔石化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3.胡乐组(O2h)
下部为灰黑色硅质页岩和硅质岩,上部为灰黑色硅质页岩,夹薄层炭质页岩、泥质砂页岩。富含笔石化石。自下而上建立三个带:①G pltogryaptus teretiusculus(圆滑雕笔石)带或Glossograptus hincksii(辛氏舌笔石)带;②Nemagraptus gracilis(纤细丝笔石)带或Dicranograptus nicholsoni diapason(尼氏双头笔石-—音译,亚种)带;③Dicanograptus sinensis(中国双头笔石)带或Climacograptus bicorins(双制栅笔石)带。
4.砚瓦山组(O3y)
为青灰色中厚层瘤状泥灰岩,局部为紫红色瘤状灰岩、含钙质结核泥灰岩组成。产头足类三叶虫化石。瘤状灰岩与下伏胡乐组黑色硅质岩、含钙质结核泥灰岩与上覆黄泥岗组含钙质结核泥岩呈整合接触。砚瓦山组瘤状灰岩是制作园林假山的好材料。
5.黄泥岗组(O3h)
由黄绿、灰绿色中厚层钙质粉砂岩、钙质页岩、泥岩、粉砂岩组成,具韵律状特征。产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厚192 m。与下伏砚瓦山组呈整合接触。
6.长坞组(O3c)
由青灰、黄绿色薄—中层细粒岩屑砂岩、细砂岩、泥岩组成,其间夹块状砂岩。砂岩为块状层,页岩具水平层理。产笔石、腕足类、三叶虫化石。与下伏黄泥岗组呈整合接触。
江南深断裂以北的奥陶纪地层分布仅局限于评价区的西北隅,主要岩性为白云质灰岩、瘤状灰岩夹钙质页岩、页岩。
(五)志留纪地层
安徽东南地区志留纪地层仅为早—中志留世沉积,分属江南地层分区和下扬子地层分区。江南地层分区早志留世地层有霞乡组、河沥溪组、康山组、早中志留世唐家坞组;下扬子地层分区自下而上地层为早志留世高家边组、坟头组、早中志留世茅山组。
1.霞乡组(S1x)
下段为灰绿、黄绿、灰色薄层粉砂质页岩、粉砂岩、细砂岩夹炭质泥岩,水平纹层发育;上段为黄绿色中薄层细砂岩夹粉砂岩。富产笔石化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河沥溪组(S1h)
下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厚层石英砂岩,中部为泥质粉砂岩、泥岩夹石英砂岩,上部为黑色页岩。产三叶虫、腕足类、双壳类化石。
3.康山组(S1k)
下部为黄绿色厚层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中部黄绿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上部为灰绿、紫红、浅灰色中厚层岩屑砂岩、石英细砂岩。含双壳类、腕足类、腹足类、藻类化石。
4.唐家坞组(S1-2t)
下段为紫红色、灰绿、黄绿色中厚层岩屑石英砂岩夹钙质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中段为灰白、黄绿、紫红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上段为灰白、乳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产鱼类及腹足类化石。区域与下伏康山组呈整合接触。
位于评价区西北隅的下扬子地层分区,志留纪地层分布有限,主要岩性为页岩、粉砂岩、砂岩和石英砂岩。
(六)泥盆纪地层
区内早、中泥盆世未接受沉积。晚泥盆世五通组仅在江南古隆起南北两侧后南华纪盖层中。
五通组(D3w)
岩性为灰白、褐*厚层石英砂岩和杂色砂质页岩、泥岩、粉砂岩。石英砂岩发育单向斜层理,粉砂质泥岩具水平层理,总体反映水体由浅→深→浅的河流、三角洲相沉积。
安徽省称五通组(包括观山组和擂鼓台组),而浙江境内称西湖组。
(七)石炭纪地层
石炭纪地层仅分布在江南造山带北部后南华纪盖层的北东向型向斜内以及零星分布于基底内部的古生代断陷带内。早石炭世有金陵组、高骊山组,晚石炭世有黄龙组、船山组。
1.金陵组(C1j)
灰黑色厚层含砂质生物屑微晶灰岩与灰黑色薄层钙质石英砂岩不等厚相间互层。其基本层序为主要由波状层理的含生物屑砂屑微晶灰岩与波状层理钙质细粒石英砂岩组成的层序,代表受波浪作用影响的开阔台地相的碳酸盐沉积。产腕足类化石。
2.高骊山组(C1g)
下部灰黑、灰绿、深灰色薄层石英砂岩与灰*薄层泥质粉砂岩、泥岩互层,中部为灰紫色厚层—块状粉砂质泥岩、石英粉砂岩与石英砂岩互层,上部灰*厚层块状泥岩,顶部为风化壳,在空洞中往往含黄铁矿团块。总体为河口湾相沉积。含植物化石。
3.黄龙组
下部为浅灰红、浅灰白色厚层—块状含生物屑泥晶灰岩、亮晶藻屑、生物屑泥微晶灰岩,上部为浅灰、浅灰红色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具波状层理,含
化石。为开阔台地相,部分为浅滩相沉积。该组为铜金多金属赋矿层位。
黄龙灰岩坚硬致密、质地纯正,为良好的水泥原料。
4.船山组(C2P1c)
主要岩性为灰白色、浅灰色藻团灰岩,具球状构造,部分地段中部夹砂岩。为藻滩相沉积。
船山组灰岩质地较纯,与黄龙组相当,为良好的水泥原料。
(八)二叠纪地层
与石炭纪地层一样,二叠纪地层仅分布在后南华纪盖层的北东向小型向斜内,零星分布于基底内部古生代断陷带内。该纪主要由中二叠世栖霞组、孤峰组及中、晚二叠世龙潭组,晚二叠世大隆组组成。
1.栖霞组(P2q)
底部为灰黄、灰黑色页岩、炭质页岩夹煤层(梁山煤系),下部为深灰色厚层臭灰岩,中部为浅色泥晶灰岩,含燧石结核,上部为微晶灰岩。产腕足类、菊石、双壳类、头足类、珊瑚、三叶虫、有孔虫、苔藓虫及
类化石,与下伏船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为铜金多金属含(斌)矿地层。
2.孤峰组(P2g)
下部为深灰、灰褐色薄层硅质岩、硅质页岩夹含锰页岩,部分地区为含锰质砂屑粉晶灰岩、含锰质球粒粉晶灰岩,局部含磷结核。产腕足类、菊石、
及双壳类、珊瑚化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触。为锰矿的主要层位。
3.龙潭组(P2-3l)
下部为灰黑色炭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夹劣质煤,中部为深灰、灰黑色页岩、炭质页岩夹细砂岩及煤层,上部为深灰、灰黑色含燧石结核灰岩。含植物、菊石、三叶虫、珊瑚、腕足及双壳类、腹足类化石。与下伏孤峰组呈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触。
4.大隆组(p3d)
下部为深灰、灰黑色薄层硅质页岩夹紫色页岩、钙质页岩,上部主要为灰、灰黑色页岩夹硅质页岩、粉砂质页岩。产菊石、腕足类、双壳类和牙形刺化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区域上可与浙西北长兴组对比。
(九)三叠纪地层
主要由早三叠世青龙群和晚三叠世安源组组成。
1.青龙群(T1q)
分殷坑组、和龙山组、南陵湖组。各组均呈整合接触。
殷坑组(T1y):为灰、青灰色薄—中厚层微晶灰岩,灰绿、黄绿色钙质页岩,页岩及少量瘤状灰岩、砾屑灰岩,顶底为灰绿、黄绿色页岩。产双壳类、菊石等化石。与下伏大隆组呈整合接触。
和龙山组(T1h):为灰、灰黄、浅肉红色薄—中层微晶灰岩、瘤状灰岩夹少量泥质灰岩及少量薄层黄绿色钙质页岩、页岩,水平纹层理发育。含双壳类、菊石等化石。
南陵湖组(T1n):主要为灰、灰红色薄—厚层白云质微晶灰岩、鲕状灰岩,顶部夹灰红色砾屑灰岩,水平层理发育。含菊石化石。
2.安源组(T3a)
下部为浅灰黑色、灰黑色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煤层,底部为燧石砾岩、砂砾岩;中部为浅灰色砾岩、灰色砂岩、炭质页岩及浅灰色灰岩夹煤层,上部为灰黑色粉砂岩、炭质页岩、灰紫色薄层泥岩夹薄煤层。含植物、双壳类、叶肢介等化石。
(十)侏罗纪地层
评价区内侏罗纪地层主要发育在浙皖交界的清凉峰、歙县里方、岩寺及休宁一线以南地区。
1.月潭组(J1y)
底部为灰白色石英砾岩夹含砾砂岩透镜体,向上为灰白色细砂岩、岩屑砂岩、砂质泥岩夹炭质泥岩和煤线,为湖泊—沼泽相沉积。
2.洪琴组(J2h)
主要由灰白色的砾岩、紫红色砂岩、砂质泥岩韵律互层,局部地段夹灰绿色厚层状英安质凝灰岩。为湖泊相沉积的韵律性地层。
3.炳丘组(J3b)
屯溪盆地炳丘组以砾岩、砾质砂岩为主,夹透镜状、薄层状岩屑砂岩。砾石分选性及磨圆度差,略具定向排列,自下而上砾石由粗至细变化,为典型冲积扇沉积。
与炳丘组相当层位的清凉峰盆地的劳村组(J3l)为杂色砾岩、砂岩、凝灰质砾岩。
4.石岭组(J3K1s)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火山岩在屯溪盆地称石岭组。以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熔岩、基性玄武岩夹中酸性至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夹有正常陆源碎屑岩。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在清凉峰盆地称黄尖组(J3K1h):为流纹岩、球泡流纹岩夹中性熔岩和沉积夹层。
(十一)白垩纪地层
主要分布在绩溪、歙县、屯溪、休宁、祁门一线呈新月形东西向分布,另在泾县章家渡地区(江南断裂通过部位)也有少量分布。
1.岩塘组(K1y)
为内陆湖泊相杂色碎屑岩沉积,主要岩性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凝灰质砂岩、钙质泥岩。
浙江境内与岩塘组相当层位称寿昌组(K1sh)。
2.徽州组(K1h)
下段为紫红色砾岩、岩屑砂岩、钙质结核泥岩;上段为紫红色岩屑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韵律互层。为内陆湖泊相沉积。该组层位中发育多层膨润土矿,并发现恐龙骨骼化石。
3.齐云山组(K2q)
由多个滨湖-浅湖相沉积旋回层构成,下部为紫红色块状砾岩、含砾砂岩,上部紫红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韵律互层夹砂质微晶灰岩。
江南过渡带及其以北地区称浦口组(K1p)。
4.小岩组(K2r)
岩性主要为紫红色厚层、块层状中细砾岩、砖红色中粗粒岩屑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暗紫色块层状橄榄玄武岩。为滨浅湖相和三角洲沉积。该组发现保存完好的恐龙脚印遗迹化石。
江南过渡带及其以北地区称赤山组(K2c)。
(十二)新生代地层
新近纪沉积仅在评价区的北部及西北部的江南过渡带零星分布,为一套砾石、砂组成的红色碎屑沉积。
第四纪沉积沿现代河谷分布,有中新世沉积(Qp2)、上新世沉积(Qp3)、更新世沉积(Qp)和全新世沉积(Qh),主要岩性为棕色、褐色砾(卵)石层,砂土层、粉砂质粘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