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3: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7:53
1 引言
2014年11月12日上午7时50分左右,辽宁省鞍山市大孤山铁矿排岩场边坡发生滑坡灾害。该滑坡地点位于大孤山铁矿排岩场边坡北侧,坡向15°,滑坡体由南向北滑动。滑坡导致排岩场运输铁路、尾矿输送管道、坡底处的建工置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混凝土搅拌站及周边部分厂房和工程车辆损毁,未发现人员伤亡。根据现场调查及初步估算,滑坡体土方量约200万m3,为大型滑坡。
2 地质灾害特征
2.1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2.1.1 地形地貌
区内位于千山山脉西北缘,地貌属丘陵区。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东北部,海拔最高为191.0m,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53.4m,相对高差137.6m。大孤山铁矿排岩场坡底标高60m,坡顶最高标高约200m,坡顶南侧为大孤山铁矿尾矿库,标高约160m。该边坡可分为90m、160m、190m*平台,其中90m平台为原排岩场运输铁路。
2.1.2 地层岩性
排岩场边坡主要由矿山排放的废石组成。边坡下部为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周边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太古宇鞍山群樱桃园组、古元古界辽河群浪子山组、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钓鱼台组。
第四系地层由冲洪积、残坡积物组成,为亚黏土、亚砂土、砂及砂砾卵石组成。
鞍山群樱桃园组岩性以千枚岩、绿泥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和花岗岩为主,磁铁石英岩与围岩接触面为软弱接触,岩石构造裂隙和节理发育,常见3~4组剪切节理。
古元古界辽河群浪子山组出露于矿山西北部地段。岩性主要为绢云母千枚岩和碳质千枚岩。
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钓鱼台组仅出露在小孤山西侧,岩性主要为白色石英岩。
2.1.3 地质构造
本区位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太子河—浑江拗陷的西南端与下辽河沉降带的交接部位,断裂极其发育。较大断裂带为寒岭断裂带,为区域岩石圈断裂。区内有大孤山区和小孤山区两个构造断块。大孤山区为一走向310°~315°,倾向北东,倾角60°~75°的单斜构造;小孤山区位于上盘绿泥石英片岩层中,为一走向280°~310°,倾向北东,倾角45°~80°的单斜构造。
2.1.4 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为大孤山铁矿排岩场边坡,边坡主要为矿山生产堆积的废石,排岩场边坡底部主要为更新统及全新统堆积物。岩性为亚黏土、亚砂土、砂及砾卵石。地下水位标高54.81~58.54m,地下水动态变化呈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水位变化幅度为1.75~3.13m。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及区域性地下水径流补给,径流条件好,循环条件较差,主要以自然形式排泄为主。
2.1.5 气候条件
本区属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本区年降雨量为495~995mm,平均为720.6mm,年最大降水量994.5mm,月最大降水量416.7mm,日最大降水量为236.8mm。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降雨量尤以7月份最多。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58.5mm。
2.2 地质灾害特征
照片1 滑坡体全貌
滑坡体主要为排岩场废石堆积物(照片1),滑坡主滑方向为北北东,水平最大滑距200m,东西宽近600m,相对高差130m,初步估算滑坡体土方量约200万m3,属于大型滑坡。滑坡后缘形成弧形边坡,两翼角度近直立。滑坡体顶部标高约190m,东西两侧已形成宽度约 1-30cm多组裂缝;滑坡体形成两级平台,为原190m、160m平台与90m平台下移所成,两级滑坡平台之间台坎角度较为平缓(图1)。滑坡体向两侧伸展呈扇形展布,并在滑坡舌形成滑坡鼓丘和鼓张羽状裂缝。滑坡体下部已有地下水渗出,公路上有积水现象。
图1 大孤山铁矿排岩场滑坡剖面图
2.3 灾情险情
滑坡导致坡底处建工置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混凝土搅拌站及周边部分厂房损毁严重(照片2),未有人员伤亡。
照片2 滑坡堆积体造成混凝土搅拌站及周边厂房损毁
目前坡脚下部的建工置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混凝土搅拌站和其他工厂,西侧的大孤山铁矿球团厂和选厂,东侧的黄岭子村居民点均受到滑坡威胁(照片3)。
照片3 滑坡后缘160m标高平台西侧裂缝
3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趋势判断
3.1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排岩场所在区域原始地形地貌复杂,尾矿库和排岩场建设、坡下厂矿兴建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工程活动对该区域的改变和影响,破坏了该地区的整体稳定,进而产生了不利后果。
经现场调查,初步判定滑坡是沿着松散堆积体与原坡体坡面滑动,由于接触带黏性土体强度降低推覆形成,为大型推覆式滑坡。坡体地下水位变化、坡脚卸荷和坡顶堆载都能改变地质环境条件,导致边坡失稳破坏。
3.2 地质灾害趋势判断
目前滑坡体后缘拉张裂缝发育,滑坡后壁临空陡倾,仍有变形破坏的可能,滑坡危险依然存在。
4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4.1 应急处置措施
11月12日辽宁省鞍山市国土资源局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应急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工作,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形成初步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省国土资源厅向国土资源部应急办和辽宁省*应急管理办公室发送灾情报告。省国土资源厅接到鞍山市国土资源局灾情报告后立即组织辽宁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相关应急专家赶赴灾害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形成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辽宁省国土资源厅邀请国土资源部东北片应急专家和省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进行了会商,提出应急会商意见,并向鞍山市*发送关于鞍山市大孤山铁矿排岩场北坡滑坡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意见的函。
4.2 应急治理措施部署
一是完成滑坡变形体的初步勘察工作。组织专业队伍,通过对以往资料成果的综合研究、开展滑坡体的地质灾害调查及必要的勘察手段,完成滑坡险情的初步勘察,确定滑坡的性质、规模、成因、稳定性、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
二是进一步细化危险区范围。在已划定的危险区范围基础上,进一步圈定滑坡影响范围,细化危险区域,针对不同防范对象,采取相应防范手段,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危险区内应避免工程活动,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三是开展监测预警。根据初步判定的诱因,开展坡体地面变形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对滑坡体后缘变形重点监测,部署和完善滑坡影响区内居民聚集区周边的变形监测。对监测资料综合分析,确定预警级别,为专家研判和*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
四是开展矿山排岩场、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5 经验与启示
(1)辽宁2014年度发生的2起灾害均为排岩场边坡滑坡,而且发生时间均为非汛期。因此为我们敲醒警钟,应密切关注非汛期时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灾害。
(2)应进一步加大对矿山排岩场的排查,完善人类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制度,明确监测预警责任人,对稳定性差,危险性大的排岩场进行逐步治理,努力将人类工程诱发的地质灾害降到最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7:53
1 引言
2014年11月12日上午7时50分左右,辽宁省鞍山市大孤山铁矿排岩场边坡发生滑坡灾害。该滑坡地点位于大孤山铁矿排岩场边坡北侧,坡向15°,滑坡体由南向北滑动。滑坡导致排岩场运输铁路、尾矿输送管道、坡底处的建工置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混凝土搅拌站及周边部分厂房和工程车辆损毁,未发现人员伤亡。根据现场调查及初步估算,滑坡体土方量约200万m3,为大型滑坡。
2 地质灾害特征
2.1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2.1.1 地形地貌
区内位于千山山脉西北缘,地貌属丘陵区。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东北部,海拔最高为191.0m,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53.4m,相对高差137.6m。大孤山铁矿排岩场坡底标高60m,坡顶最高标高约200m,坡顶南侧为大孤山铁矿尾矿库,标高约160m。该边坡可分为90m、160m、190m*平台,其中90m平台为原排岩场运输铁路。
2.1.2 地层岩性
排岩场边坡主要由矿山排放的废石组成。边坡下部为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周边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太古宇鞍山群樱桃园组、古元古界辽河群浪子山组、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钓鱼台组。
第四系地层由冲洪积、残坡积物组成,为亚黏土、亚砂土、砂及砂砾卵石组成。
鞍山群樱桃园组岩性以千枚岩、绿泥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和花岗岩为主,磁铁石英岩与围岩接触面为软弱接触,岩石构造裂隙和节理发育,常见3~4组剪切节理。
古元古界辽河群浪子山组出露于矿山西北部地段。岩性主要为绢云母千枚岩和碳质千枚岩。
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钓鱼台组仅出露在小孤山西侧,岩性主要为白色石英岩。
2.1.3 地质构造
本区位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太子河—浑江拗陷的西南端与下辽河沉降带的交接部位,断裂极其发育。较大断裂带为寒岭断裂带,为区域岩石圈断裂。区内有大孤山区和小孤山区两个构造断块。大孤山区为一走向310°~315°,倾向北东,倾角60°~75°的单斜构造;小孤山区位于上盘绿泥石英片岩层中,为一走向280°~310°,倾向北东,倾角45°~80°的单斜构造。
2.1.4 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为大孤山铁矿排岩场边坡,边坡主要为矿山生产堆积的废石,排岩场边坡底部主要为更新统及全新统堆积物。岩性为亚黏土、亚砂土、砂及砾卵石。地下水位标高54.81~58.54m,地下水动态变化呈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水位变化幅度为1.75~3.13m。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及区域性地下水径流补给,径流条件好,循环条件较差,主要以自然形式排泄为主。
2.1.5 气候条件
本区属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本区年降雨量为495~995mm,平均为720.6mm,年最大降水量994.5mm,月最大降水量416.7mm,日最大降水量为236.8mm。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降雨量尤以7月份最多。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58.5mm。
2.2 地质灾害特征
照片1 滑坡体全貌
滑坡体主要为排岩场废石堆积物(照片1),滑坡主滑方向为北北东,水平最大滑距200m,东西宽近600m,相对高差130m,初步估算滑坡体土方量约200万m3,属于大型滑坡。滑坡后缘形成弧形边坡,两翼角度近直立。滑坡体顶部标高约190m,东西两侧已形成宽度约 1-30cm多组裂缝;滑坡体形成两级平台,为原190m、160m平台与90m平台下移所成,两级滑坡平台之间台坎角度较为平缓(图1)。滑坡体向两侧伸展呈扇形展布,并在滑坡舌形成滑坡鼓丘和鼓张羽状裂缝。滑坡体下部已有地下水渗出,公路上有积水现象。
图1 大孤山铁矿排岩场滑坡剖面图
2.3 灾情险情
滑坡导致坡底处建工置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混凝土搅拌站及周边部分厂房损毁严重(照片2),未有人员伤亡。
照片2 滑坡堆积体造成混凝土搅拌站及周边厂房损毁
目前坡脚下部的建工置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混凝土搅拌站和其他工厂,西侧的大孤山铁矿球团厂和选厂,东侧的黄岭子村居民点均受到滑坡威胁(照片3)。
照片3 滑坡后缘160m标高平台西侧裂缝
3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趋势判断
3.1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排岩场所在区域原始地形地貌复杂,尾矿库和排岩场建设、坡下厂矿兴建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工程活动对该区域的改变和影响,破坏了该地区的整体稳定,进而产生了不利后果。
经现场调查,初步判定滑坡是沿着松散堆积体与原坡体坡面滑动,由于接触带黏性土体强度降低推覆形成,为大型推覆式滑坡。坡体地下水位变化、坡脚卸荷和坡顶堆载都能改变地质环境条件,导致边坡失稳破坏。
3.2 地质灾害趋势判断
目前滑坡体后缘拉张裂缝发育,滑坡后壁临空陡倾,仍有变形破坏的可能,滑坡危险依然存在。
4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4.1 应急处置措施
11月12日辽宁省鞍山市国土资源局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应急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工作,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形成初步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省国土资源厅向国土资源部应急办和辽宁省*应急管理办公室发送灾情报告。省国土资源厅接到鞍山市国土资源局灾情报告后立即组织辽宁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相关应急专家赶赴灾害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形成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辽宁省国土资源厅邀请国土资源部东北片应急专家和省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进行了会商,提出应急会商意见,并向鞍山市*发送关于鞍山市大孤山铁矿排岩场北坡滑坡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意见的函。
4.2 应急治理措施部署
一是完成滑坡变形体的初步勘察工作。组织专业队伍,通过对以往资料成果的综合研究、开展滑坡体的地质灾害调查及必要的勘察手段,完成滑坡险情的初步勘察,确定滑坡的性质、规模、成因、稳定性、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
二是进一步细化危险区范围。在已划定的危险区范围基础上,进一步圈定滑坡影响范围,细化危险区域,针对不同防范对象,采取相应防范手段,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危险区内应避免工程活动,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三是开展监测预警。根据初步判定的诱因,开展坡体地面变形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对滑坡体后缘变形重点监测,部署和完善滑坡影响区内居民聚集区周边的变形监测。对监测资料综合分析,确定预警级别,为专家研判和*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
四是开展矿山排岩场、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5 经验与启示
(1)辽宁2014年度发生的2起灾害均为排岩场边坡滑坡,而且发生时间均为非汛期。因此为我们敲醒警钟,应密切关注非汛期时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灾害。
(2)应进一步加大对矿山排岩场的排查,完善人类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制度,明确监测预警责任人,对稳定性差,危险性大的排岩场进行逐步治理,努力将人类工程诱发的地质灾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