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齐人有一妻一妾》和《奕秋》《报任安书》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4:4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5:57
《齐人有一妻一妾》
《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基础题
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1.瞷( )2.施( )3.讪( )4.墦间( ):
二、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的项( )
A.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餍:饱。反通返,返回。
B.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富贵:富贵的人。
C.吾将瞷良人之所之。瞷:暗中窥视。之:去。
D.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国:国家
E.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蚤:蚤通早,早上。
F.与其妾讪其良人。讪(shàn):讥讽,咒骂。
G.卒之东郭墦(fán)间。卒:最后,终于。之:动词,去。
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2.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3.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
4.其妻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赏析题
四、对这篇短文内容艺术赏析有错的项是( )
A.这篇短文的寓意是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廉耻礼义以卑鄙无耻的手段追求富贵显达的人或者说讽刺活撑面子死爱罪的人的恶劣行径。
B.这篇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却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语言风趣幽默、寓意醒豁的艺术效果。
C.“齐人”去坟地求乞祭祀剩余的食物,不餍不返,归家时又在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一“乞”,一“骄”的对比,通过对比,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有力地揭露了齐人可笑的虚荣心。
D.本文通过想像将生活中的问题的情状与特征夸大,以更深刻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危害。)
E.“遍国中无与立谈者”中的“遍”。“遍”,全,表范围的形容词。前番是竭力鼓吹,后者是残酷的事实。城中的富贵者都不愿与他站着说话。一个“遍”字,是击破齐人*的重锤。
F.“则必餍酒肉而后反”中的“必”。“必”,一定,表确定的副词。齐人每外出,必直奔坟场乞食,必饱食而后返,足见其最能勤俭持家,可是闹了笑话。
五、结构特点赏析
1.“其妻问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问其与饮食。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4.全文的点眼之笔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学设计参*
一、1.jiàn 2.yí 3.shàn 4.fán
二、D.国:城。
三、
1.他的妻子告诉他的小妾说:(我们的)丈夫一旦出门,就一定要酒足饭饱才回来。(我)那些与(他)一起吃喝的人(是什么人),(他就说)全部是些富贵的人啊,可是不曾有显贵的人来过(家里),我想暗中他,看他到什么地方去。
2.早上起来,跟踪丈夫去的地方,(可是)遍城没有人愿意与他停下来和他说句话。
3.最后,(丈夫)去了东城处的坟茔里,到祭祀人祭祀过的地方,乞求那些残余下来的东西。
4.妻子与小妾先是咒骂她们的丈夫,后来竟然在庭院中相对哭泣,但是他们的丈夫不知道这情况,从处回来时得意洋洋,在妻妾面前骄横跋扈。
四、EF(E“城中的富贵者都不愿与他站着说话”。范围是不确定的,不单富贵者,当是指一切人。F,“足见其最能勤俭持家”错。)
五、
1.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2.答:它是全文的伏笔,为下文其妻“将瞷良人之所之也”以及“之祭者,乞其余”的描写蓄势。
3.答:承上启下,过渡铺垫。
4.答: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有力揭露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说明写作意图,讽刺为追来富贵显达,不择手段的可耻现象。
《奕秋》
原文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选自《孟子·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我见君王的次数很少,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上去了,(这样,)我对他刚有的那点善心的萌芽又能怎么样呢?(好比下棋,)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奕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注释
(1)使奕秋诲二人奕 使:(让 ) 诲:( 教) (2)有鸿鹄将至 至:(来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引 ) (4)为是其智弗若与 智:( 智慧)
解释句中“之”字用法、意义
(1)通国之善弈者也 ( 的) (2)吾欲之南海 (去) (3)一人虽听之 (代词) (4)思援弓缴而射之 (代词)
道理:
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否则什么也学不会 。
《报任安书》
(一)通假字
1.其次诎体受辱。 诎,通“屈”,弯曲。 2.其次剔毛发。 剔,通“剃”,动词。
3.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棰,同“捶”,杖。
4.见狱吏则头*地。 *,通“抢”,撞击。 5.及以至是。 以,通“已”
6.及罪至罔加。 罔,通“网”,法网。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大抵,大都。
8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表现。 9.放失旧闻。 失,通“佚”,散乱的文献。 10.则仆偿前世之责。 责,通“债”,债务。 1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12.权倾五伯。伯, 通“霸”。 13.具于五刑。具,通“俱”。
14.曷足贵乎。曷,通“何”。 15.幽于圜墙之中。圜,通“圆”。
(二)词类活用
1.孙子膑脚:名词作动词,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2.以污辱先人: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3.倡优所畜: 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
4.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名词作状语, 用朱砂
5.故述往事,思来者: 动词作使动用法,使.……思考
6.请略陈固陋 :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7.衣赭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8.流俗之所轻也: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9.幸勿为过:名词作动词,责怪,责备
(三)被动句
(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2)其次诎体受辱。
(四)省略句、判断句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且西伯,伯也。
(五)状语后置句
(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3)幽于圜墙之中
(六)宾语前置句
(1)若望仆不相师
(七)重点翻译句 .
1.《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祗取辱耳。 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美好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八)一词多义
1. 胜
(1)胜任。 能够承担或承受。 (2)不可胜记。 尽。
(3)百战百胜。 胜利。 (4)引人入胜。 优美的。
2.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两次。 (2)青春不再。 再继续,再出现。
3.厥
(1)思厥先祖父。 他的。 (2)大放厥词。 他的。 (3)厥有《国语》。 于是,就,才。
4.焉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怎么。 (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语气词。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在那里。
5.非
(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错误,不对。 (2)无可厚非。 反对,责备。
(八)古今异义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 今义:牛马走路。
2.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情意诚挚恳切。 今义:勤劳而踏实。
3.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 今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
4.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配偶。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 今义:表程度的副词,相当于“很”、“非常”。
6.下流多谤议。 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 今义:1.下游 2.行为不符合道德准则
(九)虚词
1. 以
(1)及以至是(通“已”)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 (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2.为
(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3.且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
4.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 (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
5.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6.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 (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5:58
这个???还真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