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3:5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3:34
学校及其管理活动相伴而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时产生的活动。我国和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是进入奴隶社会最早的文明古国,首先产生了学校。据文献记载,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已有了宫廷学校。我国最早的学校创立于奴隶制的夏朝。到西周,即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校系统,各种学校区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又分为小学、大学两级。夏、商、西周实行“学在官府”的管理*。机构上政教不分,教学上官师合一。因此,学校管理多借用政权力量和行政、司法手段。
到了汉代建立起*和地方两级官学制度。汉武帝创建太学,为全国最高学府,由太常统管。地方官学由各级地方长官兼管,形成了由君主视学、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到学生管理的一套管理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在太学之外,又增设国子学,与之并立,设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15人,以教生徒。隋文帝时对*官学的领导*进行改革,设国子学,置国子祭酒,专管*国子学、太学等六学。这是我国**设立专门教育机构和专门教育长官之始。
唐代设立了国子监,其机构、人员配置更加健全,还建立了对教育行政*的考核与晋级、奖惩制度。*和地方各级官学除已建立了完备的学制,还设有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的教师编制和定期考核制度,较完善的教材编选、审定制度,严格的升级、毕业考试制度及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制度等。宋元时代*官学学制及其管理更加完备,地方官学也空前发达,相对普及,还进一步创立社学,并建立地方教育行政机关提举学事司。学校均定有学规,管理比较严格。明代进一步强化官学管理制度,对教师、学生、教学等都有较全面明确的规定,并严格监督,依法执行。清代官学内容空疏,管理松弛,成为科举附庸。
在我国,封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古代的官吏,学校的任务则主要是“养士”。学成之后,经选士或科举,优秀者授予官职。因此,逐渐形成一套选士制度和科举制度。这些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
我国学校教育及其管理活动的发展除了上述古代官学传承与演变系统以外,还有自春秋战国以来兴起,被以后历代所继承和发展的私学传统。私学使学校教育成为以培养人才为专门职能的独立机构,让社会底层更多的民众都能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同时,儒家私学“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因时因地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以及从学生实际出发、分科教学安排;墨家私学结义立法的严密组织;稷下学宫“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自由教学论辩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原则,全面系统的学生管理守则(《弟子职》);董仲舒创始施行的“导生制”;唐代书院办学之严密的管理*,明确具体的师承宗派和规章制度;宋代种类繁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蒙学以及书院基本职事化的组织管理*,目标化、规范化的《学规》管理、讲会和“导生制”的教学组织形式,考课与展礼的教学制度,等等,都大大丰富、完善了学校管理,对日后的学校教育及其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中叶以后,重科举轻学校,私塾成为民间广泛设立的私学,其管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正规化、制度化,尤其重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兴学堂。学校教育及其管理进入近现代时期,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因素,从教育教学活动中相对独立出来以后,学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从有关的学科中分化出来的时机便日趋成熟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3:34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已有了宫廷学校。我国最早的学校创立于奴隶制的夏朝。到西周,即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校系统,各种学校区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又分为小学、大学两级。夏、商、西周实行“学在官府”的管理*。机构上政教不分,教学上官师合一。因此,学校管理多借用政权力量和行政、司法手段。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3:35
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人起草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级、优级师范学堂开设的七门教育课程,其中有“学校管理法”、“学校卫生”、“教育法令”三门课,就是后期包括教育行政和学校行政(现在的学校管理学)两部分的教育行政的最早内容。*二年(1913年)教育部公布的师范学校课程标准,*十四年(1925年》全国教育联合会拟定的四种师范学校(高级中学师范、单设后三年师范、六年制师范、师范专科)课程,其中均有学校管理学方面的课程。三十年代师范院校编写的教育行政教材较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杜左周著的《教育与学校行政原理》 (1935年出版),标志着我国的学校管理学正式产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3:35
国子监,对*人员进行考核,有非常严格的规章制,也有很完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