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6: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4:52
始秦皇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形雄伟,景象佳丽,有“龙盘虎踞”之势。并以“树层层”来烘托,更见其气象的不凡。次句前四字“势如浮云”,在含意上应归入上句:陵墓落成之初,曾经“树草木以象山”,虽历千余年,到晚唐也仍是群树层叠,高薄云天。总之前十一个字,或以“龙盘虎踞”状之,或以“树层层”烘托之,或以“势如浮云”陈述之,把始皇墓的雄奇壮伟,气象万千,呈现了出来。可是后三个字“亦是崩”一出,如无坚不摧的神剑,轻轻一挥,直使眼前的庞然大物,骨化形销了。对于像山一样高大的墓堆,当时就有民谣说:“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歌,万人吼,运石堆积如山阜。”显然这里还有弦外之音:“崩”者并非专指坟墓崩塌(实际坟墓也并未崩)或秦始皇驾崩,而包括有如传说的曾被项羽掘毁,或更荒唐的“牧火宵焚”;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很快就土崩瓦解了。诗人的嘲讽尖锐泼辣,这三个字干脆利落,严于斧械,真有一言九鼎的气概。
末二句继续深化其反对残暴*的思想。同样是坐落在青山秋一草间的陵墓,行路之人经过时,却只恭敬地拜渴汉文帝的陵墓。汉文帝是汉代初年文景之治的代表人物,他推行黄老之治,与民休息,艰苦朴素,曾欲建一露台,一核算工价需千金,相当于十户中人之产,汉文帝立刻停止这个露台的修建。他在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位能够了解人民疾一的好皇帝,同样地,人们也只会纪念和缅怀这样的对人民较好的统治者,而不会去对那残暴刻薄的秦始皇顶礼膜拜。民心所向,在这个小小的参拜陵墓的行为中显现得很清楚了。诗题是写过秦始皇墓,此处却着力写汉文帝陵,看似诗思不属,实际上在两种统治方式、两种对待人民的态度的对比之下,诗的主题更显突出。
此诗浑厚有味,通过对比手法来对历史人物加以抑扬,反映了作者对刚恨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恨和对谦和仁爱的统治者的怀念,诗意填密,可以规见作者的诗心。这首诗明白无误地表现出作者自己的历史观、是非观,可说是一首议论诗。但它的字挟风雷,却出之以轻巧疏宕,唱叹有情的笔墨,有幽美的艺术魅力,而不像是在评说是非了。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始皇墓》云:“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曹邺亦有“行人上陵过,却拜扶苏墓”,扶苏非有德于人者,意亦不如许。
宋·谢枋得《注解选唐诗》:汉文霸陵与秦始皇墓相近,秦皇墓极其机巧,汉文陵极其朴略,千载之后,衰草颓坟,尤异也。然行路之人拜汉文陵,而不拜秦皇墓,为仁不仁之异,至是有定论矣。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此与李涉《上襄阳于司空》诗相并,末句首用“唯”字最有味,称美一人,彼不足称者自见于言外。放英曰:此谓题一外引证。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昔人你退之“一间茅屋祭昭王”为晚唐第一,余以不如许浑《经始皇墓》远甚:“龙蟠虎踞树层层······”本咏秦始,却言汉文。韩原咏昭王庙,此则于题外相形,意味深长多矣。
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同题始皇陵,王维“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许浑“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元好问“无端一片云亭石,杀尽苍生有底功”,侈语、冷语、谩骂语,各有其妙。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始皇墓》云:“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亦森竦而无发露痕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始皇墓自牧火宵焚,久已沙沉白骨,汉文帝云唐时未远,尚有夕阳下马之人:仁暴之悬殊若此。伊古以来,万乘尊荣,而一杯埋灭者,何止登封之七十二君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