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3:5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6:17
刘备白帝城托孤,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这一过程花费了不少文笔:刘备如何苦口婆心地告诫刘禅“亲贤臣,远小人”,如何千叮万嘱地向孔明托付蜀汉大业,孔明又如何声泪俱下地表述自己鞠躬尽瘁的决心,堪称古代君臣关系的楷模。然而,相较于《三国演义》,正真历史上的白帝城托孤,可能并没有演义里那么简单,还充斥着各种复杂士族集团的利益关系。刘备除了托孤给诸葛亮,还有一个经常被后人遗忘的角色——李严。
说到士族集团,就不得不说说刘备的第一块领地——荆州。刘备当年投靠刘表时,身旁就有一位荆州的大“关系户”——诸葛亮。据《襄阳耆旧记》记载,在荆州襄阳一地,蔡氏家族的势力最盛的一支。有一名士名叫蔡讽,他的长女嫁给了黄承彦,也就是诸葛亮的岳父;他的次女嫁给了荆州牧刘表;他的儿子是汉末名将蔡瑁。
诸葛亮本身就好结交当世名士,又和刘表家族多少沾上了亲戚关系,不过《三国演义》中似乎没有去特别刻画诸葛亮和刘表的来往。如此可见,孔明在《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似乎是自谦之词。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一方面,他急需要一位谋士为他出谋划策,还有一方面,就是需要一个人来帮助他在荆州立足。在荆州寄刘表篱下,以及赤壁之战后,领荆州牧占领零陵、桂阳、长沙等郡的日子里(刘备“借”荆州,《三国志》记载只借了荆州南郡的一部分),刘备招纳了很多谋臣名将,比如庞统、杨仪、黄忠、魏延等人,也因此形成了逐渐荆州的士族势力。
后来,益州牧刘璋在法正和张松的建议下,迎刘备入进益州。不料,引狼入室,刘备反目,与刘璋开战。建安十九年五月,刘备围攻成都,刘璋为百姓安危而请降,从而益州各郡皆归刘备所有。孙权想巩固自己在南方的势力,既不想看着留守荆州的关羽势力做大,又想将刘备赶出荆州,确保东吴的安全。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与曹操的大军南北夹击,吕蒙突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从此,刘备集团永远失去了荆州,而荆州士族势力,失去了原有的领地,只能待在益州这一块。而益州也有自己的士族势力,代表人物即是李严。
李严是南阳人,早期投奔于刘表,后曹操击败刘表后,西奔至蜀,一直在刘璋手下效命,直到刘备攻蜀,李严在绵竹抵挡不住刘备,便投降。刘备在益州算是外来户,为了站稳脚跟,就要拉拢益州势力,当然要提拔、重用益州的原有势力人员,而李严不仅有*能力,还有军事才能,《三国志·李严传》有载:“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于郪,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
时先主在汉中,严不更发兵,但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首。”仅以五千人就击败了数万盗贼,可见是位将才。因此,他就成了益州士族的首选,仕途上屡次迁升,平步青云。
还有一人也得到重用,便是法正,法正多次为刘备献奇谋,《三国志》作者陈寿赞其可比曹操帐下程昱、郭嘉。从益州士族选托孤重臣,他绝对是一位有力的竞争者,可惜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刘备为其伤感哭泣多日。
白帝城托孤刘备选择李严,难道是不相信诸葛亮?
所以,在白帝城托孤时,诸葛亮和李严作为两个士族的代表人物得到了重用,既是照顾这两个士族的固有势力,更是使双方势力相互制衡。刘备在世时,双方士族敬重刘备,不会产生太大的摩擦,而刘备逝世后,士族之间便会明争暗斗,相互掐架。
李严要求诸葛亮给他划出巴州五郡,想自己开府和诸葛亮的势力对抗,诸葛亮自然不会同意。而后李严又在军中故作传言,说司马懿以*厚禄来*他,诸葛亮得知李严用意,便加封李严为骠骑将军。诸葛亮一直以大局为重,不愿与李严闹翻,处处依着李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6:18
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因为刘备害怕诸葛亮太过于疲惫容易死去,所以才会选择他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6:18
我认为是对诸葛亮的不信任。因为后期诸葛亮独占军权,势力十分庞大,刘备对他产生了戒心。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6:17
刘备白帝城托孤,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这一过程花费了不少文笔:刘备如何苦口婆心地告诫刘禅“亲贤臣,远小人”,如何千叮万嘱地向孔明托付蜀汉大业,孔明又如何声泪俱下地表述自己鞠躬尽瘁的决心,堪称古代君臣关系的楷模。然而,相较于《三国演义》,正真历史上的白帝城托孤,可能并没有演义里那么简单,还充斥着各种复杂士族集团的利益关系。刘备除了托孤给诸葛亮,还有一个经常被后人遗忘的角色——李严。
说到士族集团,就不得不说说刘备的第一块领地——荆州。刘备当年投靠刘表时,身旁就有一位荆州的大“关系户”——诸葛亮。据《襄阳耆旧记》记载,在荆州襄阳一地,蔡氏家族的势力最盛的一支。有一名士名叫蔡讽,他的长女嫁给了黄承彦,也就是诸葛亮的岳父;他的次女嫁给了荆州牧刘表;他的儿子是汉末名将蔡瑁。
诸葛亮本身就好结交当世名士,又和刘表家族多少沾上了亲戚关系,不过《三国演义》中似乎没有去特别刻画诸葛亮和刘表的来往。如此可见,孔明在《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似乎是自谦之词。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一方面,他急需要一位谋士为他出谋划策,还有一方面,就是需要一个人来帮助他在荆州立足。在荆州寄刘表篱下,以及赤壁之战后,领荆州牧占领零陵、桂阳、长沙等郡的日子里(刘备“借”荆州,《三国志》记载只借了荆州南郡的一部分),刘备招纳了很多谋臣名将,比如庞统、杨仪、黄忠、魏延等人,也因此形成了逐渐荆州的士族势力。
后来,益州牧刘璋在法正和张松的建议下,迎刘备入进益州。不料,引狼入室,刘备反目,与刘璋开战。建安十九年五月,刘备围攻成都,刘璋为百姓安危而请降,从而益州各郡皆归刘备所有。孙权想巩固自己在南方的势力,既不想看着留守荆州的关羽势力做大,又想将刘备赶出荆州,确保东吴的安全。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与曹操的大军南北夹击,吕蒙突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从此,刘备集团永远失去了荆州,而荆州士族势力,失去了原有的领地,只能待在益州这一块。而益州也有自己的士族势力,代表人物即是李严。
李严是南阳人,早期投奔于刘表,后曹操击败刘表后,西奔至蜀,一直在刘璋手下效命,直到刘备攻蜀,李严在绵竹抵挡不住刘备,便投降。刘备在益州算是外来户,为了站稳脚跟,就要拉拢益州势力,当然要提拔、重用益州的原有势力人员,而李严不仅有*能力,还有军事才能,《三国志·李严传》有载:“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于郪,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
时先主在汉中,严不更发兵,但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首。”仅以五千人就击败了数万盗贼,可见是位将才。因此,他就成了益州士族的首选,仕途上屡次迁升,平步青云。
还有一人也得到重用,便是法正,法正多次为刘备献奇谋,《三国志》作者陈寿赞其可比曹操帐下程昱、郭嘉。从益州士族选托孤重臣,他绝对是一位有力的竞争者,可惜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刘备为其伤感哭泣多日。
白帝城托孤刘备选择李严,难道是不相信诸葛亮?
所以,在白帝城托孤时,诸葛亮和李严作为两个士族的代表人物得到了重用,既是照顾这两个士族的固有势力,更是使双方势力相互制衡。刘备在世时,双方士族敬重刘备,不会产生太大的摩擦,而刘备逝世后,士族之间便会明争暗斗,相互掐架。
李严要求诸葛亮给他划出巴州五郡,想自己开府和诸葛亮的势力对抗,诸葛亮自然不会同意。而后李严又在军中故作传言,说司马懿以*厚禄来*他,诸葛亮得知李严用意,便加封李严为骠骑将军。诸葛亮一直以大局为重,不愿与李严闹翻,处处依着李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6:18
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因为刘备害怕诸葛亮太过于疲惫容易死去,所以才会选择他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6:19
是的,他就是担心诸葛亮大权在握后会对刘禅形成威胁,因此把军权给李严。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6:18
我认为是对诸葛亮的不信任。因为后期诸葛亮独占军权,势力十分庞大,刘备对他产生了戒心。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6:19
是的,他就是担心诸葛亮大权在握后会对刘禅形成威胁,因此把军权给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