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的变化运用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3:3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0:30
小柴胡汤始载于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所组成。方中柴胡散邪透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黄芩清除里热,使半里之邪得以内彻;半夏、人参、甘草、大枣、生姜补中和胃,以杜内传太阴之路。斯方遣药精当,配伍有度,虽治在肝胆,但又旁顾脾胃,可使枢机畅利,脾胃安和,三焦疏达,内外宣通,则半表半里之邪得解,诚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良方。本方在《伤寒论》中运用广泛,现略述如次。
1.主治范围
(1)少阳证 少阳居太阳、阳明之间,位于半表半里,故少阳证又称半表半里证。其主要表现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病机为枢机不利,胆火内郁。若“发汗则谵语”,“吐下则悸而惊”,变证丛生,用之宜慎。治宜和解少阳,祛邪扶正,小柴胡汤主之。
(2)误治后柴胡证不罢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此乃柴胡证误下,而柴胡证仍在者,复与小柴胡汤,“不为逆”。因误下,正气受挫,抗病乏力,服小柴胡汤后,正气得助,奋起拒*,故得战汗而解。“蒸蒸而振,作战汗也”(《伤寒论条辨》。战汗乃正气来复,邪正剧烈交争,正胜邪却之佳兆。若误治后柴胡证罢,则不可妄投小柴胡汤,当审其脉证,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3)诸经同病,病势偏于少阳 如“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此二条为少阳与阳明同病,其证重在少阳,故治从少阳。用小柴胡汤调和三焦之气,“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戢然汗出而解”。又如“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胸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此乃三阳合病,治从少阳。使枢机运转,上下宣通,内外畅达,则三阳之邪因而得解。可见,小柴胡汤为少阳证之主方,实非少阳证之专方。清代医家陈修园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谓:“小柴胡汤是太阳病之转枢方,阳明入阴经当藉枢转达而出者亦用之。少阳之枢,谓为少阳之方无有不可,若谓为少阳病之专方则断断乎其不可有”,深得肯綮,耐人寻味。
(4)阳微结 阳微结指阳热郁结在里而程度不重。吴仪洛解释说:“阳微结者,阳邪微结,未尽散也”。如“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者,脉细,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 《医宗金鉴》指出,“此半在里半在外也”,“故取小柴胡提出其邪于表里之半”。若服汤后表解里未和者,可微通大便,使之“得屎而解”。
(5)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系妇人感受风寒邪气后,邪气化热内陷血室所形成的病证。如“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治“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可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使枢机得利,血室之热可随之而散。又因其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方中可酌加牛膝、桃仁活血化瘀之品,若配合针刺,则疗效更捷。
(6)有柴胡证,不必悉具《伤寒论》中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如“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即是其例。需要指出的是,“但见一证便是”,并非只见柴胡证中的一个症状就可以用小柴胡汤。如100条为太阴兼表证,误下之后出现了一系列变证,此时虽见“胁下满痛”,亦不可轻试小柴胡汤。以其里虚较甚,柴胡虽为和解之剂,但方中黄芩不免苦寒,药后必致中寒愈甚,“后必下重”,故曰“柴胡不中与也”。先师论述如此详尽,以示人灵活变通,不可拘泥刻板。
2.加减运用
(1)兼太阳病 如“伤寒六七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0:30
解毒,发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0:31
描述不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0:30
小柴胡汤始载于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所组成。方中柴胡散邪透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黄芩清除里热,使半里之邪得以内彻;半夏、人参、甘草、大枣、生姜补中和胃,以杜内传太阴之路。斯方遣药精当,配伍有度,虽治在肝胆,但又旁顾脾胃,可使枢机畅利,脾胃安和,三焦疏达,内外宣通,则半表半里之邪得解,诚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良方。本方在《伤寒论》中运用广泛,现略述如次。
1.主治范围
(1)少阳证 少阳居太阳、阳明之间,位于半表半里,故少阳证又称半表半里证。其主要表现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病机为枢机不利,胆火内郁。若“发汗则谵语”,“吐下则悸而惊”,变证丛生,用之宜慎。治宜和解少阳,祛邪扶正,小柴胡汤主之。
(2)误治后柴胡证不罢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此乃柴胡证误下,而柴胡证仍在者,复与小柴胡汤,“不为逆”。因误下,正气受挫,抗病乏力,服小柴胡汤后,正气得助,奋起拒*,故得战汗而解。“蒸蒸而振,作战汗也”(《伤寒论条辨》。战汗乃正气来复,邪正剧烈交争,正胜邪却之佳兆。若误治后柴胡证罢,则不可妄投小柴胡汤,当审其脉证,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3)诸经同病,病势偏于少阳 如“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此二条为少阳与阳明同病,其证重在少阳,故治从少阳。用小柴胡汤调和三焦之气,“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戢然汗出而解”。又如“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胸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此乃三阳合病,治从少阳。使枢机运转,上下宣通,内外畅达,则三阳之邪因而得解。可见,小柴胡汤为少阳证之主方,实非少阳证之专方。清代医家陈修园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谓:“小柴胡汤是太阳病之转枢方,阳明入阴经当藉枢转达而出者亦用之。少阳之枢,谓为少阳之方无有不可,若谓为少阳病之专方则断断乎其不可有”,深得肯綮,耐人寻味。
(4)阳微结 阳微结指阳热郁结在里而程度不重。吴仪洛解释说:“阳微结者,阳邪微结,未尽散也”。如“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者,脉细,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 《医宗金鉴》指出,“此半在里半在外也”,“故取小柴胡提出其邪于表里之半”。若服汤后表解里未和者,可微通大便,使之“得屎而解”。
(5)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系妇人感受风寒邪气后,邪气化热内陷血室所形成的病证。如“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治“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可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使枢机得利,血室之热可随之而散。又因其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方中可酌加牛膝、桃仁活血化瘀之品,若配合针刺,则疗效更捷。
(6)有柴胡证,不必悉具《伤寒论》中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如“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即是其例。需要指出的是,“但见一证便是”,并非只见柴胡证中的一个症状就可以用小柴胡汤。如100条为太阴兼表证,误下之后出现了一系列变证,此时虽见“胁下满痛”,亦不可轻试小柴胡汤。以其里虚较甚,柴胡虽为和解之剂,但方中黄芩不免苦寒,药后必致中寒愈甚,“后必下重”,故曰“柴胡不中与也”。先师论述如此详尽,以示人灵活变通,不可拘泥刻板。
2.加减运用
(1)兼太阳病 如“伤寒六七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0:30
解毒,发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0:31
描述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