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7: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1:20
雷剧起源于雷州半岛。旧时,雷州歌是以雷州方言自我歌唱,自我抒情的汉族民间歌谣。据传,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端午节,海康南渡河赛龙舟沉船死人,翌年,麻扶村乡老改为“赛歌台”,进行赛歌活动。自此,雷州歌登上舞台(乡里人称踏楼板)。后来,由民间歌手自由组合,逐渐形成雷歌班,又因有女子参加,称为“姑娘歌”。当年,姑娘歌一般是用两个石碾(俗称石牛)并列竖起,中间搁放一块牛车板即成舞台。对歌唱词是口头文学、天文地理、风土民情无所不唱,随问随答,比赛歌才。姑娘歌对答如流,接近生活,乡土气息浓郁,有的姑娘歌还有歌文,内容大致是《劝世戒烟》、《劝人忠义》等劝世歌。甚至有的姑娘歌还有人物和故事情节,深受群众欢迎。如最古老的雷州歌《断机教子》就是清代乾隆年间进士海康人陈昌齐写的。不久,姑娘歌的劝世歌进一步发展成为班本歌(歌班仔)。清嘉庆末年,第一个雷歌班一一北和雷歌班成立。自此土生土长的雷歌班活跃在雷州大地上。
建国之初,*文化部门便采取措施扶植雷州歌剧发展, 如支持艺人成立专业剧团,努力培养雷剧人材,鼓励剧目创作和唱腔改革等。最突出的成果是把雷州歌发展成为具有高台、雷讴两大腔系的戏曲声腔,建立起板式变化结合曲牌连缀的唱腔结构,还创造了主奏乐器雷胡。1964年开始正式使用雷剧的称谓。剧目的创作演出也获得很大成绩,经过整理演出的传统戏《符兆鹏》、《千里缘》、《斩周忠》、《秦香莲》、《张文秀》等,新创作的剧目《陈瑸放犯》、《雷州义盗》、《武大娘辞轿》、《智驯雷州虎》、《龙珠奇缘》等,都受到各方面的好评。雷剧舞台出现了李莲珠、林奋、黄华文等一批观众欢迎的演员。80年代专业的湛江实验雷剧团、海康县雷剧团和徐闻县雷剧团,每年演出都近200场;100多个民间职业雷剧团的演出更是年无虚日,平均每年5000多场,每场观众几千人至1万人不等,有人盛赞雷州是一片“戏曲的绿州”。
雷剧团有国营的、有乡镇企业办的、也有单家独户办的,夫妻既是文武生花旦,又是班主,形成数以百计的民间艺术团体,活跃在雷州大地上,丰富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甚至还到外省各地,欧洲等海内外演出,登上大雅之堂。时下,全国戏剧走向低谷,但雷剧这朵奇葩,却在百花园中溢香吐艳。
雷剧源于雷州歌,悠悠历史300载。雷剧是广东省的一个地方剧种,也是一个仅仅流行于雷州半岛雷州话方言雷剧区的独特的剧种,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湛江,是雷剧的故乡。雷剧植根于雷州半岛,土生土长,由于它语言通俗易懂,并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越来越为雷州人民所喜爱。另指一种流行语。雷剧是从雷州半岛百姓喜欢爱唱的雷州歌发展起来的,它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雷州人,受到雷州人民的热爱。雷剧,是雷州土生土长之文化艺术瑰宝,是粤西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雷剧经常在湛江市下辖的雷州(旧称海康)、遂溪、徐闻、廉江、湛江市郊和茂名市电白五县(市)各地演出。2008年经过雷剧工作者的不断探索、改革,雷剧已拥有80多种腔调,其演出人物众多,场面宽阔,内容丰富,深受群众的喜爱,成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2009年雷剧成为公示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雷剧用雷州地区方言表演,以雷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声腔体系完整、曲调优美。唱腔创作以板式变化结构为主,采用原雷讴散、慢、中快板,高商雷讴散、中、快板,高台羽调慢、中板,高台宫调中板,原腔混合复、慢板等11种板式,根据剧情和不同的意境采用女声伴唱,男女声重唱的作曲手法来渲染不同的戏剧氛围。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雷剧不断革新。特别是业余剧团向民间职业雷剧团的转变,受到国家文化部的重视。雷剧的改革,在“*”中受到破坏而中断,*“四人帮”后,雷剧加紧了改革步伐,飞跃性发展提高。 进入新世纪后,一个拥有800多万观众的地方剧种雷剧,像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显得更有生机。
2006年12月15日至2007年1月7日,雷州市举办雷剧艺术节,这是雷剧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观众最多,时间最长的史无前例的一次艺术盛会。雷剧艺术节以大舞台、大场面、大气势、大影响强势推出52台雷剧一个月连唱,为雷州人民献上丰盛的文化大宴。在艺术节期间还举行百年雷剧大论坛,百名专家、学者共谋雷剧发展大计。雷剧艺术节赢得好评如潮,根植于群众的雷州艺术魅力无穷。
雷剧是我国戏剧百花园中靓丽的一枝奇葩,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雷州半岛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断改革,好戏相继问世,一批批优秀雷剧演员脱颖而出,雷剧理论研究和唱腔研究不断取得成果,雷剧在雷州沃土繁荣,长盛不衰。