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小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7:0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0:46
1、“真理的味道甜极了”
1919年的冬天,在浙江义乌的一个小山村,一名年轻人正在奋笔疾书。母亲送来热乎乎的粽子,他下意识地把墨汁当成红糖,吃得满嘴是墨,却还不住地称赞:“甜极了。”这个年轻人就是正在翻译《*党宣言》的陈望道。墨汁当然不是甜的,但在有信仰的*党人心中,真理的味道比红糖更甜。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甚至付出鲜血与生命的代价。
2、面对死亡,他高呼“*党万岁”
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座绞刑架。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等20位*志士就是在这座绞架下英勇就义的。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对死亡,李大钊高呼“*党万岁”。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敌人虽然夺走了他的生命,但他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种子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3、在最黑暗的时代,他真情讴歌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无产阶级*家,他在狱中最艰苦的环境下,犹殷殷讴歌《可爱的中国》。他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用生命讴歌、用鲜血浇灌的“可爱中国”如今已经屹立世界东方。
4、“半床棉被”
1934年11月,*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陆续抵达湖南汝城县。在沙洲村,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在军队驻扎休整时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她们对徐解秀说:“等*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老人说:“什么是*党?*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5、她把5个孩子全部送上前线
邓玉芬,北京市密云县水泉峪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却在抗日战争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这是对*理想信念凝重的诠释。正是这为国忘家、为公忘私、无私奉献的精神,“*理想高于天”的“初心”,推动中国*取得成功。从1921年至1949年,总共300多万*党员为国捐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0:47
洪战辉的故事:在读初中的3年中,洪战辉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下午、晚上,都要步行在学校和家之间,及时照顾全家人吃饭。
1997年7月,洪战辉初中毕业,成为东夏镇中学考上河南省重点高中西华一高的3个学生之一。 “我要挣钱读书,我要养家” “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我正收拾行李准备出去打工。”洪战辉对记者说,“我要去挣钱读书,我要养家。” 当时清醒的父亲用家里的一袋小麦口粮换了50元钱,颤抖着递给洪战辉说:“娃儿呀!爸对不起你!考上了学却没钱上……” 16岁的洪战辉怀揣50元钱,只身一人冒着炎炎烈日跑到周口、漯河等地,因为又瘦又小,3天3夜连刷盘子洗碗的活也找不到,只得返回西华县城。此时,洪战辉已身无分文。 洪战辉的执著精神引起了一个中年人的同情。在软磨硬泡了两三天后,那位中年人在自己承建的装雨棚的工地上,给了洪战辉一份传递钉*的工作。洪战辉拼命地干,一个暑假,他挣了700多元。 这年9月1日,洪战辉终于按时到西华一高报到了。而且,通过竞选,他当上了2903班的班长。 在学校逐渐安定下来后,洪战辉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从家里把小趁趁接到了身边。他又开始像上初中时一样,每天奔波在学校与住处之间。一早,他要让小妹妹吃早点,再叮嘱她不要外出,然后上学。中午和晚上,他从学校打了饭,带回住处和小趁趁一起吃。 来到县城读书后,一切开支都大了起来,而且高中的学习压力也是初中所无法比的。但是洪战辉知道,如果失去了经济来源,父亲的病情好转、弟弟和妹妹的生活以及自己美好的理想都是空谈,打工挣钱成了洪战辉繁重学业之外最大的任务。 “没办法,我要读书,我要养家,就必须想办法挣钱!”从此,洪战辉在校园里,利用课余时间卖起了圆珠笔芯、书籍资料、英语磁带等,“鞋垫、袜子,只要能挣钱我都卖”,用微薄的收入维持着全家的生活。
高中生像小商贩一样搞校园推销是被人瞧不起的事,甚至引起了一些师生的反感。一次在某班推销的过程中,该班班主任老师毫不留情地将他赶出教室:“你是来读书的还是来当小贩的?你家庭再困难,这些赚钱的事情也该你父母去做,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洪战辉没有辩解,强忍住泪水,收拾了东西就走。 洪战辉说,只要学校张贴停电通知,他就赶紧跑出去批发蜡烛,然后一个班一个班去零售;他卖的圆珠笔芯油多笔头小,价格又便宜,自己用着感觉不好时还主动包退包换。“其实,做再小的事,挣再少的钱,只要是努力得来的,一分一毫都值得自豪!”洪战辉说。 洪战辉边挣钱边学习和照顾小趁趁,还得定时给父亲送药。这种日子持续了一年多,在洪战辉上高二的时候,父亲的精神病突然又犯了。 父亲住院需要照顾、花钱,为了借钱,洪战辉跑了周围的几个村子,求了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但跑了两天才借来40多元钱。后来,西华县南关的一个油漆店老板邓阿姨知情后,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把看病所需的2000元钱送到了洪战辉家中。 生活的压力、家庭的现状*迫洪战辉不得不辍学。高二时,洪战辉挥泪告别了难舍的校园。 回到农村老家后,他收拾农田,照顾父亲,闲暇的时候教妹妹识字,并在农闲的时候做点小生意,挣钱补贴家用,一年挣了六七千元。 到了2000年的时候,小趁趁已经6岁了,父亲的病情也控制了下来。“不读书不学习没有知识是不行的!”洪战辉渴望再次回到校园读书。 刚好,洪战辉在西华一中的老师李永贵和秦鸿礼调到了西华二中。两位老师一直关心着洪战辉,他们让人给洪战辉捎信:希望洪战辉能重回高中学习。由于二中的高中部是新建的,洪战辉成了西华二中的一名高一新生。 洪战辉又把小趁趁带在身边,她也到了上学年龄了,秦老师帮助在附近找了所小学,小趁趁也开始上学了。 “我不能倒下,我要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