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3: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4:30
摘要: 初中阶段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智特点的变化,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本身是体现美的一种载体,学生的音乐学习也是自觉地感受美的过程。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应当重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体验美,从而促使学生追求音乐中美的意境。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然后分析了音乐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审美能力 意义 有效方法
音乐美学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审美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情智培养过程,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得到培养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音乐教学内容本身,这就要求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注重选择具备良好欣赏价值,以及能够激发孩子们发现音乐美感的乐曲或者歌曲。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能展现音乐文化精神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教学中领悟音乐的表现力,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得到审美体验。优秀的音乐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欣赏音乐赋予生活和自然界的美好。学校的音乐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为立足点,深入音乐课堂的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音乐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释放内在潜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是指通过音乐教学中美的音色、美的和声、美的节奏、美的旋律构成美的艺术形象,进而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唱、欣赏等教学活动,将受教育者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殿堂。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程的根本价值也在于通过聆听、表现音乐和相关的音乐创造活动,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初始阶段,良好的音乐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本文就当前教学实际淡谈如何做好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期为今后的音乐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培养审美能力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要求。
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的音乐艺术修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音乐艺术欣赏者,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和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对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学的音乐教学需要老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审美体验,将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老师应当通过音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和爱好,全面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来说,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德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历练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体现,是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对于老师来讲,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世界中的美,而对于学生来说,应当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体验和感受音乐的美感,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得到一定的启迪和感悟。
(二)进一步完善音乐教学理念。
音乐教育具有自身的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念,这种独特的观念要求老师应当树立起以学生的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体验放在第一位。现阶段,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理念一些不科学的方法的影响,音乐课程一直都是非考试科目,导致中学阶段学生音乐教育同学生的审美能力分开来,音乐教学理念存在严重的问题。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通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音乐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结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进一步引导教师认清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下,探究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在审美教学的不断推动中,教师能够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通过强调知识的动态生成,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从而构筑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因为,多媒体工具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改变音乐教学的过度专业化倾向。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特有魅力,“以丰富充实的课堂内容,呈现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形成学生学习音乐持久的情感态度”。总结教学经验,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随着老师的指挥棒陀螺似地运转,学生只会对音乐课堂保留些许好奇下的心动、愉悦,对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课堂最后的十分钟里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的专业化倾向特别严重,比较注重强调学生对音乐技能及乐理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也违背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变音乐教学专业化倾向比较严重的现状。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不能像对待专业学生那样强调对音乐技能的掌握,而应当让孩子们的听、唱、跳等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得到重视。
二、音乐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音乐教学是中学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课以其特有的载体和形式传递着、沟通着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以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因素激发中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以对美的感受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进一步理解,中学生的音乐教学要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美丽心灵、使中学生得到健康全面成长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教学始终。
(一)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完成德育、教学工作。由于受智力、身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乐曲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情趣,让他们在动听的音乐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感悟。就对中学生的音乐教学,应该以进行节奏、音准训练为主,并适当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在节奏、旋律中感知音乐的美,从跳动的乐符中寻找、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领略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所在,感悟到音乐学习的深刻内涵,继而对学生的身心进行审美启蒙教育。
(二)积极创设艺术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积极创设艺术意境,将情境贯穿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促进学生整体的提高,进而把唱歌、活动训练和欣赏等融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带领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学习的快乐,使学生掌握音乐的技巧和技能,并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情境之中,让学生体验到精神上的愉悦,激发起对学习音乐的热情,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有个性地学习。比如在外国作品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到台上扮演各种小动物,其他学生则跟随老师的演唱有节奏地拍手和熟悉歌词,通过将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音乐的节奏感。当学生对于节奏和音准能够准确把握时,可由老师带领共同演唱,感受歌曲中愉快的情绪,了解到音乐中的快乐,帮助学生用正确、愉快的声音演唱,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展现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是感知审美过程及审美对象的能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完整地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悟音乐形象。在课堂导入设计中,音乐老师应当以教学内容与学生特征为出发点,让学生在音乐体验及分析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是用艺术的形式表达、流露自己的情感,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表情达意,因而,音乐教学应当注重音乐的学习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起来的,那些凡是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四)重视学生音乐感悟能力的培养。
音乐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载体,它充满着芳醇浓郁、绚烂多彩的诗情画意,但只有通过幻想、想象和感悟,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音乐给学生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幻想世界,音乐教师要在这个世界中,当好导游,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有智慧、有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健康栋梁之才。教学中追求对音乐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学活动以感悟音乐为核心,“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让学生积极感悟。结合对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思考,教师需要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梦想得到放飞。例如,通过自主探究模式,采用“表现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中,自主地、创新地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美丽梦想,进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学音乐教学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只有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培养计划,运用多样的教学培养模式,全面把握,具体落实,抓住审美教育的关键所在,才能真正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实际作用,让学生通过音乐感知世界的真善美,真正做到“让音符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音乐教师既应是园丁又应是伯乐,既要全面地把握学生整体的音乐审美教育,又要发掘个体学生的音乐天赋。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郎素静.如何引导初中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J].新课程(教研),2011,(05).
[2]陈梅.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网络科技时代,2008,(16).
[3]时莉.浅谈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快乐阅读,2011,(01).
[4]王良化.浅谈中学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1).
[5]王爱军.音乐性在音乐课如何凸现[J].大众文艺,2010,(22).
[6]黄琳.中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7]张璋.浅析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
[8]马思明.声乐教育的审美品格[J].艺术研究,2011,(02).
[9]郑德芳.声乐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导刊,2010,(05).
[10]郑洋.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4:30
摘要: 初中阶段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智特点的变化,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本身是体现美的一种载体,学生的音乐学习也是自觉地感受美的过程。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应当重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体验美,从而促使学生追求音乐中美的意境。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然后分析了音乐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审美能力 意义 有效方法
音乐美学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审美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情智培养过程,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得到培养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音乐教学内容本身,这就要求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注重选择具备良好欣赏价值,以及能够激发孩子们发现音乐美感的乐曲或者歌曲。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能展现音乐文化精神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教学中领悟音乐的表现力,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得到审美体验。优秀的音乐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欣赏音乐赋予生活和自然界的美好。学校的音乐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为立足点,深入音乐课堂的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音乐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释放内在潜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是指通过音乐教学中美的音色、美的和声、美的节奏、美的旋律构成美的艺术形象,进而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唱、欣赏等教学活动,将受教育者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殿堂。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程的根本价值也在于通过聆听、表现音乐和相关的音乐创造活动,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初始阶段,良好的音乐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本文就当前教学实际淡谈如何做好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期为今后的音乐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培养审美能力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要求。
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的音乐艺术修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音乐艺术欣赏者,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和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对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学的音乐教学需要老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审美体验,将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老师应当通过音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和爱好,全面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来说,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德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历练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体现,是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对于老师来讲,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世界中的美,而对于学生来说,应当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体验和感受音乐的美感,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得到一定的启迪和感悟。
(二)进一步完善音乐教学理念。
音乐教育具有自身的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念,这种独特的观念要求老师应当树立起以学生的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体验放在第一位。现阶段,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理念一些不科学的方法的影响,音乐课程一直都是非考试科目,导致中学阶段学生音乐教育同学生的审美能力分开来,音乐教学理念存在严重的问题。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通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音乐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结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进一步引导教师认清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下,探究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在审美教学的不断推动中,教师能够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通过强调知识的动态生成,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从而构筑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因为,多媒体工具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改变音乐教学的过度专业化倾向。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特有魅力,“以丰富充实的课堂内容,呈现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形成学生学习音乐持久的情感态度”。总结教学经验,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随着老师的指挥棒陀螺似地运转,学生只会对音乐课堂保留些许好奇下的心动、愉悦,对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课堂最后的十分钟里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的专业化倾向特别严重,比较注重强调学生对音乐技能及乐理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也违背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变音乐教学专业化倾向比较严重的现状。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不能像对待专业学生那样强调对音乐技能的掌握,而应当让孩子们的听、唱、跳等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得到重视。
二、音乐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音乐教学是中学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课以其特有的载体和形式传递着、沟通着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以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因素激发中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以对美的感受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进一步理解,中学生的音乐教学要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美丽心灵、使中学生得到健康全面成长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教学始终。
(一)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完成德育、教学工作。由于受智力、身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乐曲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情趣,让他们在动听的音乐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感悟。就对中学生的音乐教学,应该以进行节奏、音准训练为主,并适当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在节奏、旋律中感知音乐的美,从跳动的乐符中寻找、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领略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所在,感悟到音乐学习的深刻内涵,继而对学生的身心进行审美启蒙教育。
(二)积极创设艺术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积极创设艺术意境,将情境贯穿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促进学生整体的提高,进而把唱歌、活动训练和欣赏等融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带领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学习的快乐,使学生掌握音乐的技巧和技能,并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情境之中,让学生体验到精神上的愉悦,激发起对学习音乐的热情,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有个性地学习。比如在外国作品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到台上扮演各种小动物,其他学生则跟随老师的演唱有节奏地拍手和熟悉歌词,通过将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音乐的节奏感。当学生对于节奏和音准能够准确把握时,可由老师带领共同演唱,感受歌曲中愉快的情绪,了解到音乐中的快乐,帮助学生用正确、愉快的声音演唱,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展现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是感知审美过程及审美对象的能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完整地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悟音乐形象。在课堂导入设计中,音乐老师应当以教学内容与学生特征为出发点,让学生在音乐体验及分析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是用艺术的形式表达、流露自己的情感,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表情达意,因而,音乐教学应当注重音乐的学习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起来的,那些凡是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四)重视学生音乐感悟能力的培养。
音乐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载体,它充满着芳醇浓郁、绚烂多彩的诗情画意,但只有通过幻想、想象和感悟,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音乐给学生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幻想世界,音乐教师要在这个世界中,当好导游,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有智慧、有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健康栋梁之才。教学中追求对音乐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学活动以感悟音乐为核心,“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让学生积极感悟。结合对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思考,教师需要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梦想得到放飞。例如,通过自主探究模式,采用“表现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中,自主地、创新地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美丽梦想,进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学音乐教学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只有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培养计划,运用多样的教学培养模式,全面把握,具体落实,抓住审美教育的关键所在,才能真正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实际作用,让学生通过音乐感知世界的真善美,真正做到“让音符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音乐教师既应是园丁又应是伯乐,既要全面地把握学生整体的音乐审美教育,又要发掘个体学生的音乐天赋。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郎素静.如何引导初中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J].新课程(教研),2011,(05).
[2]陈梅.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网络科技时代,2008,(16).
[3]时莉.浅谈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快乐阅读,2011,(01).
[4]王良化.浅谈中学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1).
[5]王爱军.音乐性在音乐课如何凸现[J].大众文艺,2010,(22).
[6]黄琳.中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7]张璋.浅析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
[8]马思明.声乐教育的审美品格[J].艺术研究,2011,(02).
[9]郑德芳.声乐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导刊,2010,(05).
[10]郑洋.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